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微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微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8 09: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羚羊木雕》微型教学设计
雷廷松??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
一、读课文。(略)
二、议课文。
(一)品析一个词语
1、课文的情节安排是围绕哪个词语展开的?(反悔)
2、“反悔”是什么意思?(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3、课文中的“我”究竟“反悔”了什么事情?(“我”把送给万芳的羚羊木雕要了回来。)
4、“我”为什么“反悔”了?(妈妈爸爸逼“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5、、“我”该“反悔”吗?(万芳是“我”重情重义的好朋友)
6、根据课文将人物和相应特点连线。
妈妈??????????仗义、明理
爸爸??????????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奶奶??????????重情、软弱
“我”????????态度生硬固执
万芳??????????婉转、持重沉稳
?【板书】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冲突??????我送木雕给万芳
↓??????????????↓???????????????↓
木雕贵重????????应商量???????我俩是好朋友
↓???????????????↓?????????????????↓
重财轻义???→????主题????←???重情重义
(二)理解一个句子:“这能全怪我吗?”
1、“我”致信同学们。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终于盼到能向你们求助的这一刻!
我有很多烦恼,也有很多痛苦,这里我不再赘述。我现在急需你们帮我解开思想上的疙瘩: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好友。我这么做对吗?我热切地盼望着你们为我出主意,帮我走出困境。
祝你们学习愉快!
????????????你们的新朋友
???????????????2015年9月12日
2、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讲解:
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第16条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在16岁以下,因此“我”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定监护人(即家长)的同意。
(三)探究一种写法
1、课文的情节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本该怎样安排?(万芳帮我→赠送木雕→查问木雕→要回木雕)
2、作者安排故事情节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查问木雕→万芳帮我→赠送木雕→要回木雕)
3、一般的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先说,把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后说,作者这样“倒”一下有什么好处?(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②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使叙事有波澜,有情味。)
【微型讲座】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形式一:现在→过去→现在
形式二:结果→原因→结果
倒叙的类型:
①把结局提前;
②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
③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主要作用:
①对中心事件解释说明。
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为下文作铺垫。
④避免平铺直叙。
插叙的语言标志:说起这事,还得从……说起、那是一个……的日子、这也难怪他……,他有他的……等等。
三、演课文。
自己组合分角色朗读,读准语气和语调。
严厉的妈妈
冷酷的爸爸
泼辣的万芳妈妈
通情达理的奶奶
宽容大度的万芳
诚实守信的“我”
妈妈:(突然)那只羚羊哪里去了?
我:(小声地)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妈妈: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我:我把它收起来了。
妈妈:(严厉)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了?
我:(声音发抖)没有卖……我送人了。
妈妈:送给谁了?告诉我!
我: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妈妈: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我:(哭着喊)不!
爸爸:(声音平静)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象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我:您已经给我了。
爸爸: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妈妈: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
奶奶:(突然)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万芳……
万芳:(奇怪地)你怎么了?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我:(声音低微)没有……你能把羚羊还我吗?
万芳: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万芳妈: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哎呀,你怎么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待会揍她!
我: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
万芳:你拿着,我们还是好朋友……
四、仿课文。(写好对话描写中的“说”)
1.“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3.对话有时用其它的“说”。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运用对话编童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