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老舍“聊”济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雷廷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一、拎出文字见证“聊”。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济南称为“泉城”,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百脉泉五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今天,我们倾听老舍先生聊聊冬天的济南,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欣赏济南冬天那秀气的山,那澄绿的水……(课件播放《济南的冬天》朗读视频。)
探究:课文哪些文字可看出老舍先生在亲和地与读者“聊”济南?
【出示】
从第二段开始,面对面似的谈话渐渐展开了,“聊”的亲切感渐渐变浓了——
第二段:请(你)闭上眼睛想……济南的人们……他们……他们……
第三段:……叫你希望看见……
第四段:……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第五段:……那水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第六段: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二、细读文本品味“聊”。
1、老舍先生从哪几方面“聊”济南的冬天?(天气 、山景 、水色)
2、老舍先生“聊”济南的冬天时有哪些关键性的赞语?请在文中圈出。(“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联系全文内容看,哪一个词是老舍先生“聊”济南的冬天的主要话题?(“温晴”)
3、作为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用什么办法“聊”着济南的冬天的“温晴”?
①由大入微“聊”温晴。
【出示】
第一部分(1):对比异地概说济南冬天的“温晴”。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山水景物,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晴”
(老城→山景→水→小结)。
②对比异地“聊”温晴。
【出示】
与北平对比——无风声
与伦敦对比——无重雾
与热带对比——无毒日
③描绘山水“聊”温晴。
【出示】
山:
阳光照耀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
暖——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清——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④运用比喻“聊”温晴。
划出文中的喻体,说说你最能够欣赏的一个。
【出示】
第二段:“小摇篮”(秀美的山形地貌、舒适的冬暖环境)
第三段:“带水纹的花衣”(雪后山色的斑斓、小山的飘逸美好)
第四段:“小水墨画”(山村的疏朗点缀)
第五段:“蓝水晶”(天光水色的清净、温暖泉城的亮丽)
⑤用语生动“聊”温晴。
【出示】
读课文精彩段落,品写景精彩语言。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给这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小山雪霁)
★圈出概括全段文字的一个字。(妙)
★用单竖线划分段落的层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微微露出点粉色(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品析文中一个精彩的动词。(顶、镶)
【课堂结语】
身为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无比亲和地向我们“聊”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大入微“聊”温晴,对比异地“聊”温晴,描绘山水“聊”温晴,运用比喻“聊”温晴,用语生动“聊”温晴。于是,一个北中国度冬的宝地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纵观全篇,老舍先生“聊”出了“六个一”——
【出示】
《济南的冬天》里的“六个一”
一组凸现特点的对比【第一段】
一种飞越时空的想象【第二段】
一处美丽清纯的雪景【第三段】
一幅传统经典的国画【第四段】
一块包容全景的水晶【第五段】
一句无答且答的结语【第六段】
课堂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书信体,以《请君冬日游济南》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