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吴刚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将进酒
一、教材分析
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诗由黄河起兴,感情发展也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讲饮酒,字面上诗人是在宣扬纵酒行乐,而且诗中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用豪迈的气势来写饮酒,把它写得很壮美,也确实有某种消极作用,不过反映了诗人当时找不到对抗黑暗势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个人反抗的兴奋剂,有了酒,像是有了千军万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剂,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这些都表现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具有出色的艺术成就。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理解诗歌内涵的能力,但是对诵读的把握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对诗中思想的的体会有一定的难度,有感情地朗读时一大难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 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微课、PPT、电影视频、博客、QQ等技术。多媒体课件 、《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搜集李白的一生主要事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酒文化与古代诗人的相关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
阶段二:课中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组织学生分专题研讨“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
?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唐之韵 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
学生畅谈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思维导图、微课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准备微课,传授思维导图制作技巧,布置预习任务
利用互联网查阅中国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查阅李白的作品及人生经历。自主阅读,按要求绘制思维导图;观看微课,学习批注读书法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思维导图、微课、自主学习量规。
引领探究
播放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理解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有感情、得法诵读全诗。
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兴酒情。明确: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喜(乐)(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狂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
训练检测
课堂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自我检测
PPT
作业及评价
布置任务1、收集有关写“酒”的古诗词。2、背诵并默写全诗。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博客,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博客,QQ,云平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宋人严羽评点李白这首诗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唐诗别裁》中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这次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把《将进酒》编入“诗歌之部”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赏析示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以诵读指导为重点,设计课堂,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文的各种音视频资源,结合名家朗诵,具体指导学生的诵读技巧,即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诵读诗句,在诵读中,师生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讨论探究有关问题,理解诗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蕴。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如果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也不能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应有的作用。
当然,名家的朗诵很到位,学生诵读很给力,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突出了,但学生的节奏稍显缓慢,以后要做适当调整。
课件36张PPT。将进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南京市上新河中学 徐艳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酒” 诗歌朗读·读准字音1、范读:2、正音樽 馔
裘 烹
恣 谑
zūnzìzhuànqiúpēngxuè?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
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
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梁园吟》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体现。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上安州裴长史书》),
“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
两壶乎?”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愤怒嘲讽。
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为何而愁一愁二愁三愁人生短短几个秋,
不醉不罢休,
东边我的美人,
西边黄河流,
来呀来个酒呀,
不醉不罢休,
愁情烦事别放心头。 悲伤(夸张、比兴) 整句
↓
欢乐(夸张) 整句 (重点句)
↓
愤激(化用) 整散结合 (主旨句)
↓
狂放(夸张) 整散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将 进 酒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然而,当无法企及的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