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性质
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结合具体实例,综合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因素,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3.通过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提高人地协调观素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29%
陆地面积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71%
海洋面积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是海水物理性质的最基本的因素。
海水的理化性质: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海水的温度?取决于什么?
2. 海水的主要热量来源和支出渠道?
3.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水平分布规律?
4. 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学习
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
太阳辐射
蒸发
热量来源
热量支出
一、海水的温度:
全球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30°附近收支平衡。
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热量,
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A
B
C
1、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2.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季节分布规律
夏
冬
①水平方向
②垂直方向
(1)空间分布规律
(2)时间分布规律
【活动探究1 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The distribution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请用平滑曲线绘制180°经线海水温度剖面图,描述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
图4 8月份世界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图
南纬
北纬
60°
60°
40°
40°
20°
20°
0°
温度(℃)
30
20
10
0
-10
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The distribution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活动探究1 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图5 世界大洋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剖面图
【活动探究2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The distribution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观察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三个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共同规律?
①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②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③1000米以下水温随深度变化不大,并保持低温状态;
读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描述同一海区1月、7月的水温差异。
1月
7月
从季节分布上看,同一海区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活动探究3 海水温度的季节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The distribution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图7 世界表层海水1、7月温度分布图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冷热状况
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海水蒸发
热量收支
主要因素
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其他因素
影响海水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太阳辐射) 低纬海水温度高
②季节 夏季海水温度高
③水深 表层海水温度高
④海陆分布
⑥海水运动(洋流)
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⑤大气运动
夏季风
冬季风
一、海水的温度:
归纳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洋流)等
洋流
暖流
寒流
高
低
海水温度
低
高
夏季
冬季
季节
纬度
高纬
低纬
水深
深层
表层
一、海水的温度:
4、海水的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的温度较为适宜,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图8 全球海洋生物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鳕鱼
石斑鱼
一、海水的温度:
鳕鱼多是生活在海洋底层和深海中下层的冷水性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的各大洋,肉质鲜美,高蛋白。
罗非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以及南海海域,肉质鲜美。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影响海洋运输
高纬度地区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影响航行,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一、海水的温度:
4、海水的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影响大气温度及沿海地区的气温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①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②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图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3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游泳。
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The impact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on G-environment
【活动探究 调节大气温度——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
图14 葫芦岛、厦门和西沙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
(1)分别描述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①葫芦岛: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寒冷,冬夏季节变化显著。
②厦门: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有季节变化。
③西沙:冬夏季节海水温度均较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2)3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
①葫芦岛:7-9月
②厦门:5-11月
③西沙:全年皆宜
(3)比较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原因。
①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居中,西沙适宜游泳的时间最长。
②原因:纬度越低,海水温度越高,则适宜游泳的时间也越长。
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The impact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on G-environment
【活动探究 调节大气温度——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温度
决定因素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收:太阳辐射
支:海水蒸发
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
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季节变化:同海区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
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影响海洋运输
调节全球气候
课堂小结
海水的盐度
2
海水为什么又咸又苦?
氯化钠
中文别名:食盐
氯化镁
味苦微咸
海水的性质
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结合具体实例,综合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因素,提高综合思维素养。
3.通过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提高人地协调观素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海水的盐度?
2. 盐度的含义及表示?
3.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
4. 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
二、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
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用盐度表示,即每1000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克数。通常用千分数‰表示。
海水咸而苦涩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MgCI2
盐类 含量(mg/kg) 相对总盐类的比重(质量)(%)
NaCl 26.68 77.67
MgCl2 3.74 10.88
MgSO4 1.63 4.75
CaSO4 1.23 3.58
K2SO4 0.84 2.45
CaCO3 0.12 0.35
MgBr2 0.08 0.23
H3BO3 0.03 0.09
合计 34.35 100
表1 1 000克海水中的盐类含量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呈马鞍型曲线)
2、分布规律
①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为什么?
②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但盐度并不是最高的,为什么?
3、影响因素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很低,为什么?
④近岸地区海水的盐度比较低,为什么?
①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为什么?
②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但盐度并不是最高的,为什么?
赤道海域虽然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是最高
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很低,为什么?
④近岸地区海水的盐度比较低,为什么?
近岸地区海域,有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极地海域,海水温度低,盐度也较低。
海水盐度影响因素
影响海水
盐度因素
入海径流
洋流
降水量
蒸发量
温度
海域轮廓
温度越高
盐度越高
暖流经过,盐度高寒流经过,盐度低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降水越丰沛,盐度越低
入海径流量越大,盐度越低
海域越封闭,与外海的水体交换越少
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图3.15红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水系及代表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1.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 红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风沙多。
★ 波罗的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2. 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 红海地区气候干旱,入海河流少,海水盐度高。
★ 波罗的海地区气候湿润,入海河流众多,海水盐度低。
3. 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红海、波罗的海有狭窄的海峡与外海连通,海水交换量少,更新速度慢,使得红海盐度更高,波罗的海盐度更低。
4. 分别总结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①位于副热带海区,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小,蒸发量大;②几乎没有淡水汇入;③海区较封闭,与大洋海水的交换少。
★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②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③海区闭塞,但有大量淡水汇入。
相对封闭海域影响更明显
位于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热带沙漠气候区,几乎无淡水径流汇入;
海域狭长且较为封闭,海水盐度受外海影响小(与外海海水交换少);
红海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原因?
放大河流和气候对盐分的影响
分析角度:气候(蒸发量、降水量)
径流、
海域封闭情况
曼德海峡
苏伊士运河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位于较高纬度,温度低,蒸发弱;
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四周有大量淡水径流汇入;
海域狭长且较为封闭,海水盐度受外海影响小(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波罗的海成为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原因?
分析角度:气候(蒸发量、降水量)
径流、
海域封闭情况
卡特加特海峡等
案例分析: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1)利用海水晒盐。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影响海水养殖。
(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4、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长芦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盐场选址的区位条件
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蒸发旺盛
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滩涂
水:副热带海域/远离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高,盐分更多
土:淤泥质海岸,海水不易下渗,利于晒盐
长芦盐场——中国最大的盐场:沿岸为淤泥质海滩,滩涂宽阔;全年雨季短且降水集中;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海盐生产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地处平原海岸,夏季风的背风坡,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蒸发强烈,利于海盐生产
【方法技巧】比较海洋中不同地点海水盐度的方法
第一步,比较不同纬度,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第二步,比较相同纬度,分两种情况:近岸地区的海水盐度主要看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低;外海的海水盐度,暖流经过处盐度高,寒流经过处盐度低。
A、B、C、D四点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D、C、A、B
合作探究:海水的性质
远处是浩瀚的大海,近处是广阔的滩涂,被分割成多个四四方方的区域,四周盐蒿草茂密,乍看之下黑黝黝的,宛如一块块淤泥地,实则却是盐民取之不竭的盐仓。这里有一望无垠的银白色盐海,渠道纵横有序,盐田银光闪闪,景象十分美丽。6—9月是太阳光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同样也是晒盐的黄金季节。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海盐多数都是盐场晒制出来的,晒盐的过程影响了海水盐度的哪一个因素 .
2.在我国,盐场一般多分布在北方地区,我国的四大盐场分别是长芦盐场、辽东湾盐区、莱州湾盐区和淮盐产区,而南方相对较少,请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右图为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读图,说明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海盐是太阳的照射促使海水蒸发、盐分结晶而得到的,说明了蒸发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天气状况是影响晒盐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相对南方少,对晒盐有利。
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合作探究:海水的性质
新加坡是一个岛屿国家,虽然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地势低平,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蓄水量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如何把分配的雨水收集起来?新加坡人将眼光转向海湾——何不把海湾变成蓄积雨水的水库呢?经过20年的论证、规划、建设,2008年,新加坡建成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形成滨海水库。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这样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滨海水库于2010年11月开始稳定的提供饮用水,每年的供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降水丰沛,但缺水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原因。
①降水分布不均:新加坡虽然降水量丰沛,但降水分布不均,季风影响使得降雨集中在短时间内,导致雨水难以充分收集和储存。同时,由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降水流失到海洋,无法有效利用。
②有限的自然水资源:新加坡地处热带地区,地下水资源有限,而且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地下水的可利用性受到了影响。此外,由于地势低洼,淡水资源也容易受到海水的入侵和污染。
③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新加坡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增加也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④水资源管理不善:在过去,新加坡的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包括浪费、污染和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这些问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单位是kg/m 。
2.影响因素:
温度
盐度
深度
温度增加
密度减小
热膨胀
盐度增加
密度增大
溶解物质增加,质量增加
深度增加
密度增大
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
表层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的影响
三、海水的密度
: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
1.根据上图分析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的关系。
2.根据上图分析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的关系。
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表层海水密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增大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0~50m:密度无变化
50~1000m:密度迅速增加,出现密度的突变层(跃层)
1000m以下:密度变化很小
低纬度海区
高纬度海区
随深度变化很小
三、海水的密度
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2)垂直分布:
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图
三、海水的密度
:
4.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航行、军事活动,海水的密度越大,船舶的浮力越大,利于航行
前情回顾: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得海底,潜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后来许多专家认为该潜艇当时在水下遭遇了“海上断崖” 。
“海上断崖”:海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情况。
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会立即失去浮力,急剧掉向海底,造成艇毁人亡。
海水的密度
密度低
密度高
密 度 低
海中断崖
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二战以来各国海军出现过数次海中断崖的失事。
海水的盐度
概念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由副热带海域向两侧递减
温度、降水量、蒸发量,径流汇入等
晒盐、制碱、海水养殖海水淡化、冲厕
海水的密度
垂直分布: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水平分布: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海水的性质
课堂小结
概念及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产生的影响
航行、军事等
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南北洄游;冬春季,南方带鱼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下图为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
A.最低值出现在黄海
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低
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
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
课堂练习
C
海水温度是影响带鱼季节性洄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南北洄游;冬春季,南方带鱼在东海海域南北洄游。下图为中国近海2月与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2.关于不同季节的带鱼洄游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B
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3~5题。
3.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高纬度海区海水普遍结冰
C.西部水温温差大于东部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课堂练习
C
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3~5题。
4.造成甲、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
课堂练习
C
海水温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暖流和寒流)的影响。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3~5题。
5.造成甲、丙两个海区海水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D.盛行风向
课堂练习
A
经典习题
(2023·山东)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如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