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三上·滨江期末) 下列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
A.味精 B.食用油 C.面粉
【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溶解是在水中看不到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没有沉淀。食盐、白砂糖放入水中会慢慢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不能通过过滤或沉降的方法过滤出来,说明它们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食用油无法在水中溶解。A可以溶解在水中。
故答案为:A。
2.(2024三上·滨江期末)水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水、冰和水蒸气。有固定形状的是( )。
A.水 B.冰 C.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固体、液体、气体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中水是液体、冰是固态、水蒸气是气体,固态的冰有固定形状、大小和体积,水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3.(2024三上·滨江期末) 夏天,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中密封,过了一会我们会发现( )。
A.只有塑料袋里面出现了水,它是冰块融化而成的
B.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都来自冰块
C.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夏天,将冰块放入密封干燥的透明塑料袋,过一会儿,袋子里的冰块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融化成液态的水;同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凝结成水滴,从而发现袋子的外面也会出现水。因此,夏天,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中密封,过了一会我们会发现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4三上·滨江期末) 在做“热气球”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热气球”过一会会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袋子破了
B.袋子里的空气不热了
C.袋子里的空气没有了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气球通过加热空气使其密度降低,从而产生浮力上升。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变小,变得比周围的冷空气轻,因此会上升。当热空气冷却后,密度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再轻于周围的冷空气,热气球就会失去浮力,开始下降。在实验中,如果热气球过一会儿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导致空气密度增加,浮力减小。因此,热气球掉下来的原因是因为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而不是袋子破了或袋子里的空气没有了。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4三上·滨江期末) 小明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如图所示,他能将气球 ( )
A.吹大到整个瓶子
B.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
C.根本无法吹大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认识空气;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只能将气球吹大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瓶中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4三上·滨江期末)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这一天( )小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答案】C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这一天24小时的降水总量,故选C。
7.(2024三上·滨江期末)我们可以用( )方位来描述风向。
A.四个 B.八个 C.十二个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8.(2024三上·滨江期末)同学们升旗时看到红旗向东飘,判断风向是( )。
A.北风 B.西风 C.东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红旗向东飘扬,说明风从西面吹来,所以是西风。
9.(2024三上·滨江期末)不能将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过滤
B.放在太阳下暴晒
C.放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可以通过加热、放在太阳下晒等让水分蒸发的方法分离。
10.(2024三上·滨江期末)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B.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C.下雪时雪比周围空气温度高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下雪时需要释放热量,化雪时水由固态转化为液态,需要吸收热量,所以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故选A。
11.(2024三上·滨江期末) 小科往锅里放食盐,为了让食盐溶解得更快一点,他应选择 ( )。
A.加热, 搅拌 B.常温, 搅拌 C.常温、不搅拌
【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碾碎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科往锅里放食盐,为了让食盐溶解得更快一点,他应选择加热、搅拌。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4三上·滨江期末)测一袋空气质量,使用哪组物品放在天平与空气的质量进行比较更合适。( )
A.绿豆、玻璃弹 B.苹果、黄豆 C.回形针、绿豆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轻重;质量的测量;天平
【解析】【分析】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在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选择质量较小的物体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更适合放在天平上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的是回形针、绿豆等比较小的物体。玻璃弹珠、苹果、黄豆较重,不适合和很轻的空气比较。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4三上·滨江期末)如右图,小强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他采用的方法是( )
A.从①号吸管向瓶中吹气
B.从②号吸管向瓶中吹气
C.从①号或②号吸管向瓶中吹气都可以
【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图所示,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需要向①管吹气,空气占据空间,从而把水从②管中挤出,故A正确。
14.(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制作天气预报的主要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数值天气预报②天气会商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数据收集⑤发布天气预报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①⑤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 天气预报的制作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通过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雷达等收集气象资料,再进行气象分析、传递到气象站,然后由气象站发射到移动、电视台、电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整理后,发射到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④①③②⑤符合题意。
15.(2024三上·滨江期末) 1月10日,日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该天的降雨量属于 ( )。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液体的流动性;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因此,1月10日,日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该天的降雨量属于小雨。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4三上·滨江期末)在观测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测
B.遇到恶劣天气,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不同地点进行观测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解答】观察记录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
【分析】天气的变化要记录同一地点同一时间。
17.(2024三上·滨江期末) 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水从开始结冰到完全结成冰的一段时间里,温度下降的速度 ( ),最后较长时间停留在0℃。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是均匀的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试管里的水结冰之前,水温从20℃下降到12℃,温差为8℃;2分钟后水温是5℃,温差是7℃;4分钟时水温是2℃,温差是3℃。由此判断,水从开始结冰到完全结成冰的一段时间里,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较长时间停留在0℃。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2024三上·滨江期末)注射器抽进20毫升空气,堵住口后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推不动
B.一直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是不能完全被压缩,所以注射器抽进20毫升空气,堵住口后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19.(2024三上·滨江期末)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玻璃瓶中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剩余的空气会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扩散至整个瓶内,即还剩一瓶空气。
20.(2024三上·滨江期末) 称量空气前如图,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刚好充满空气的袋子和若干豆子。应该把天平调试成 ( )的状态之后,再开始实验。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为了准确称量空气的质量,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刚好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和若干豆子时,应该首先确保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在天平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通过比较小皮球和豆子的质量来确定空气的质量。如果天平不平衡,就无法准确测量空气的质量。因此,在称量空气前,应该把天平调试成平衡的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比较和测量。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2024三上·滨江期末) 在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
A.方糖的颗粒大小 B.温度 C.是否搅拌
【答案】B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食盐的溶解快慢时,需要确保每次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具体来说,为了研究温度对方糖溶解速度的影响,应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温,而搅拌和食方糖颗粒大小等因素应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明确地观察到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A、食盐颗粒大小:食盐颗粒的大小也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B、温度:这是我们要探究的变量,因此需要改变水温来观察其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
C、搅拌:搅拌速度和方式应保持不变,以排除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因此,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食盐的溶解快慢,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的温度。
故答案是:B。
22.(2024三上·滨江期末)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 ),总结了现代物候的特征。
A.猜测与记录 B.想象与绘画 C.观察与记录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气象数据,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的首批气象台站。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23.(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词语中,描述某地气候的是( )。
A.艳阳高照 B.四季如春 C.狂风暴雨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和艳阳高照都属于天气,四季如春属于气候。
24.(2024三上·滨江期末)在下面风的模拟实验示意图中,标示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因此,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在下面风的模拟实验示意图中,蜡燃烧加热上方的空气,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箱子内空气数量减少,箱子外的空气流进来补充,形成空气流动,因此图中标注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C图。
25.(2024三上·滨江期末) 下列哪幅图不可以表示多云。(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画“ ”; 错误的在括号里画“×”。小科在研究“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
①两杯水一样多。 ( )
②一杯水的温度为60℃,另一杯水的温度为20℃。 ( )
③每份小苏打和食盐的质量相同。 ( )
④等前一份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小苏打。 ( )
⑤用搅拌棒在杯中搅拌时,不碰到杯子的内壁。 ( )
⑥实验过程中倒翻了一些水,继续实验。 ( )
【答案】①两杯水一样多。 ( )
②一杯水的温度为60℃,另一杯水的温度为20℃。 (×)
③每份小苏打和食盐的质量相同。 ( )
④等前一份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小苏打。 ( )
⑤用搅拌棒在杯中搅拌时,不碰到杯子的内壁。 ( )
⑥实验过程中倒翻了一些水,继续实验。 (× )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再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质量相同的小苏打和食盐。两杯水的温度应该一样,为了记录准确的数据 要等前一份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小苏打。因为搅拌棒合杯子都是玻璃制品,用搅拌棒在杯中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子的内壁。实验过程中倒翻了一些水,会使水的质量发生变化,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⑤正确。⑥错误。
27.(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画“ ”; 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①今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都一样。 ( )
②雨、雪、冰雹都是降水,测量降水量时都要收集。 ( )
③自制雨量器的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外部的底面对齐。 ( )
④气象站的百叶箱里,通常放的是水温计。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 ①、今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都一样。错误,根据天气的认识可知,天气具有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天气情况是不同的。题干表述错误。
②、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通过雨量器等仪器来记录。无论是雨水、雪还是冰雹,都是降水的不同形式,都需要进行收集和测量,以便准确记录降水量。题干表述正确。
③、制作简易雨量器时,需要选择一个直筒的杯子,并且杯子应该是透明的,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水位的变化。为了准确测量降水量,刻度条的零刻度线应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题干表述正确。
④、气象站的百叶箱里通常放的是干湿球温度计,而不是水温计。干湿球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是气象观测中常用的仪器之一。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8.(2024三上·滨江期末)写出气温计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答案】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计的认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各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单位符号,液柱,刻度,液泡。
故答案为:
29.(2024三上·滨江期末)填空
①小科把水加热到沸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最接近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读数会 (填“继续上升”、“开始下降”或“保持不变”)。
②加热水时,小科在烧杯下垫了石棉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稳定装置”、“让水受热均匀”或“防止烧杯破裂”)
③小科在读取温度数据时,他的视线应该 温度计的液柱。
④小科发现加热时,烧杯上方出现“白气”,它们是 。(填“小水珠”、“空气”或“水蒸气”)
⑤小科把盛有水的烧杯进行冷冻,水的体积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00;保持不变;防止烧杯破裂;平视;水蒸气;变大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①、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热量,水温上升,但水沸腾之后持续加热,温度会保持不变。因此,小科把水加热到沸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最接近100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读数会保持不变。
②、加热水时,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在实验中,在烧杯下垫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圆底烧瓶均匀受热,防止烧杯破裂。
③、 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影响热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我们的视线应该平时温度计的液柱。
④、"水加热"的过程中,烧杯上方出现了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⑤、水的冰点是0℃,当水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会开始结冰。在结冰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形成晶体结构,导致体积增大。因此,结冰后,水的体积会膨胀变大。
故答案为:100、保持不变、防止烧杯破裂、平视、水蒸气、变大。
30.(2024三上·滨江期末)小明把一块方糖放入冷水中,过了好长时间才溶解,他想着用热水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呢 于是他做了“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记录表。
研究影响方糖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记录单
实验一 水的温度 溶解的快慢 实验二 是否搅拌 溶解的快慢
热水 快 搅拌 快
冷水 慢 不搅拌 慢
(1) 在研究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实验中,我们采用 实验的方法。(填“对比”或“模拟”)
(2)“实验一”中,两块方糖的质量要 ,水的质量要 。(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4) 通过实验,小明知道加快方糖溶解的方法有 、 。
(5) 小明还猜想方糖颗粒的大小是否也会影响溶解的快慢,该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
【答案】(1)对比
(2)相同;相同
(3)搅拌
(4)搅拌;增加水的温度。
(5)方糖颗粒的大小。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 (1)、 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在研究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实验中,我们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水的温度与方糖溶解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温,其他条件比如方糖的质量、水的质量都要保持相同。
(3)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搅拌与方糖溶解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搅拌。
(4)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通过实验,知道加快方糖溶解的方法是有搅拌、增加水的温度。
(5)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探究方糖颗粒的大小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颗粒大小。
故答案为:(1)、对比。(2)相同、相同。(3)搅拌。(4)搅拌、增加水的温度。(5)、方糖颗粒的大小。
31.(2024三上·滨江期末)孔明灯(如图所示),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它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1) 下列选项中,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 ( )。
A.热气球 B.风筝 C.飞机
(2) 孔明灯能够升空, 是因为 ( )。
A.热空气比冷空气热
B.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C.热空气和冷空气均会流动
(3) 下列关于孔明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孔明灯对人们没有安全危害
B.孔明灯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我们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
C.人们完全可以控制孔明灯的飘移方向
(4)上课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热量,小科该如何放置纸筒呢 ( )
A.口朝右 B.口朝上 C.口朝下
(5) 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 (填“鼓起来”或“更瘪”),手摸保鲜袋外璧会感觉 (填“冷”或“热”),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 (填“变重”或“变轻”)。又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发现保鲜袋 (填“瘪下去”或“飞起来”)。
【答案】(1)A
(2)B
(3)B
(4)C
(5)A;B;B;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它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能够升空, 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热气球。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做"热气球"升空实验时,我们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焦热量,纸筒利于热空气向上聚集,但是也要让新鲜的空气进入,纸筒下端开一个小口,纸筒口朝下放置。
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因为热空气上升,会进入塑料袋内,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鼓起来,手摸保鲜袋外壁会感觉热,因为热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进入到塑料袋内,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塑料袋逐渐变轻。再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可以发现保鲜袋会飞起来。
故答案为:(1)A。(2)B,(3)B。(4)C。(5)鼓起来、热、变轻、飞起来。
32.(2024三上·滨江期末)某实验组持续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日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天气情况,请你根据他们的记录解决下列问题:
(1) 这一周,晴有 天,多云有 天,阴天有 天,雨天有 天。
(2) 根据星期一的风速风向记录,则星期一那天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 )。
A.北方 B.西方 C.东北方
(3) 请完成这周降水量柱状图 (单位:毫米)。
(4) 请对照下方的降水量等级表,确定星期四的降水量等级为 ,星期六的降水量等级为 。
小雨 中雨 大雨
0.1~9.9毫米 10.0~24.9毫米 25.0~49.9毫米
【答案】(1)1;1;1;4
(2)B
(3)
(4)中雨;小雨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这一周有晴天1天,多云1天,阴天1天,雨天4天。
(2)根据星期一的风速风向记录,则星期一那天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方。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3)分析得知,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这周降水量柱状图为
(4)分析得知,星期四的降水量等级为:中雨;星期六的降水量等级为:小雨。
故答案为:(1)1、1、1、4。(2)B。(3)
。(4)中雨、小雨。
1 / 1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三上·滨江期末) 下列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
A.味精 B.食用油 C.面粉
2.(2024三上·滨江期末)水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水、冰和水蒸气。有固定形状的是( )。
A.水 B.冰 C.水蒸气
3.(2024三上·滨江期末) 夏天,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中密封,过了一会我们会发现( )。
A.只有塑料袋里面出现了水,它是冰块融化而成的
B.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都来自冰块
C.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
4.(2024三上·滨江期末) 在做“热气球”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热气球”过一会会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袋子破了
B.袋子里的空气不热了
C.袋子里的空气没有了
5.(2024三上·滨江期末) 小明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如图所示,他能将气球 ( )
A.吹大到整个瓶子
B.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
C.根本无法吹大
6.(2024三上·滨江期末)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这一天( )小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7.(2024三上·滨江期末)我们可以用( )方位来描述风向。
A.四个 B.八个 C.十二个
8.(2024三上·滨江期末)同学们升旗时看到红旗向东飘,判断风向是( )。
A.北风 B.西风 C.东风
9.(2024三上·滨江期末)不能将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过滤
B.放在太阳下暴晒
C.放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10.(2024三上·滨江期末)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B.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C.下雪时雪比周围空气温度高
11.(2024三上·滨江期末) 小科往锅里放食盐,为了让食盐溶解得更快一点,他应选择 ( )。
A.加热, 搅拌 B.常温, 搅拌 C.常温、不搅拌
12.(2024三上·滨江期末)测一袋空气质量,使用哪组物品放在天平与空气的质量进行比较更合适。( )
A.绿豆、玻璃弹 B.苹果、黄豆 C.回形针、绿豆
13.(2024三上·滨江期末)如右图,小强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他采用的方法是( )
A.从①号吸管向瓶中吹气
B.从②号吸管向瓶中吹气
C.从①号或②号吸管向瓶中吹气都可以
14.(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制作天气预报的主要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数值天气预报②天气会商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数据收集⑤发布天气预报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②⑤ C.①⑤②④③
15.(2024三上·滨江期末) 1月10日,日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该天的降雨量属于 ( )。
A.大雨 B.中雨 C.小雨
16.(2024三上·滨江期末)在观测记录一个月的天气活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测
B.遇到恶劣天气,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不同地点进行观测
17.(2024三上·滨江期末) 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水从开始结冰到完全结成冰的一段时间里,温度下降的速度 ( ),最后较长时间停留在0℃。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是均匀的
18.(2024三上·滨江期末)注射器抽进20毫升空气,堵住口后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推不动
B.一直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19.(2024三上·滨江期末)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玻璃瓶中还有(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C.大半瓶空气
20.(2024三上·滨江期末) 称量空气前如图,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刚好充满空气的袋子和若干豆子。应该把天平调试成 ( )的状态之后,再开始实验。
A.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21.(2024三上·滨江期末) 在研究温度是否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
A.方糖的颗粒大小 B.温度 C.是否搅拌
22.(2024三上·滨江期末)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 ),总结了现代物候的特征。
A.猜测与记录 B.想象与绘画 C.观察与记录
23.(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词语中,描述某地气候的是( )。
A.艳阳高照 B.四季如春 C.狂风暴雨
24.(2024三上·滨江期末)在下面风的模拟实验示意图中,标示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25.(2024三上·滨江期末) 下列哪幅图不可以表示多云。( )
A. B. C.
26.(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画“ ”; 错误的在括号里画“×”。小科在研究“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中
①两杯水一样多。 ( )
②一杯水的温度为60℃,另一杯水的温度为20℃。 ( )
③每份小苏打和食盐的质量相同。 ( )
④等前一份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小苏打。 ( )
⑤用搅拌棒在杯中搅拌时,不碰到杯子的内壁。 ( )
⑥实验过程中倒翻了一些水,继续实验。 ( )
27.(2024三上·滨江期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画“ ”; 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①今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都一样。 ( )
②雨、雪、冰雹都是降水,测量降水量时都要收集。 ( )
③自制雨量器的刻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外部的底面对齐。 ( )
④气象站的百叶箱里,通常放的是水温计。 ( )
28.(2024三上·滨江期末)写出气温计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29.(2024三上·滨江期末)填空
①小科把水加热到沸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最接近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读数会 (填“继续上升”、“开始下降”或“保持不变”)。
②加热水时,小科在烧杯下垫了石棉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稳定装置”、“让水受热均匀”或“防止烧杯破裂”)
③小科在读取温度数据时,他的视线应该 温度计的液柱。
④小科发现加热时,烧杯上方出现“白气”,它们是 。(填“小水珠”、“空气”或“水蒸气”)
⑤小科把盛有水的烧杯进行冷冻,水的体积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0.(2024三上·滨江期末)小明把一块方糖放入冷水中,过了好长时间才溶解,他想着用热水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呢 于是他做了“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下面是她的实验记录表。
研究影响方糖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记录单
实验一 水的温度 溶解的快慢 实验二 是否搅拌 溶解的快慢
热水 快 搅拌 快
冷水 慢 不搅拌 慢
(1) 在研究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实验中,我们采用 实验的方法。(填“对比”或“模拟”)
(2)“实验一”中,两块方糖的质量要 ,水的质量要 。(填“相同”或“不同”)
(3)“实验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4) 通过实验,小明知道加快方糖溶解的方法有 、 。
(5) 小明还猜想方糖颗粒的大小是否也会影响溶解的快慢,该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
31.(2024三上·滨江期末)孔明灯(如图所示),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它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1) 下列选项中,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 ( )。
A.热气球 B.风筝 C.飞机
(2) 孔明灯能够升空, 是因为 ( )。
A.热空气比冷空气热
B.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C.热空气和冷空气均会流动
(3) 下列关于孔明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孔明灯对人们没有安全危害
B.孔明灯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我们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
C.人们完全可以控制孔明灯的飘移方向
(4)上课在做热气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集热量,小科该如何放置纸筒呢 ( )
A.口朝右 B.口朝上 C.口朝下
(5) 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 (填“鼓起来”或“更瘪”),手摸保鲜袋外璧会感觉 (填“冷”或“热”),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 (填“变重”或“变轻”)。又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发现保鲜袋 (填“瘪下去”或“飞起来”)。
32.(2024三上·滨江期末)某实验组持续记录了一个月的天气日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天气情况,请你根据他们的记录解决下列问题:
(1) 这一周,晴有 天,多云有 天,阴天有 天,雨天有 天。
(2) 根据星期一的风速风向记录,则星期一那天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 )。
A.北方 B.西方 C.东北方
(3) 请完成这周降水量柱状图 (单位:毫米)。
(4) 请对照下方的降水量等级表,确定星期四的降水量等级为 ,星期六的降水量等级为 。
小雨 中雨 大雨
0.1~9.9毫米 10.0~24.9毫米 25.0~49.9毫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溶解是在水中看不到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没有沉淀。食盐、白砂糖放入水中会慢慢消失,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不能通过过滤或沉降的方法过滤出来,说明它们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食用油无法在水中溶解。A可以溶解在水中。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固体、液体、气体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中水是液体、冰是固态、水蒸气是气体,固态的冰有固定形状、大小和体积,水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3.【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夏天,将冰块放入密封干燥的透明塑料袋,过一会儿,袋子里的冰块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融化成液态的水;同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凝结成水滴,从而发现袋子的外面也会出现水。因此,夏天,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中密封,过了一会我们会发现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热气球通过加热空气使其密度降低,从而产生浮力上升。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密度变小,变得比周围的冷空气轻,因此会上升。当热空气冷却后,密度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再轻于周围的冷空气,热气球就会失去浮力,开始下降。在实验中,如果热气球过一会儿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导致空气密度增加,浮力减小。因此,热气球掉下来的原因是因为袋子里的空气变冷了,而不是袋子破了或袋子里的空气没有了。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认识空气;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只能将气球吹大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瓶中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这一天24小时的降水总量,故选C。
7.【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8.【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红旗向东飘扬,说明风从西面吹来,所以是西风。
9.【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食盐能够在水中溶解,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可以通过加热、放在太阳下晒等让水分蒸发的方法分离。
10.【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下雪时需要释放热量,化雪时水由固态转化为液态,需要吸收热量,所以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碾碎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科往锅里放食盐,为了让食盐溶解得更快一点,他应选择加热、搅拌。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轻重;质量的测量;天平
【解析】【分析】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在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选择质量较小的物体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更适合放在天平上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的是回形针、绿豆等比较小的物体。玻璃弹珠、苹果、黄豆较重,不适合和很轻的空气比较。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图所示,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需要向①管吹气,空气占据空间,从而把水从②管中挤出,故A正确。
14.【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 天气预报的制作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通过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雷达等收集气象资料,再进行气象分析、传递到气象站,然后由气象站发射到移动、电视台、电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整理后,发射到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④①③②⑤符合题意。
15.【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液体的流动性;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因此,1月10日,日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该天的降雨量属于小雨。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解答】观察记录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观察。
【分析】天气的变化要记录同一地点同一时间。
17.【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试管里的水结冰之前,水温从20℃下降到12℃,温差为8℃;2分钟后水温是5℃,温差是7℃;4分钟时水温是2℃,温差是3℃。由此判断,水从开始结冰到完全结成冰的一段时间里,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较长时间停留在0℃。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是不能完全被压缩,所以注射器抽进20毫升空气,堵住口后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19.【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剩余的空气会做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扩散至整个瓶内,即还剩一瓶空气。
20.【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为了准确称量空气的质量,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刚好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和若干豆子时,应该首先确保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在天平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通过比较小皮球和豆子的质量来确定空气的质量。如果天平不平衡,就无法准确测量空气的质量。因此,在称量空气前,应该把天平调试成平衡的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比较和测量。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答案】B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食盐的溶解快慢时,需要确保每次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具体来说,为了研究温度对方糖溶解速度的影响,应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水温,而搅拌和食方糖颗粒大小等因素应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明确地观察到温度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A、食盐颗粒大小:食盐颗粒的大小也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B、温度:这是我们要探究的变量,因此需要改变水温来观察其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
C、搅拌:搅拌速度和方式应保持不变,以排除搅拌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因此,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食盐的溶解快慢,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的温度。
故答案是:B。
22.【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坚持数十年如一日观察记录气象数据,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的首批气象台站。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
23.【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和艳阳高照都属于天气,四季如春属于气候。
24.【答案】C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因此,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在下面风的模拟实验示意图中,蜡燃烧加热上方的空气,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箱子内空气数量减少,箱子外的空气流进来补充,形成空气流动,因此图中标注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C图。
25.【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气候
【解析】【分析】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答案】①两杯水一样多。 ( )
②一杯水的温度为60℃,另一杯水的温度为20℃。 (×)
③每份小苏打和食盐的质量相同。 ( )
④等前一份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小苏打。 ( )
⑤用搅拌棒在杯中搅拌时,不碰到杯子的内壁。 ( )
⑥实验过程中倒翻了一些水,继续实验。 (× )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再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质量相同的小苏打和食盐。两杯水的温度应该一样,为了记录准确的数据 要等前一份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小苏打。因为搅拌棒合杯子都是玻璃制品,用搅拌棒在杯中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子的内壁。实验过程中倒翻了一些水,会使水的质量发生变化,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⑤正确。⑥错误。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 ①、今天全国各地的天气都一样。错误,根据天气的认识可知,天气具有地域性,不同地方的天气情况是不同的。题干表述错误。
②、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气象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通过雨量器等仪器来记录。无论是雨水、雪还是冰雹,都是降水的不同形式,都需要进行收集和测量,以便准确记录降水量。题干表述正确。
③、制作简易雨量器时,需要选择一个直筒的杯子,并且杯子应该是透明的,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水位的变化。为了准确测量降水量,刻度条的零刻度线应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题干表述正确。
④、气象站的百叶箱里通常放的是干湿球温度计,而不是水温计。干湿球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是气象观测中常用的仪器之一。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28.【答案】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计的认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各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单位符号,液柱,刻度,液泡。
故答案为:
29.【答案】100;保持不变;防止烧杯破裂;平视;水蒸气;变大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①、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热量,水温上升,但水沸腾之后持续加热,温度会保持不变。因此,小科把水加热到沸腾,这时温度计的读数最接近100 ℃,继续加热温度计的读数会保持不变。
②、加热水时,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在实验中,在烧杯下垫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圆底烧瓶均匀受热,防止烧杯破裂。
③、 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影响热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我们的视线应该平时温度计的液柱。
④、"水加热"的过程中,烧杯上方出现了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
⑤、水的冰点是0℃,当水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会开始结冰。在结冰过程中,水分子排列方式发生变化,形成晶体结构,导致体积增大。因此,结冰后,水的体积会膨胀变大。
故答案为:100、保持不变、防止烧杯破裂、平视、水蒸气、变大。
30.【答案】(1)对比
(2)相同;相同
(3)搅拌
(4)搅拌;增加水的温度。
(5)方糖颗粒的大小。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 (1)、 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在研究影响方糖溶解快慢的实验中,我们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水的温度与方糖溶解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水温,其他条件比如方糖的质量、水的质量都要保持相同。
(3)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搅拌与方糖溶解快慢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搅拌。
(4)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通过实验,知道加快方糖溶解的方法是有搅拌、增加水的温度。
(5)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探究方糖颗粒的大小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颗粒大小。
故答案为:(1)、对比。(2)相同、相同。(3)搅拌。(4)搅拌、增加水的温度。(5)、方糖颗粒的大小。
31.【答案】(1)A
(2)B
(3)B
(4)C
(5)A;B;B;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它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孔明灯能够升空, 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和孔明灯升空原理相同的是热气球。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做"热气球"升空实验时,我们需要用到纸筒来帮助我们聚焦热量,纸筒利于热空气向上聚集,但是也要让新鲜的空气进入,纸筒下端开一个小口,纸筒口朝下放置。
小科将一个很大很轻的食品保鲜袋套在纸筒外围进行加热,因为热空气上升,会进入塑料袋内,过一会儿,原本瘪的保鲜袋会鼓起来,手摸保鲜袋外壁会感觉热,因为热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进入到塑料袋内,手提着袋子上端时,会感觉塑料袋逐渐变轻。再过一会儿,小科松开双手,可以发现保鲜袋会飞起来。
故答案为:(1)A。(2)B,(3)B。(4)C。(5)鼓起来、热、变轻、飞起来。
32.【答案】(1)1;1;1;4
(2)B
(3)
(4)中雨;小雨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可知,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这一周有晴天1天,多云1天,阴天1天,雨天4天。
(2)根据星期一的风速风向记录,则星期一那天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方。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3)分析得知,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这周降水量柱状图为
(4)分析得知,星期四的降水量等级为:中雨;星期六的降水量等级为:小雨。
故答案为:(1)1、1、1、4。(2)B。(3)
。(4)中雨、小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