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节 反应热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化学反应伴随着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复习回顾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
必修2
选择性必修1
热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思考1
有下列常见的化学反应:
①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铝热反应
⑤C和H2O(g)、C和CO2的反应 ⑥中和反应 ⑦可燃物的燃烧
⑧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⑨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
③④⑥⑦⑧
①②⑤⑨
复习回顾
归纳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物质的燃烧爆炸、 物质的缓慢氧化、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多数化合反应 多数的分解反应、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CO2、C+H2O(g)
CO+H2O(g)
C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盐酸与NaHCO3反应
复习回顾
1.体系与环境
体系:被研究的物质及发生的反应(又称系统)
例如:HCl(aq)、NaOH(aq) 与二者发生的中和反应
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
如试管、空气等
2. 热量: 因温度不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化学反应
体系与环境
温度不同
能量交换
或传递
体系
环境
热量
以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
反应热及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3.反应热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
如何准确测量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方法:通过量热计直接测定
反应热及基本概念
思考2
保证环境温度不变,
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
可计算得到反应热
测量原理
1.反应热计算公式 Q = m c Δt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2.实验装置
作用
迅速混合,充分反应
保温
材料名称 导热系数(W/mK)
玻璃 0.12
铁 80
银 429
铜 401
泡沫塑料 0.045
纸板 0.06~0.14
木屑 0.05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思考3
如何测量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中和热)?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
结合计算公式思考,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中和热测定 · 操作步骤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中和热测定 · 操作步骤
(1)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分别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的温度。
(2)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迅速混合并搅拌,记录最高温度。
(3)重复操作三次
取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前后测温求差值
三次实验取平均
代入公式计算Q
中和热测定 · 数据处理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小张同学取用50mL 0.5mol/L的盐酸,盐酸溶液质量为50g,与50mL 0.55mol/L的NaOH,NaOH溶液质量为50g,测量二者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并记录三次实验温度数据如下
试验次数 实验起始温度 t1/℃ 终止温度t2/℃ 反应前后温度差Δt/℃
盐酸 NaOH 平均值
1 29.5 29.5 32.5
2 30 29 32.5
3 29.5 29.5 32.5
已知: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比热容c=4.18 J/(g·℃)
思考4
①、根据原始实验数据补全表格中的空白
②、根据已知信息和实验数据计算该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提示: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29.5
29.5
29.5
3
3
3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Q = (m1+m2)· c· (t2-t1)
Q = (50+50)· 4.18· (32.5 -29.5)
Q = (50+50)· 4.18· (32.5 - 29.5)
=1254 J
=1.254 KJ
思考4
③、根据已知信息计算,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反应热计算:
HCl + NaOH = NaCl + H2O
0.025mol
0.0275mol
反应放热
1.254 KJ
0.025mol
1mol
50.16KJ
归纳总结
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
H+(aq)+OH-(aq)=H2O(l)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中和热
思考5
科学事实告诉我们,中和热应为57.3KJ/mol,但小张同学实验测量得到的中和热却为50.16KJ/mol,结合实验装置与操作尝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①量取溶液时,操作或读数不当,量取体积小于50 mL;
②量热计保温效果不好;
③溶液混合时速度不够快,或没有及时盖上杯盖;
④读取反应后温度时,过早或过晚,不是读取的最高温度。
①、若改用10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10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混合,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是否为本实验结果的2倍?
否;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的反应热,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与本次实验结果基本相同。
②、用浓硫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用醋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测定中和热的酸与碱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弱酸、弱碱电离时吸热,使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小。
中和热测定所用的酸、碱必须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深入思考6
1.为什么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2.能不能用金属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
3. 测量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时能否选用不同的温度计?
4.能否测完酸后直接测量碱的温度?如何操作?
5.为什么将溶液迅速倒入内筒后,立即盖上杯盖?
6.能否将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量热计中?
因碱会吸收空气中的CO2,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不能。金属易导热,会造成热损
不能,会存在仪器误差
不能,残留的酸会与碱反应,造成热损。
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后再测
减少热损
不能,迅速操作,减少热损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思考7
在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为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混合测得ΔH=-57.3 kJ·mol-1
D.该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等
√
不需要酒精灯
温度计水银球测烧杯内溶液的温度,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还生成BaSO4沉淀,使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
中和反应 · 反应热测量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反应热?
产生
反应热
体系内能改变
焓(H)
与之有关的物理量
焓变(ΔH)
等压条件下
U
反应热与焓变
内能: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
内能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符号U。
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用符号H表示。
焓变: 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单位:kJ/mol或kJ·mol-1。
反应热:中学阶段认为,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严格来说,对反应体系做功还有限定,中学阶段一般不考虑)
反应热与焓变
基本概念
焓、焓变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关系
放热反应
ΔH <0
焓(H)
反应物
生成物
吸热反应
ΔH >0
焓(H)
生成物
反应物
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分析
(1)从反应体系始末状态的能量视角分析
反应热与焓变
(2) 从微观化学反应过程化学键的变化视角分析
如何计算1 mol H2 与 1 mol Cl2生成2 mol HCl的反应热?
ΔH = 反应物的总键能-产物的总键能
= (436+243) kJ·mol -1-2×431 kJ·mol -1
= -183 kJ·mol -1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与焓变
归纳总结
② ΔH 的计算方法
ΔH = 反应物的总键能-产物的总键能
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已知物质总能量:
已知化学键键能:
① 化学反应、化学键、反应热的关系
化学反应:
旧物质
新物质
反应物断键
生成物成键
断键吸热
成键放热
产生反应热
已知:H2(g)+O2(g)===H2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
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反应热
(2)该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ΔH____(填“>”或“<”)0。
放热
<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能量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