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8 12: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
2.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 B.民族工业的实力
C.“实业救国”思潮 D.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
A、《民报》 B、《大公报》 C、《文汇报》 D、《申报》
5.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6.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风云儿女》 B.《铁蹄下的歌女》
C.《定军山》 D.《桃李劫》
7.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A.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 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 废除科举制度
D.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8.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
A.乘轮船、火车出行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9.“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 )
A.饮食习俗的西洋化 B.文化娱乐的大众化
C.服饰发型的革命化 D.称谓礼仪的平等化
10.清末状元张謇为实现“兴国之梦”而提出的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中日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1951年
12.“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
A.轻工业 B.重工业 C.造船业 D.冶铁业
13.民国八年,在《申报》上可能会看到下面哪一则最新时政消息?( )
A.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B.《新青年》创刊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遵义会议召开
14.“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15.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无照相、电影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剪辫子
人际称谓 老爷、夫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旗袍
A.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17.“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材料反映的我国民族工业发展
①与日本工厂的发展相互促进
②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重重
③我国发展民族工业的条件便利充分
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帝国势力的阻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8.1915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
①“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②“先生,太太嘱咐您勤洗头,否则扎辫子太乱”
③“大人,您何时回来”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19.(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20.中国近现代有识之士面临经济困境,积极探索,最终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共8分)
(1)结合所学,完成下表。(6分)
代表人物 背景 措施 意义
李鸿章 倡导“自强”、“求富”,开展洋务运动。
张謇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着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 学习西方先进管理和经济发展经验,实行改革开放。 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依据上述表格,请选择一位你最为钦佩的人物,并说明理由。(2分)
21.(12分)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4分)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2分)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22.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请回答:
(1)洋务派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近代工业建设。洋务派工业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2分)作用是什么 将答案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成就
作用
(2)1893年,有人写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这段话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
(3)近代工业举步维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有资金、技术、市场、政治环境诸方面因素。将制约近代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方 面 具 体 表 现
资 金
技 术
市 场
政治环境
(4)近代许多工业品都带有“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字,如洋车、洋枪、洋炮、洋油、洋布、洋灯、洋伞等,今天这些词语大都消失了。洋名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3. 清末崛起于无锡荣巷,民国时名震上海滩,重生在新中国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折射了三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 ( http: / / www.21cnjy.com )、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民国29年(19 ( http: / / www.21cnjy.com )40年)6月日本侵略军侵占申新一厂(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创办),改名丰田株式会社第三工场(又称日本海军衣服厂第九工场)。民国34年 (1945年)9月2日丰田纱厂关厂。
——长宁区编年大事记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荣氏企业获得大发展,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对其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荣氏企业面临发展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从荣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和发展历程两个角度,说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B
6.C
7.C
8.B
9.A
10.D
11.B
12.A
13.A
14.C
15.A
16.C
17.C
18.B
19.
(1)封建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清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
(3)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封建势力阻碍;实业家的投资:统治阶级的政策。
20.(1)
代表人物 背景 措施 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邓小平
(2)三人中的任意一人(不单给分)。
爱国;力图挽救危局,解决实际问题;开拓进取;实干家等。
21.
(1)特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2)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倡文明等(答出两项即可);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答出“改变愚昧落后习俗,代之以文明礼仪”亦可得分)。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22.
成就 举办军事工业;举办民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等。
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人才;推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增强了国防实力;积累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开启了兴办工业的风气。
(2)问题:发展不平衡;南方先进、北方落后;东南沿海发达,内陆地区落后;兴办工业观念落后;对工业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3)
方 面 具 体 表 现
资 金 资金少;投资不足。
技 术 技术力量薄弱;依赖西方;缺乏技术人才。
市 场 市场狭窄;外国资本主义挤压;官僚资本摧残;自然经济主导。
政治环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战乱多;中外反动势力摧残。
(4)原因: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建社会结束;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化建设突飞猛进;民族制造业水平提高快;改革开放;工业品市场供应充足。
23.(1)黄金时代、辛亥革命
(2)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的压榨
(3)重要集中在轻工业,发展艰难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