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牟平育英艺术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烟台牟平育英艺术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故都的秋》课件(12张ppt)+教学设计(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8 12:20:05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故都的秋》预习导学1.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听朗读并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初步感受故都秋的特点。
3.品读课文,找喜欢的段子。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2.熟悉情景交融的写法,品读秋情。
3.掌握阅读方法,联系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借助读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情感目标】
感受家国之思,陶冶情操。
一读 寻秋景
故都的秋在哪里? “三到法”
(心到、眼到、口到——朱熹)一读 寻秋景故都的秋在哪里?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二读 品秋情 “提要钩玄法”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韩愈)从文中能看出故都的秋有什么特别吗? 如何体现的?结合具体语段赏析。指出纲要
探索精微三读 解秋心 “学思结合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孔子)作者对故都的秋有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他甚至愿意用折寿来留住这故都的秋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丧夫亡国之痛
背 景 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高楼达人 破屋闲人
名花古木 槐蕊枣树
飞雁 驯鸽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读书方法三到法
提要钩玄法
学思结合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法 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先往下进行了。作业 运用读书方法解读《囚绿记》
1.为什么要“囚绿”?
怎么“囚”的?
2.“囚”住了吗?
为什么“囚”不住?
3.它在暗示着什么?姓名
邹海霞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邮件
单位
烟台牟平育英艺术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必修2散文单元第二篇,它是现代散文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蕴和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适时对作者情况和背景进行介绍,并提示学生诵读,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课文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笼罩全篇,更要认真领会,循此线索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并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读。朗读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就像朗读者自己在抒发感情一样。一些优美的语句、精警的段落,最好能熟读成诵。朗读尽量读出作品的“原味”来,尽量与作者的心灵贴近,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春》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也就是所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各类散文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2.熟悉情景交融的写法,品读秋情。
3.掌握阅读方法,联系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互联网、PPT、音频、博客、QQ等技术。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听朗读并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初步感受故都秋的特点。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课文分析奠定基础。
3.品读课文,找喜欢的段子。
技术手段:音频、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
组织学生分享“品秋情”。
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
用本节课所学读书方法,解读《囚绿记》。
把自己解读的成果上传班级博客平台,在解读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老师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博客、QQ、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准备ppt、音频文件,布置预习任务
利用互联网查阅郁达夫的经历。听完朗读后,按要求进行自主阅读。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音频1故都的秋-傅成励.mp3、自主学习量规学生自主学习评价量规.doc。
导入
用诗人梁小斌说:“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是啊,秋天是深沉的,隽永的。今天,让我们欣赏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
学生畅谈对秋天的感受,注意倾听和记录,采用评价量规进行评价。
?
?PPT故都的秋.ppt
评价量规1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1.doc
研读
?
?引导学生用“三到法”“寻秋景”,用“提要钩玄法”“品秋情”。
体会这些景物是怎样体现郁达夫所说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引导用“学思结合法”“解秋心”。让学生注意联系课前准备的郁达夫的资料进行解读。
学生交流讨论,用背景音乐《月光》进行诵读,品读。用PPT展示个人批注。教师点拨。以“秋晨小院”为例,学生在批注基础上总结,学会用读书方法品读景物。
?
?音频2《月光》月光(贝多芬).mp3
评价量规2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2.doc
?
展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秋心,适时点拨补。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PPT、学习成果展示量规3小组成员互评表3.doc
?
?
作业及评价
用学习的读书方法解读《囚绿记》上传至班级博客,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用问卷星加以评价。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博客,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
博客,QQ,云平台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
特色1: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未知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
特色2:从教学过程开始前的查阅资料到教学过程中的多种读书法,再到小组进行展示和评价,课堂设计始终尊重学生主体性,依学定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特色3:不离语文教学本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忌离开文本,成为声光电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特别注意了不离语文教学本质这一要点。教学进行中利用多种评价量规监控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利用班级博客汇集积累资料,始终坚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4:技术支持特色明显。课前预习利用互联网和音频文件,预习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要让学生比传统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研读文本;用PPT将批注阅读这一优秀读书传统发扬光大;借QQ群及班级博客平台展示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阅读感受,体现语文学习博大精深的特点。
评价表1
班级: 学号: 姓名:
项目
A级
B级
C级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
?
?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
?
?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
?
?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
?
?
我这样评价自己:
?
?
?
伙伴眼里的我:
?
?
?
老师的话:
?
?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
?
?
?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
?
?
?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
?
?
?
3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
?
?
?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
?
?
?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
?
?
?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
?
?
?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
?
?
?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