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2 16: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主题 《梅兰芳蓄须》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独立字词、理解和积累词句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了解课文讲了梅兰芳哪几件事,能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进而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炼与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处理危险的方法的关键语句,从中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的崇敬之情。。
【评价任务】 1.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书写“醒”字,借助展台评价书写;听写词语,检查词语积累。(目标1) 2.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了解课文讲了梅兰芳哪几件事,能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借助连接词能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目标2) 3.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有感情朗读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的关键语句,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目标3)
【学习内容】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体,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梅兰芳蓄须》一课主要是体现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民族气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单元则是围绕主要人物记叙多件事的故事文本,22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握多件事文本的主要内容,而本课是对此方法的运用,为下册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一样,将梅大师搬上音乐课堂,也是中国人应然的艺术使命。作为中国京剧史上接触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艺术实践早已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琐屑性而进入公共话语层面。但京剧离我们的学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在理解京剧上有点难度,但孩子们对中国抗战历史比较多,因此在评析人物形象上还是比较容易理解。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指向目标2) 1.欣赏京剧视频。 2.交流感受。 3.齐读课题。 4.理解“蓄须”的意思。 1.欣赏梅兰芳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学生交流欣赏之后的感受,交流对梅兰芳的认识。 2.课件展示梅兰芳资料。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3.过渡:同学们,这样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一生中,却有几年留着胡须,拒绝登台演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梅兰芳,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位伟大的人物。 4.板书课题。 了解梅兰芳,感受这样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表演艺术家。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梅兰芳及表演的欣赏,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位艺术家的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指向目标1)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学生交流汇报。 3.指名回答。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1.课件展示要求: (1) 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批注。 (2) 自读之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小组之间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拒绝演出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2.师适时指导。 3.相机板书。 板书: 拒绝登台 卖房度日 香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前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1.能轻声或默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出课文的主要事件。 活动意图说明: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环节三:识记生字,学习词语。(指向目标1)生朗读字词。 学习多音字“宁”“要”。 朗读句子。1.出示检查词语 租界 纠缠 骚扰 拒绝 签订 宁可 2.多音字指导:“宁可”中“宁”本课应读(nìng),不读(níng),“要求”中“要”在本课中读(yāo),不读(yào)。 3.出示词语所在句子。 他宁可买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1.能掌握课文的字词。
2.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读多音字“宁”“要”。活动意图说明: 学习生字词,为理解文章打基础。环节四:学习课文(指向目标2、3)1.自主学习 2.师生交流 3.生说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生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生反馈:日本人的百般纠缠。 6.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面对日本人的百般骚扰,为了拒绝演戏,他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 1.梅兰芳用哪些办法拒绝演出?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1)阅读要求:请略读课文的第2-7小节,请在文章中找出拒绝的办法。画横线。 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画波浪线。 (2)抗战结束了,梅兰芳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梅兰芳拒绝过程中困难的升级和危险和加剧。我感受到了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2.师总结:正如课文的第九小节写到:读: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3..掌握方法,概括课文内容 梅兰芳做了那么多事,目的只有一个拒绝给日本人演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格里的内容综合起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概意思呢?
(1)谁能说说概括文章的六要素。
(2)讲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用三句话概括。 第一句:起因——梅兰芳为何要想尽办法拒绝? 第二句:经过——想了哪些办法,经历了哪些困难? 第三句:结果——抗战胜利后,梅兰芳是怎么做。 4.在他所想的办法中你觉得哪些办法最能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蓄须明志、打针装病。 在这些困难和危险中,你觉得哪个更严重。 5.我们看一下起因:“不断纠缠、多次逼迫,随时骚扰、强令上台”对于这样的语言,我们如何进行删减,让它简洁明了呢。 6.有了这些方法,请你们重新组织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能说出文章的六要素。
2.能根据文章的六要素说出梅兰芳为什么拒演和遇到的危险。并能在危险中感受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3.能根据方法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活动意图说明: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这样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思路,能够清晰了解梅兰芳用的办法以及遇到的危险等,为后面概括文章内容做准备。有了这样的梳理,我们通过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渔,学以致用。教会学生一定的语文能力,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环节五:品读“高尚气节”。(指向目标3)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可以用对联、诗句、歌词、也可以用颁奖词等形式 3.生写,课堂交流,及时鼓励1.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体现梅兰芳终于走出了困境,终于走上了自己热爱的艺术舞台?(用“盼望、喜悦的语气读”。) 2.师总结。 3.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对梅兰芳先生的怀念、敬佩之辞表达出来吧! 拓展知识,进一步感受梅兰芳这样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活动意图说明:品读“高尚气节”,升华情感,直抒胸臆,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板书设计】 拒绝登台 卖房度日 强烈的爱国之情 23* 梅兰芳蓄须 蓄须明志 卖房拒演 崇高的民族气节 自伤身体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字词小明星】(3星)
1.用“√”画出在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蓄(chǔ xù)须 逼迫(bái pò) 纠缠(cán chán)
邀(yāo yào)请 不忍(rén rěn) 打扰(jiǎo rǎo)
拒(jù jǜ)绝 签订(dīng dìng) 宁(níng nìng)可
要(yāo yào)求 京剧(jū jù) 妄(wáng wàng)想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正确的词语。
1.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2.全世界的各个地方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声。( )
3.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
【阅读对对碰】(3星)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本文主要讲了我国的京剧大师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表演而 的故事。
(2)课文讲了梅兰芳的那几件事?
2.根据表格填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主题 《梅兰芳蓄须》 第二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梅兰芳蓄须》,再次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让学生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评价任务】 1.通过合作交流和自由表达的方法,再次感受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目标1)
2.通过自主阅读和分享交流的方法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目标2)
【学习内容】 《难忘的一课》是《梅兰芳蓄须》后面的阅读链接,属于一个阅读内容的扩充,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情感。《难忘的一课》中,台湾年轻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认真而吃力地说着中文、教着中文,热情地领着“我”参观并向“我”介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为中感受主人公深厚的爱国之情,进一步彰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学情分析】 对前面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因此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比较简单,也是在对前面课文的一种迁移运用。但是由于是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要求学生要对历史知识,祖国统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指向目标1)1.生自由发表看法。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梅兰芳先生,来说说你们对他的印象? 2.师总结通过自由交流,记忆不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活动意图说明:以回顾课文内容为前提,再次调动孩子的爱国情怀,通过孩子的自主回顾与思考,激发学生们对于爱国情怀的思考与共情心。环节二:借助导图,回顾前文(指向目标1)1.生看着思维导图,说事件。
2.说主要内容。 3.说感受。 1.出示导图 感受梅兰芳先生的高尚品质。 活动意图说明: 从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再次自主体会学习课文,在分享的过程中再次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环节三:实践活动,拓展阅读(指向目标2)1.搜集整理艺术家爱国的故事。 2.准备举办一次艺术家爱国故事手抄报展示活动。 3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难忘的一课》,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 4.交流“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三次。 (1)交流第一次出现 ①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②回答“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交流第二次出现 ①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似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炽热的真挚的心。〞 ②回答“炽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③回答“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3)交流第三次出现  ①回答“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冲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②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1.出示要求: 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难忘的一课》。 ②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 4.师总结: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从文章中的一些语言场景感受到人物的爱国情感。尤其是反复说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台湾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15.难忘的一课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民族精神 爱国情意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阅读对对碰】
1. 通过梅兰芳想尽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而遇到的种种困难中,感受他的民族精神。
1.比较梅兰芳遇到的困难,写下你的感受。
2.假如你去观梅兰芳纪念馆,面对他的塑像,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将要说的话写下来,用上下面词语:
闻名世界 京剧表演艺术家 旦角 藏身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 剃须 爱国 民族气节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难忘的一课》按照 的顺序,讲述了 战争以后,作者在
的一所小学,见到 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 里参 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 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 精神。
②课文中“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3.这篇课文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