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致大海》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致大海》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1 20:2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致大海
普希金
1.了解作者、作品和相关文化常识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新课导入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作家。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母系家族有非洲血统。
1811年进人专为贵族子弟开办的皇村学校。求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并形成了强烈的自由思想。
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7月,完成诗歌《自由颂》,造成一定影响。1819年7月,写出诗歌《乡村》。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引起文坛关注。
作者介绍
1820年因《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中的反抗倾向激怒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以政府信使的名义流放到俄国南部。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4年又被禁闭在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普希金的文学声誉将他赦免并召回莫斯科,这一年,完成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8年,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1833年10月,完成长诗《青铜骑士》;12月30日,被尼古拉一世任命为宫中低级侍从。1836年,创办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杂志 《现代人》,同年10月,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7年在与法国贵族丹特斯的决斗中被杀害。
普希金被称为 “俄罗斯文学之父”,是俄国文学语言的创立者。
他在800多首抒情诗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叙事诗中,运用和完善了俄语诗歌的各种体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对俄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普希金的小说主要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别尔金小说集》、中篇小说 《黑桃皇后》和《上尉的女儿》等。在这些作品中,他开创了俄国文学关注“小人物”命运、同情人民的传统。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描写俄国历史上留里克王朝与罗曼诺夫王朝之间的统治者戈都诺夫,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被公认为俄国最优秀的历史剧作品之一。
内容主题:
俄国风光
俄国语言
俄国性格
艺术风格:
真实朴素,清新,明快。
  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独创性,“俄罗斯民族诗人”
俄国精神
创作特色
《致大海》是普希金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在写作这首诗之前四年,普希金因为在一系列政治讽刺诗中抨击沙皇统治,被流放到俄国南部,辗转于基希讷乌和敖德萨等地。他在流放期间继续创作了大量富于斗争精神的诗歌,并与当地许多密谋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者密切来往。
1824年夏,沙俄政府又以“亵渎神圣”和“行为不端”的罪名下令将普希金押送到位于俄国北部、他父亲名下的一个小庄园 “闭门思过”,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
诗人在敖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临别前夕,诗人登上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于是写下了这首《致大海》。
这是一首写于离别之际的诗,也是一首歌颂自由的诗。
写作背景
第二部分:3-13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
第三部分:14-15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第一部分:1-2 诗人与大海告别。
线索:和大海的感情交流
理清结构
怀念、礼赞
自由奔放的大海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的大海
闪耀着娇美的容光的大海
黄昏时寂静的大海
汹涌起来而无法自制的大海……
内容探究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2.结合诗歌内容,给“大海”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
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作者借大海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4.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3.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5.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这里“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是指诗人还不能离开囚禁他的地方,到海外去,去寻求自由的生活。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指诗人现在是不自由的,但是他非常渴望自由。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 “苦恼心伤”。
6.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
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他像你似的深沉,有力,阴郁,/他也倔强得和你一样”。
一方面出反映了诗人对因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世界空虛了......哦,海洋,现在你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中!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
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噢,大海!
他曾经为你歌唱。
这里的 “他”指拜伦。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己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即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诗人充满激情 地呼告大海“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仿佛友人的忧都的絮语,
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
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沉郁的吐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临别时,它又向诗人发出了“喧声呼唤”,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我全心渴望的精神国度啊,大海!” 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7、赏析下面两段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忧郁”和“迷惘地徘徊”,这时“心里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借山岩、海湾、光和影、浪花带到 “寂静的荒原”,即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
你的山岩,你的海湾,
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1.象征手法
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借景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诗情热烈奔放。
3.虚实相间
全诗虚实相间,在现实描写与历史玄思中进行转换,从起笔到收笔分别勾勒出两幅简洁而有力的图画:激情奔涌的大海与一位沉思而愁苦的诗人;依旧雄伟壮丽的大海与一位醒悟而坚强的诗人。
诗人致大海,既是致有形的大海,又是借此致无形的斗争精神。
艺术特色分析
4.拟人
这首诗将大海人格化,诗人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如将“波光”写成“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大海对话,使大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致大海》 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主旨,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方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也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诗歌以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纵情抒写大海。诗人把自己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借大海这一形象,以第一人称”我“对第二人称 “你”的倾吐方式切入,使“我”与大海互为映衬,融为一体。
《致大海》这首诗用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拟人与呼告的手法,奔放而自由地纵情抒写大海,抒写诗人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
下面一段文字是围绕“古桥”而展开的,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变换:第一句用“那座古桥”开头,自“德高望重的老桥”以后,改用第二人称,采用“呼告”的形式,以便于抒情。请仿照这种写法,以“国旗”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
那座古桥,
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累吗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
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
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
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示例一:
庄严的国旗,
是我心中神圣的象征。
迎风飘扬的国旗,你好吗
你把多少艰难的过去告诉未来,你把多少美丽的遐想昭示给我们。
你那永远飘扬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古老而欢快的灵魂。
示例二:
那树梅花,
是我一直敬仰的师长。
迎霜傲雪的梅花,你冷吗
你把肃杀的严寒当作春风,
你把凛冽的冰霜当成细雨。
你怒放的身影,
让我感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