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_幽径悲剧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十三_幽径悲剧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08 17:4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循着通向城头的马道拾阶而上,登上古老的城墙,你就踏上了一个趣味盎然美妙无比的场所……掩映在万绿丛中,金色屋顶闪闪发光的故宫和庙宇,覆盖蓝色和绿色琉璃瓦的华美住宅,带有前廊的朱红色房屋,半掩于百年古树下的灰色矮小平房,横跨有着绮丽牌楼的繁庶的大街……纵观北京城内规模巨大的建筑,无一比得上城墙那样雄伟壮观……当你渐渐熟悉这座大城之后,就会觉得城墙是最动人心魂的古迹,它广大辽阔,沉稳雄劲,有一种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 ——瑞典地理学家喜仁龙 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
——梁思成崇文门, 1968年全部拆光。
宣武门, 1965年拆除。
阜成门, 1965年拆除其城楼。
西直门, 1969年将宏伟的城楼、箭楼、闸楼、瓮城一并拆除。
安定门,因修地铁于1969年拆除。
东直门,朝阳门,永定门, 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东便门 也在五六十年代被拆除。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拆下的城砖、渣土总重1100万吨,足以堆起12座景山!!
? “一个灰蒙蒙的黎明,搞了一辈子建筑设计的梁思成悄悄来到城根下,艰难地攀上北京的最后一段城墙,一尺尺,一寸寸地抚摸着城堞上的每一块青砖,老泪纵横,痛不禁声。最后,他咬咬牙,哆哆嗦嗦地搬上一块印有‘嘉靖二十八年窑户孙紫东造’的城砖,沿着曲折的小胡同背回家去。他知道,北京的明天再也不会有城墙了,他要用这块砖去告诉他的子孙后代,告诉他们什么是北京的城墙,告诉他们发生在城墙下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张桦《京华建筑沉思录》
幽径悲剧 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幽径上一株美丽的古藤萝惨遭毒手。梳理文章结构(1----6)写幽径之美
(11---16)写幽径古藤萝被毁的悲剧(7----10)写幽径古藤萝之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幽径之美?幽径之美山上:湖中:春、夏、秋夏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不能等闲视之四时古雅勃发之美赏析精彩语段,感受古藤萝之美 藤萝之美形:香:声:色:盘曲直上、苍黑古劲蓦地闯入袭入万绿丛中一点红(侧面烘托)生机盎然之美理清写作思路:幽径之美幽径藤萝之美烘托幽径古雅勃发之美藤萝生机盎然之美顾而乐之体会作者情感:研读11~13段,感受藤萝惨状,体会作者心情。吊死鬼摇曳、孤儿还在微笑悲哀至极(有冤屈)(孤苦无依)(浑然不知死亡已至的悲凉)思考:被砍断的古藤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心情如何?探究为何一株藤萝的毁灭会在作者心中引起巨大的痛苦?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到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诛伐。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到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藤萝的生死呢?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绝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绝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绝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助读材料 现在,我一面“庆幸”自己参加了文化大革命,被关进了牛棚,得到了极为难得的经验。但另一方面,在我后来“飞黄腾达”到处听到的都是赞誉之辞之余,我的心里还偶尔闪过一个念头:我当时应该自杀,没有自杀,说明我的人格不过硬,我现在是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妙的。这大概算是我的“文革”后遗症吧 ——《牛棚杂忆》 我现在像一只颠簸在惊涛骇浪中的小船,像一只四周被猎犬包围住的兔子或狐狸,像随风飘动的柳絮,像无家可归的飞鸟。路旁的喊叫声惊天动地,口号声震撼山岳,形成了雄壮无比的大合唱。我脑袋里胡里胡涂,昏昏沉沉。我知道,现在是生命掌握在别人手中,横下了一条心,听天由命吧。
——《牛棚杂忆》
在每天晚上的训话,也是旧地狱中决不会有的。每当夜幕降临,犯人们列队候训。恶狠狠的训斥声,清脆的耳光声,互相应答,融入夜空。院外小土山上,在薄暗中,人影晃动。我低头斜眼一瞥,知道是“自由人”在欣赏院内这难得的景观,宛如英国白金汉宫前面广场上欣赏御林军换岗的盛况。此时我的心情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牛棚杂忆》 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
——《牛棚杂忆 》
学会用平等、尊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敬畏生命。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身边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尊重生命的灵魂才有值得我们尊重的道德和品味;用这样的眼光珍视文化遗存、尊重文明成果,走在前进路上的民族才有永续的品格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