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新课探究
教材编排:
分三个阶段,即长征的开始、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
整体思路: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绘制完整的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2、分析长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从而引出重难点的学习。
1、
初
步
感
知
(二)新课探究
1、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10中央红军离开 (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弃湘西,取贵州—— (转折点)—— 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1935.10会师 ——1936.10
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长征结束)。
火眼金睛
中央红军
start
江西瑞金8万人
4道封锁线
湘江
伤亡过半
3万人
产生分歧
湘西
贵州
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敌人力量薄弱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
1935.1
转折点
四渡赤水
打乱
金沙江
巧渡
跳出
大渡河
强渡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会师
陕北吴起镇1935.10
甘肃会宁1935.10
over
遵义会议
①背景: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②内容: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③影响: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分组讨论)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长征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升华主题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2、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弘扬长征精神,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提供力量之源。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赴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
随堂演练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C
C
1、长征的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弃湘西,取贵州——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会师陕北吴起镇——1936.10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长征结束)
3、遵义会议(转折点):
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4、长征胜利的意义及长征精神
1、通过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相结合,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也开始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体现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标精神。
3、不足之处:高估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达不到我所想要的高度。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争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