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2 11: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2018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
2.能说出红军长征的路线。
3. 能记住遵义会议并理解其历史意义。
4.体会长征精神。
学习重难点
1.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意义。
2.难点: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长征的历史意义。
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战略转移
乌江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
歌曲《突破封锁线》
遵义会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漫漫征途
漫漫征途
长征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10,江西瑞金)
向贵州进军
遵义会议(1935.1)
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10)
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10)
漫漫征途
特点:历时长、规模大、行程远、环境险恶、战斗激烈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漫漫征途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长征胜利
漫漫征途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漫漫征途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漫漫征途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红军长征,是何等的豪迈,血战湘江、遵义决策、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每当唱起长征歌谣……精神上都会得到升华。
——摘编自《永恒的动力》
材料二  《红军长征示意图》
(1)材料一中“遵义决策”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结合《红军长征示意图》,请指出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省哪个地方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靠着“长征精神”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可以学习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写出两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青少年又该如何弘扬这种精神?
作业布置:
遵义会议
会宁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不断拼搏,迎难而上,刻苦学习,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