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
2.某班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了下列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该填写( )
A.儒略历 B.象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3.下图中的成果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亚非地区,其主题归纳为( )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图画文字 甲骨文
A.人类西方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人类早期文明 D.迈锡尼文明
4.语菡同学写了一段关于佛教的介绍,他写了三句话。如果按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他可以得( )
①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②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③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A.0分 B.1分 C.2分 D.3分
5.有学者写道:亚历山大征服埃及,打败波斯,重修巴比伦,试图实现希腊和波斯的完全统一。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这说明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 )
A.文化和精神的力量 B.民主和法制的影响
C.商业和贸易的作用 D.礼仪和服饰的规范
6.“2022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期间,在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为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古罗马文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9日)该“文明”( )
A.在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在鼎盛时期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在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变化
7.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图)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8.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
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
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
C.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10.《查士丁尼法典》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辞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材料旨在说明该法典( )
A.内容和立法原则影响深远 B.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C.使罗马的法律体系更完善 D.使罗马建立起完善的民主政治
11.从7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明治维新
12.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致力于(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
A.创新与交流 B.冒险与挑战 C.征服与重建 D.统一与扩张
二、材料题
13.【东西方教育】
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
——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西方教育发展的相似之处,并谈谈你对东西方教育发展的认识。
14.【文字传奇】
笔 墨 纸 砚
古埃及 书写用笔从早期使用灯芯草作为材料(如图)到后来使用芦苇杆作材料,最后又发展为羽毛笔 墨水主要有黑色与红色。黑色墨水是由黑烟灰与阿拉伯树胶混合制成,用于正文书写;红墨水由黑墨水加红色氧化铁粉制成,或将赭石研磨与阿拉伯树胶相混合,一般用于写书名、篇章标题、文章的起行字和需要标记的重要地方 纸草制作在古埃及一直为政府垄断,制作程序复杂,价格昂贵 写字板的一端中部有凹槽,盛放着黑色与红色两种墨水
中国 殷商以竹挺点漆竹 上,叫“竹挺笔”。战国出现毛笔(如图) 早期使用的是天然石墨或炭黑,秦汉时期出现人工墨块,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除黑色外,还有白墨、彩金墨、黄墨、绿墨、青墨、红墨、七色墨等 西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质量大大提高。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新石器时代半坡人就用砚台研磨颜料,自汉代开始,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如图)
(1)根据上述材料,对比古埃及和中国的“笔墨纸砚”,你觉得它们有哪些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之处,请举一例说明。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国传统书写工具的共同特点。
(3)综上所述,你觉得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神奇之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汉代,我国就有关于阿拉伯的记载,称其为“条枝”。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亦称“陶瓷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要道。阿拉伯的商人运来香料、珠宝、药物、玻璃制品等数百种商品,再将大批的陶瓷、丝、绢、绫、绵等货物运往阿拉伯各地及其他地方。唐代中国商船远航到阿曼、巴林、巴士拉和巴格达等地,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便利了双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李荣建《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
材料二:751年的怛逻斯之战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特殊影响的一次战争。参与这场战争的唐兵中,有许多能工巧匠,中国的造纸术随之传到中亚、西亚,后又传至欧洲。纸的运用不仅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唐军文官杜环在阿拉伯各地游历12年后,回国后撰写了《经行记》。该书成为中国最早介绍西亚北非诸国地理、物产、劳作、生活习俗,以及伊斯兰教义和律法等的文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往特点。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往方式,并概括其产生的共同影响。
1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更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袁行沛《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亚历山大在远征中,将希腊的神话、语言、艺术等带到东方,又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古代世界的文明,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确,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可知,古代埃及由于阶级的不同,坟墓也出现了相应的等级差别,这体现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坟墓的等级差异,与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名异不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坟墓的等级差异,与古埃及的风俗习惯迥异不符,排除B
项;
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坟墓的等级差异,不是反映古埃及的建筑形式多样,排除D项,
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思维导图“古代两河流域”等信息和所学可知,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儒略历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不属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象形文字的创立者是古埃及人,排除B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属于古印度文明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象形文字”反映的是古代埃及文明,“楔形文字”反映的是两河流域文明,“图画文字”是从原始图画发展来的原始文字,苏美尔人先发明了图画文字,后演变成楔形文字,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所以其主题归纳为人类早期文明,C项正确;“甲骨文”反映的是东方文明,排除A项;克里特文明属于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在题干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迈锡尼文明属于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在题干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立者是释迦牟尼,教义主张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入中国,因此②③正确,C项正确;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①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5.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他比过去许多征服者有远见,知道光凭武力,帝国是无法长久维持下去的。于是,他的士兵变成了学校的老师,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洪水一样涌来”可知,亚历山大注重向被征服地区传播希腊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即亚历山大治理国家时特别重视文化和精神力量,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选A。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和版图面积的扩大,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成罗马帝国,D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成就,排除A;古印度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排除B;《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成就,排除C。故选:D。
7.答案:D
解析:《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表现了古希腊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据题干文字及图片可知,雕塑《掷铁饼者》体现了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8.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庄园法庭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庄园法庭设立在庄园内部,位于农村,与城市、市民无关,排除BC。故选:D。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材料分析 “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 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未完全摆材料分析脱封建主控制,集体还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故选D
错项分析 错项分析材料未体现A、B、C项内容,排除
10.答案:A
解析:A.《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据题干“《查士丁尼法典》,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辞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可知,材料主要说明该法典内容和立法原则影响深远,正确。B.题干强调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并未涉及近代民主制的相关内容,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对罗马法本身的影响,排除。D.使罗马建立起完善的民主政治在题干中未强调,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由此可以得出,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的主要原因是大化改新,B正确;大和统一是指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与唐朝无关,A排除;幕府统治开始于12世纪晚期,C排除;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的改革,与唐朝无关,D排除。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阿拉伯数字;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这体现了阿拉伯人的创新。阿拉伯人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体现了阿拉伯人的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冒险与挑战”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征服、扩张”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3.答案:(1)贵族阶层的分化;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孔子办学的影响。
(2)相似性:教育的发展都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个人及社会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课程的内容具有相似性。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早期的东西方教育具有相似性,私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14.答案:(1)示例:纸的制作,古埃及可以向中国学习。古埃及的纸草制作程序复杂,价格昂贵,政府垄断制作技艺,不利于技术和文化的传播;而中国纸的制作程序简单、价格便宜,民间易于推广,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都有笔墨纸砚;书写工具功能都非常明确;出现的时间都较早;目前都有历史遗存;历史研究价值大;都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等。
(3)各国文明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各国文明都有可以相互借鉴之处等。
解析:
15.答案:(1)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有陆路和水路两条交通大动脉,以商贸交流为主,交流具有双向性。
(2)交往方式: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共同影响:促进了中阿文明的发展。
解析:
16.答案:示例:看法: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明。
理由:在世界古代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发展各具魅力,异彩纷呈。如: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古罗马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大竞技场,既坚固结实,又宏伟华丽,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丝绸之路穿越不同地域,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因此,我们要保持并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推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