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大一统的秦汉时期文化,下启封建文化的高峰——隋唐文化。这一时期在许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甚至领先世界,尤其是数学、地理学、农学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同时,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异彩纷呈。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在本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核心素养
体会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整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通过补充相关史料,感受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进一步体会科学和人文艺术的社会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石窟艺术、文学民歌。
难点
理解这一时期我国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突破
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动手能力、合作意识较差,但又有极强的求知欲。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时,可采用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新一轮课改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还可以通过角色表演、讲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并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的欲望。
教学设想
教师首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将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讲述搜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识记、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最后通过练习检测的形式检查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讲解质疑:这个时期的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人们根据他提出的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进行农耕,可见贾思勰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是非常高的。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水平 今天我们就走进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起来看个究竟。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重要性,用设问设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授新课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师: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科技,第二板块是艺术。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 属于哪一门科学 历史地位怎样 1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
生2:属于农业科学。
生3:《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贾思勰是怎样写出《齐民要术》的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由表达。
贾思勰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介绍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生2: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人,曾任郡守,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生3: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生4: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贾思勰有什么爱好 他的这个爱好你有吗 你在旅游时做到像贾思勰那样了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贾思勰注重实践,遵循规律,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生2: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多参与实践。
生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多些创新精神,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
过渡: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出现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说过,他的进化论思想是“从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中”得到启发的,这部百科全书就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细心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展示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
2.科学家祖冲之
师:此时与贾思勰同样享有盛名的还有数学家祖冲之。
教师出示祖冲之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然后由祖冲之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自学提纲。
(1)介绍祖冲之的生平。
(2)介绍祖冲之的突出成就。
(3)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4)祖冲之之前是否有人推算过圆周率
(5)祖冲之是怎样计算圆周率的
祖冲之组派代表汇报搜集的资料和自学所得。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生2:祖冲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还制造出指南车、千里船等。
生3:在祖冲之之前,中国数学家刘徽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用这种方法,刘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4位数字。
生4: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在自己书房的地面上画了一个直径1丈的大圆,在这个大圆内接正多边形一直做到12288边形,然后一个一个算出这些多边形的周长。那时候的数学计算,不是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而是用竹片做的筹码计算。他夜以继日、成年累月,终于算出了圆内接正24576边形的周长等于3.1415926丈,还有余,因而得出圆周率π的值就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创造了当时世界上计算圆周率的高水平。
生5: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
……
教师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简单补充:①补充割圆术、指南车的知识。②进一步设问:通过对祖冲之推算圆周率过程的了解,你觉得祖冲之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勤奋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我们要学会创新,学会灵活变通。
……
教师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总结:祖冲之注意学习前人成就而不盲从,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实践,在天文预测、机械制造、数学推算等实践活动中具有耐心细致、勤奋刻苦的品质。
【设计意图】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科学家的顽强毅力。
3.灿烂的文化
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科技领先世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时的文化艺术也异彩纷呈。下面让我们进入本课的第二板块——艺术篇。请王羲之组为我们展示。
王羲之组派代表介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1)根据课前准备表演小品,介绍人物所在的年代和生平事迹(小品内容:王羲之练书法)。
(2)介绍《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及今天“兰亭集序”的特点。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风,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为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集会,共有司徒(官名)谢安、司徒左西属谢万、右司马孙绰、佛家即色宗代表支遁、高士许询及王羲之子侄凝之、涣之元之献之等41人(一说42人)。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县是江南风光秀美的地方,兰亭在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兰渚山麓的兰溪江畔,是我国最早的兰花产地。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鉴水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选定这个地方举行盛会自然不是偶然的。与会人士临流嬉戏,饮酒赋诗,各抒怀抱,当场作了许多诗。余姚令谢胜等15人不能赋诗,各罚酒三巨觥。王羲之、孙绰等2人当场赋诗,其中11人各赋篇,15人各赋一篇,共计37篇,编写为《兰亭集诗》。王羲之为之写序,即《兰亭集序》,此外孙绰还写了《兰亭集跋》。王羲之书写其序,真迹为唐太宗所得。太宗死,《兰亭集序》真迹用以殉葬。今传世所见者为摹写本。
(3)概括介绍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收放自如,浑然天成”,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
教师再补充介绍唐太宗对《兰亭集序》的喜爱及现在《兰亭集序》摹本及汉字的发展历程,并告诉学生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除此之外,北魏的碑刻书体也十分出名。
师:自古书画不分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领域也是俊才辈出,下面请顾恺之组汇报。
顾恺之组汇报。
(1)顾恺之的生平及代表作
学生交流、汇报。
生1: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生2:他一生的创作很多,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生3:顾恺之的绘画特点是题材非常广泛,尤其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师出示图片。
(2)《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的创作背景。
《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随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自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是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其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的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的女性箴条。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顾恺之就以这篇文章作画题,展现了他的绘画艺术
教师补充:“女史”的含义;现在《女史箴图》的下落。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正是据此编绘而成。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攀本。
唐本《女史箴图》原藏清宫内府,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师:除了书法、绘画艺术,南北朝时还兴起了另一种艺术——石窟艺术。请石窟艺术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
石窟艺术组代表介绍。
(1)何谓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是指在石窟(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多通过绘画或雕刻的方式展现。中国四大石窟包括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积山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以壁画最具价值,后二者则是雕塑。中国石窟艺术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前期为魏晋南北朝,中期为隋唐,后期则为晚唐至宋,元明清以来石窟艺术发展很有限。
(2)结合图片介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千米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千米,气势恢宏,内容丰富。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千米处的伊河两岸。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千米,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石窟艺术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教师补充石窟的保护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爱护保护文物。
师:这一时期文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让我们来看看文学和民歌组。
文学和民歌组代表介绍。
(1)文学有哪些著名代表
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
(2)民歌的南北特色
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
开展“飞花令”和“民歌大赛”,增加课堂趣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展示自己的所学所获,教师适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及时作补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本课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和艺术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我们要努力学习,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任务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的第7位数字,著《缀术》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 《齐民要术》
王羲之 东晋 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兰亭集序》
顾恺之 东晋 最著名的画家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南北朝时期 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文学民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 曹操父子雄劲的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南北朝民歌
郦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 《水经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总结本课
师:通过学习,我们领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艺术成就,这些成就,尤其是艺术成就,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同学们觉得不过瘾,还想了解关于这一时的更多艺术成就,可以课下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询。
板书设计
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科学家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比欧洲早了近千年
3.灿烂的文化
王羲之 顾恺之、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教学探讨与反思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等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课中可让学生操作电脑,讲解、欣赏《兰亭集序》等艺术作品,让学生体到自主习的快乐让学生充当导游,介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还教于生,让教师由“导演”转变为“主持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补充资料
贾思勰是怎样写出《齐民要术》的
贾思勰是1400多年以前,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是山东益都(今寿光)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他的祖上并不只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在劳作的同时还喜欢读书、学习,特别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些无形之中都在贾思勰的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并不富裕的家中却拥有大量藏书,使贾思勰能够从中摄取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后的贾思勰,开始走上仕途。他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南、河北等许多地方。他每到一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虚心向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农请教,从而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
中年以后,贾思勰又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从事养羊、种庄稼等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在经营农牧业的过程中,他对农业生产也有了亲身体会。在遇到问题时,他还时常到各地向有经验的农夫请教。
有一次,贾思勰养的200多只羊因为饲料不足,饿死了一大半。事后他想,下次我事先种上20亩大豆,这下准备的饲料应该足够多了。这样,他又养了一群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羊又死了许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羊少饲料多,羊也会死亡。就在这时,有人告诉贾思勰,在百里之外有一位养羊的能手,也许能帮助他。贾思勰立刻找到这位老羊倌,向他请教。老羊倌石仔细询问了贾思勰养羊的情况后,找到了羊死亡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贾思勰随便把饲料扔在羊圈里,羊在上面踩来踩去,拉屎撒尿都在上面。羊虽然不会说话,可羊是不肯吃这种饲料的,于是就饿死了。贾思勰又在老羊倌家里住了好多天,认真观察了老羊倌的羊圈,学习老羊倌一套丰富的养羊经验。回去后,就按照这些养羊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然不错。
后来,贾思勰又陆续到过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贾思勰都虚心地向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学习他们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生产经验。比如,长着茅草的地要先让牛羊在上面踩过一遍,7月份翻地后,茅草才会死去;长得饱满的、颜色纯正的穗子,一般是首选的种子类型,把它们割下来,高高挂起,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脱下粒来播种,庄稼长势才好;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环境,要选不同的作物种类。例如,在风大霜重的山地种谷子,就得选用茎秆坚强的品种;而温暖潮湿的低地种谷子,就得选用生长旺盛产量高的品种。贾思勰在探索、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许多丰富的生产经验。
贾思勰为什么会对农业生产经验如此感兴趣呢 因为他认识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国家能否强盛起来,几乎决定于君主是否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要想有发展,就必须依靠提高政府官员和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亲自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总结当时的经验,研究前人的成果。大约在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4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请教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亲身实践后的体会,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写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说《齐民要术》是巨著,是因为该书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 尜释约4万字。在“序”中,贾思勰广泛摘录圣明的君主、贤明的宰相及有识之七等重视农业生产从而国富民强的事例。《齐民要术》论述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既包括各类粮食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染料作物香料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等田间作物,也包括水生植物、蔬、瓜果、实用木材等,就连养猪、养鸡、制造酱醋等农副产品,也都有详细说明。可以说,《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真实的详细史料。
《齐民要术》的最大成就是使我国的农业科学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理论,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做出合理规划。在这部书里,贾思勰对当时各种农作物,从初始的开荒耕种及生产前的各种准备,到生产后的加工、酿造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描述。比如,对农物进行分类;分析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多种因素;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如何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适应环境的生长能力。同时,贾思勰在这本书里还论述了种植学林学及多种动物的养殖学。应该说,《齐民要术》内容异常丰富,结构极其严谨.论述有理有据,并与实践紧密结合。贾思勰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农业科学所要研究的主要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就是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齐民要术》提出种子的优劣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书中共记录种子80多种,按照成熟期、植株高度和产量、质量,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等多种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说明了如何保持种子的纯度,种子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哪些,如何做才能保证播下去的种子能发育完好,并长出茁壮、健康的幼苗。更为可贵的是,贾思勰看到了各种事物互联系这一辩证规律,描述了环境在生物的存活和生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生物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人工杂交、人工选择及定向培育等育种原理。对种植蔬菜、果树和林木的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做了说明。至今,我们仍然采用其中的许多方法。
贾思勰在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研究后,总结他所生活实践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春风。他在《齐民要术》中详细探讨了抗旱保墒的问题。在书中,他还规范了耕、耙、耱等柞方式,并与各种技术环节巧妙结合,在理论上说清道理和意义。另外,他还提出以轮换作物品种的办法恢复提高土壤肥力,还出现了绿肥植物的栽培及轮作套种的方式,明确提出农业生产的原理应是因地制宜。
《齐民要术》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书中用6篇记录了牛马鸡鹅等家畜、家禽的饲养方法。对畜力的使用家畜的饲养、雌雄如何搭配才合适等问题,书中也都有所描述。书中还有兽医处方48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提出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讲究卫生,以及积极配合防病治病等措施。直至今日,有的措施仍在采用。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