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4.4 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8 16:4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2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中第4课的内容。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本课在学生学习了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和相关历史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时区划分的探究活动。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相对运动,并根据地球以外的参照物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此外,对于时区,本课中也有所涉及。作为本单元的中间课程,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继续本单元的后续探究奠定了基础。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本课要让学生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及其对不同地区时间的影响。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
知道地球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早西边晚。
认识世界时区图,知道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取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
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能够通过观察世界时区图,理解东西经和时区的概念,并用来计算不同地区的时差。
5教学准备
师:地球仪1个、手电筒1个、纸片人3个、苏州和乌鲁木齐图示贴纸、相关课件
生:科学记录本
6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1 2 3
苏州 ——2小时——乌鲁木齐 纽约
自西向东√
7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决“苏州、乌鲁木齐、纽约这三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大胆猜想、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相结合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基本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找到问题的答案。整节课我的思路非常清晰,把问题分步细致化,化抽象为具体,发挥动画、实时视频、iPad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我的主导下,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的总结过程中也体现出全班整体较好的掌握情况。
本课的遗憾之处在于学生分组实验的机会不多,大部分时间是在我的引导下思考和集体实践,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所欠缺。因为在准备时材料的限制,所以课堂上的主要实验材料是一个大的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和相关贴纸,而我如果更积极地去寻找更多的小地球仪和小型灯,那么就可以将演示部分和模拟实验部分交由学生组内合作完成,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核心是科学实验,以后再上这一课时,我的设计会有更多学生小组合作和组间交流的元素,更多地让学生组内动手实践,让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更充分地发挥主体地位,这样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8教学过程
8.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老师有个困惑。是什么呢?得从我的两个小伙伴说起。我这两个小伙伴都住得比较远,一个在中国新疆的乌鲁木齐,另一个更是在遥远的美国纽约,而老师则在咱们苏州(地球仪上标注)。我们都觉得自己所在的城市是每天地球上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为此我们争论不休。
这就是老师最近的困扰:苏州、乌鲁木齐、纽约,谁先迎来黎明呢?(板书)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产生疑问,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这里有个词“黎明”,可能有的同学不太明白它的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生:天刚刚亮。天快要亮。
师:说得真好!这下大家都知道什么叫“黎明”了。(地球仪演示)
设计意图:在认知前明确相关概念。
有没有可能,这三个城市同时迎来黎明?
生:不可能
师:因为太阳不动,地球在自转,这三个城市又相距比较远,肯定有先后之分。
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城市谁先迎来黎明呢?(提出问题)
生:(作出假设)
设计意图:进行大胆猜想,从而为接下来的验证作铺垫。
师:看来大家跟老师的小伙伴们一样,也都不能统一意见。那我们这节课干脆就围绕这个问题,通过学习看看能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好吗?
生:好。
活动2【练习】探究:谁先迎来黎明
确认苏州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
师:由于纽约在地球的另一面,比较远,所以为了方便,我们先来确定苏州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再去跟纽约比较。
师:大家来看地球仪,谁能告诉老师,苏州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
生:苏州在乌鲁木齐的东边(南边),乌鲁木齐在苏州的西边(北边)。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很好,我们上学期学过,地图一般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注的。我们可以观察到南北方向并不会影响到迎来黎明的先后,所以判断谁先迎来黎明,我们主要考虑东西方向的关系,也就是苏州在乌鲁木齐的东边。
设计意图:确认苏州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排除其他影响因素,让学生认识到只有东西方向的关系影响迎来黎明的顺序,从而将问题转换,使目的更加清晰。
实验验证
模拟“迎来黎明”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师:要想知道在西边的乌鲁木齐和在东边的苏州谁先迎来黎明?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出示模拟示意图)
等一会儿我请6名同学围成一个圈扮演地球,其中两名同学扮演“苏州”和“乌鲁木齐” 这两个城市,另请1名同学站一边拿一个手电筒扮演太阳,地球自转,看看谁先见到太 阳,就说明谁先迎来黎明。那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
生:太阳不能动。地球上的同学不能动来动去。
师:下面谁想上来扮演地球和太阳?
生:(上台站好)
师:坐在下面的同学同意苏州先迎来黎明的请举手?
这种情况地球应该怎么转?
生:自西向东转。(台上同学模拟)
师:同意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的请举手?地球应该怎么转?
生:自东向西转。(台上同学模拟)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化抽象为直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全员参与。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师:刚刚模拟的两种情况使苏州和乌鲁木齐都可能先迎来黎明,但事实上不可能两种情况都存在,只有一种情况是真实的,应该是哪一种呢,这取决于什么?
生:地球自转的方向。
设计意图:再次将问题转换,使目的更加清晰,解决方法更加细致。
师:地球自转的方向到底是怎样的?
生:自西向东。
师:你怎么知道的?
怎么证明?
生:太阳东升西落。
师:太阳动吗?
那看到“东升西落”实际是因为谁在动?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不动的物体看起来在动的例子呢?
你看是不是这样?(出示“行驶的汽车外景物后退”视频)外面的景物有没有动?
那为什么看起来动了?
生:因为车在向前动,如果把车看做静止,那么外面的景物相对于车就是在向后运动。
师:对,我们坐在车里,看窗外的景物向后运动,就知道事实上是我们在向前运动。这是直线运动,像地球这样的圆周运动的例子也有。(请学生上台旋转)。看周围的景物在向左转动,就知道事实上是自己在向右转动。
所以你知道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到西,事实上是什么?
生:事实上是地球在自西向东转动。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所见,联系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知识,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地球的自转方向。
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转动事实上也就是逆时针转动。(演示)我们钟表上的指针转动的方向是怎样的?一起比划看看。
生:(一起比划)
师:这叫顺时针。那么逆时针就是反过来。再比划看看。
设计意图:顺时针和逆时针知识的了解。
得出结论
师: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那么我们就知道了苏州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生:苏州
师:(总结)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地方总是先迎来黎明。
认识世界时区图
师:那么老师和小伙伴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还没吧,刚解决一半。还有纽约呢!
大家来看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站在地球仪右边演示),苏州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
生:苏州。纽约。
设计意图:已有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产生新的求知欲。
师:越是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但是这里…为什么大家又有疑问了?
生:因为苏州和纽约在地球上是相对着的,说不清谁在西方谁在东方。
师:很好。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就这么混乱着吧。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统一规定。科学家以经线为标准,选了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这条经线,将它定为0度经线(在时区图上指出)。地球是个球,所以一圈是360度,科学家们规定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东经,向西180度属于西经。(展示自制地球仪打开成地图的动画,出示世界时区图)。
生:通过iPad阅读相关电子资料。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冲击视觉,学生初步认识世界时区图;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下,自行通过多媒体设备阅读国际相关时区规定,不仅提升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师:那么根据规定你看看苏州和纽约谁在东边?
谁先迎来黎明?
生:苏州
师:太好了,问题解决了。所以这三座城市迎来黎明的顺序是?
生:苏州、乌鲁木齐、纽约
师:你们真棒,帮老师和小伙伴们解决了大难题!
活动3【测试】它们迎来日出的时间相差多少小时呢?
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纽约看看,高兴吗?
生:高兴
师:先别高兴得太早,去之前你还得知道一些知识才行。老师先考考你,看看你能不能踏上这趟旅程。
智力抢答开始!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度?
生:360度。
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也就是多少小时?
生:24小时
师:所以每小时转动多少度?
生:15度
师:你们真棒!科学家就是像这样以地球经线为标准,每隔15度算一个时区,将地球划分为了24个时区。既然转一周24小时,那么相邻两个时区间就刚好相差多少小时?
生:1小时。
师:太棒了!看看时区图,苏州和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相差多少小时呢?
生:2小时
师:是的,现在苏州早晨6点左右天就亮了,但是如果在乌鲁木齐的话,几点才能迎来黎明?
生:八点
师:由于日出时间晚,在乌鲁木齐的同学们上午10点才开始上课,下午7点才放学哦。
设计意图:创设新的情境,问题环环相扣,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知识。
师:既然大家都通过了智力考验,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到纽约的街道去看看吧!(展出实时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将纽约时代广场摄像头拍摄下的实时画面传递到此时的课堂上,增强了本课的趣味性;学生既能直观感受到时差的存在,验证已学知识,又能强烈体会到网络时代的先进性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4【】总结和拓展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步步寻找证据,认识到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迎来黎明,苏州和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相差2个小时
那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纽约正处于夜晚,说明纽约和我们有很大的时差。如果现在让你去到遥远的纽约,你知道要怎么调你的手表吗?调快或者调慢几个小时呢?这个问题请大家课后去思考,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总结已学知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启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