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秦 — 西汉—东汉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隋唐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 《三国演义》
统一
统一
分裂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阶段性特征: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阶段性特征: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课堂导入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义,掌握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学会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
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思考:为什么汉末会出现军阀割据局面?
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
《蒿里行》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
其中盘踞在北方的较为强大的为:袁绍,曹操
材料一: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
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
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曹操的势力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政治上)
2.招揽各种人才(政治上)
4.组织军队和流民屯田,解决生计和军粮(经济上)
一、官渡之战
3.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诸葛亮
曹操
两三万人马
袁绍
十万大军
公元200年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一、官渡之战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辎重全在乌巢,命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个人上:人才的使用上,曹操任人纳谏;
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5)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
——诸葛亮
曹操的雄心壮志----统一全国
知识拓展
曹操(155-220年)
小名阿瞒,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谥号武皇帝。
《龟虽寿》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孙刘联军VS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
相关史事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图中的人物都是谁?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曹操VS袁绍
赤壁
以少胜多
完成表格: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1.利用气候,巧借东风。
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3.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优势
1.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2.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3.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曹军劣势
赤壁之战中优势明显的曹军遭到失败的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220年
221年
229年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汉)
吴
曹丕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魏-洛阳
221年-刘备-蜀-成都
229年-孙权-建业-吴-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操死,三国始
合作探究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诗词欣赏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创作背景:
曹植的哥哥曹丕(pī)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才华横溢的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大不孝为由,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知识拓展
三国的经济开发
曹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诸葛亮治蜀:蜀锦行销三国改善民族关系蜀汉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舰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官渡之战: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经济发展
三国形成
战役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蜀国: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板书设计
猜猜我是谁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从卖草鞋到做皇帝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
生子当如孙仲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1.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割据,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魏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观原因是( )
A.采取了正确的计策 B.军事力量强大 C.取得了民心 D.袁绍刚愎自用
3.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4.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5、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6.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负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负骂名
D
A
C
A
作业布置
必做
D
A
7.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8.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即今天的 (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10.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11.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1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C
B
D
C
D
C
13.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 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1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C
C
填图及抢答练习
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名称:
A.国名: ___;时间: ;建立者: ___;都城: ____
B.国名: ;时间: ;建立者: ___;都城: ___
C.国名: ___;时间: ;建立者: ___;都城: ___
蜀
曹丕
吴
刘备
成都
魏
洛阳
孙权
建业
220年
221年
229年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曹操生活在三国时期,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曹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形成于229年,曹操已经死了
错,蜀国是刘备建立的
《三国演义》的描述
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探究
关羽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品曹操》节选
佚名
东汉末年分三国,
硝烟战火何其多?
豪杰纷纷皆涌起,
其一便是曹孟德。
诗人眼中的曹操
戏曲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眼中的曹操
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三国演义》
曹操
史学家眼中的曹操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超出普通世人)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皇帝眼中的曹操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意指皇帝)之才不足。 ——唐太宗李世民
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翻……
——毛泽东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名人眼中的曹操
如何评价曹操?
(1)曹操雄才大略,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2)虽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实现局面统一的贡献是主要的。
(3)所以说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1、评价前提:放在具体历史环境下去分析;
2、评价原则: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3、评价方法:结合史实,一分为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