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请阅读课文P62,结合以往所学,谈谈你对词这一文体的认识。
旧识链接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题是词人人作词时加于词前的题目。
请阅读课文P62,结合以往所学,谈谈你对词这一文体的认识。
旧识链接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正字音·识作者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诵诗词
结合文下注释和以往所学,标记下列红色字体的注音: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zhuǎn
qǐ
chán
朗诵诗词
què
yīng
请快速浏览文本,寻找作者创作本词的原因。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仲秋节,欢畅饮酒到天明,酩酊大醉,写下这首词,兼以怀念我的弟弟子由。
词前小序,交代词人作词的时间和原因,总领全篇。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与父 弟 ,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 ,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读注释·晓文意
请结合文下注释,理解词作内容,并试着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将词中文句用白话文表述出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乘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凄寒。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端起酒杯。
经受不住。胜,经得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懂词意
【译文】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总有悲欢离合之事,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之时,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们能各自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品细节·明情感
请朗读词作的上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们惯常赋予它什么情感?试举例说明。
作者是否正面描写了明月?词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请找出依据。
中秋的月亮是什么形象?人们惯常赋予它什么情感?试举例说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床前明月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是团圆的象征。人们喜爱、歌颂中秋圆月,祝愿一家团聚、人人幸福。
2.作者是否正面描写了明月?词人由美好的月色想到了什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上片
望月 圆月——宫阙【想象】
3.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请找出依据。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写作背景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自请前往密州,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中秋,作者对月畅饮,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主要是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着天壤之别。
——林语堂《苏东坡传》
这次我来到密州,想想总能吃饱吧,谁知厨房里冷冷清清,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要吃饭,整日忧愁。随后我和通守刘廷式每天沿着城墙在荒废的菜园里找枸杞和菊花来吃,摸着肚子看着对方大笑……
——苏 轼《后杞菊赋》译文节选
苏轼任职地方官的政绩
杭州:判官妓从良,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
颍州:治理颍州西湖,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
扬州:罢芍药万花会,首创监狱医师制度;
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成立救儿会。
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
儋州等地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
3.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请找出依据。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最终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乐观
不是没有忧愁苦闷,
而是受挫时不悲伤,总能有自足的心情。
上片
望月 圆月——宫阙【想象】 直面人生
请朗读词作的下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画面。
你如何理解“转、低”?
你如何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画面。
中秋佳节,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将满天清辉普照下来。流转之间,好像在朱红的阁楼间徘徊,又好似在绮罗的窗户间顾盼,如同和我这样一个未眠之人交流。
2.你如何理解“转、低”?
“转、低”表示月亮低运动,实则表示作者赏月时间之长,表现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仕途不顺的惆怅。
3.你如何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本句的意思是月亮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人格化,从中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本P61思考探究三
《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高亢激昂 豪放洒脱
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通达适然 乐观豪放
思念亲人和被贬的失意
开阔心胸
旷达情怀
洒脱豁达 乐观旷达 积极奋发
上片
望月 圆月——宫阙【想象】 直面人生
下片
怀人 月圆——人圆【联想】 感悟人生
乐观
不是没有忧愁苦闷,
而是受挫时不悲伤,总能有自足的心情。
旷达
不是没有人生困扰,
而是想开了,放下了,把它们化解了。
在天上人间的抉择中,我认识了一个
善处逆境乐观的苏轼。
在月的阴晴圆缺中,我认识了一个
心胸开阔旷达的苏轼。
在真诚的祝愿里,我认识了一个有博大情怀智慧的苏轼。
在这样的情感变化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苏轼?
这首词着眼于中秋之月,以月抒怀,其中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主旨
课本P62积累拓展五
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不沉溺于生活的伤感,
不困苦于人生的逆境,
坦然接受并笑对人生。
共饮月下一杯酒,
且让万事皆浮休!
诗酒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