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情评估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在石家庄解放78周年之际,为感怀先烈,追忆革命,小冀和朋友们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开展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0分)
“太阳出来照四方……”歌唱家邓玉华甜美的歌声响起,镜头从迎着阳光站立的高传宝切换到(pēnbó)欲出的太阳、开阔的平原和模糊的树影……看过电影《地道战》的人都对这一幕难以忘怀。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冉庄,但许多情节的取景都是在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山底村人民保家卫国、浴血奋战、____________(取义成仁/仁者见仁)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中的隧洞具有以下特点:洞顶牢、容量大、设备全、数量多、用途广。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不论是地面上村民家的锅台、灶底,还是屋外的水井、树洞、碾盘底、野地崖旁都备有伪装的地道洞口,整个地下犹如一座迷宫。就是在这里,英勇的山底人民巧妙依托地道战、地雷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不断传来的战争 (jiébào),是一个簇新时代即将到来的生动注脚!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pēnbó) ______________ ②(jiébào) 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隧洞(suí) 簇新(cù) B. 隧洞(suì) 簇新(cù)
C. 隧洞(suí) 簇新(sù) D. 隧洞(suì) 簇新(sù)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处。(1分)
(4)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目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5)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游击战争,小冀找到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并解决相关问题。(共4分)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
材料二:
冉庄民居
(1)材料一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下列对冉庄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当地降水较少,房屋为平顶,还有利于晾晒谷物。
B. 窗小,便于冬季防寒。
C. 用黄土做主要建材,便于就地取材。
D. 民居设计简单,易被破坏。
第二部分 (3~17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 小北为主题活动“家国情怀”拟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他补充完整。(6分)
无数文人墨客把“家国情怀”镌刻在诗文中。辛弃疾梦回连营,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壮想象中抒发报国之志;苏轼直言“持节云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渴望被重用的心愿;秋瑾目睹民族危难,投身革命,抒发“身不得,男儿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国豪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危受命,令人动容。
(二)阅读(共12分)
正义小组同学打算拍摄“遇见大义·经典传承”短视频,借助经典古诗文来阐释对“义”的思考。请你一起参与,回答4~7题。(共12分)
【悟词情·选片头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小组成员商定用上边这首词作为片头曲,理由如下:词的上阕描绘“__________”等景象,隐含寂寥之情;下阕借“浊酒”“燕然未勒”等意象,抒发_______________的矛盾之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幅悲壮、坚毅的画面,容易引发读者对大义的深思,适合做片头曲。(2分)
【晓其意·配片中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5. 心存大义,笃定前行。义重于生,“不为苟得”,不_____________是孟子心中的大义之举;为报知遇之恩而“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的大义之举。(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填空)(2分)
6. 心存大义,克己卫国。“乡为身死而不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义克己;“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义卫国。(4分)
【明其旨·定片尾字】
7. 视频结尾,同学们打算为孟子或诸葛亮写一段颁奖辞作为片尾字幕,请结合选文作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2024广东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共9分)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8. 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 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 “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 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 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
9. 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大家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神。(3分)
10.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四条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5题。(共20分)
护 送
①A城六月底的天,闷热无风,知了也扯着嗓子叫不停。老唐是A城老地下交通员,昨夜他接到一条死命令:护送译电员张弓去豫南根据地。
②可不知怎么,消息被灰布褂(侦缉处)嗅到了,全城戒严。一时间,A城,这个伏牛山麓的小城,风声鹤唳,像盖着盖子的大蒸笼,憋闷委屈。
③翌日天刚放亮,老唐就挑两捆旱烟叶子,去了北城门口,他想去探探风声。他希望能找到出城“漏洞”,再完美的围剿都会有漏洞,老唐坚信这一点,无数次护送任务,他都是踩着点过去的,这一次他希望也不例外。
④需要临时路条,侦缉处盖红戳,军警处备案,核对A城户籍,还要对脸识别……
⑤老唐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里反复揣摩各种出城方案。
⑥对,用唐诚的路条!唐诚是他的独苗,你瞧瞧,唐诚那身形个头,稍微捯饬一下,和张弓还真有三分相像,也许就能蒙混过关。
⑦可夕阳落山时,老唐又反悔了,他反复衡量还是觉得不妥,他不能把张弓置于危险之中,护送绝不能有半点儿闪失,这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即使搭上自己的老命也要护他周全。
⑧想到这儿,老唐猛地从大红石上站起来。时间已经等不及了,他晓得,由地痞、流氓、无赖组成的民团为了十块大洋,已经像疯狗一样到处乱嗅,暴露那是迟早的事。
⑨他铆足劲儿猛吸两口旱烟筒,又把烟屁股砸在地面上,用右脚尖狠命踩拧着,似乎要狠下心来,做一个能捅破天的决定。老唐仰起头,透过茂盛的皂角树叶缝,看那灰蒙蒙的天,没有一颗星星,只有泻下的灰白月光和无边的烦闷。
⑩说来也奇怪,那一夜夜半,天空突然狂风大作,青涩皂角刮落满地,黄土沙尘席卷整个A城,却没有下一滴雨。
第二天早晨风停雷息,一切又恢复如常。张弓拿了唐诚的路条,二人从西拐街步行,匆匆忙忙去了北城门。他们上穿粗布纽扣小褂,下着阔腿扎脚裤,头戴一顶露顶破麦帽,一前一后宛然一对出城讨生活的父子。
老唐心想,我就不信这帮狗腿子就没有打盹儿的时候。
正想着突然听见噼啪一阵乱枪响,从城门口传过来。张弓大吃一惊,神经立刻要崩断了似的,怎么了?暴露了吗?只听见有人喊:有人闯卡了,快追啊,抓住奖十块大洋啊。这一嗓子不当紧,像搅屎棍一样,一下子把城门楼搅乱了。
老唐急促地说,快,快趁乱出城。张弓像受惊的牛犊,被老唐牵着缰绳向城外跑。果不其然,城门大开,白狗子一个个像疯狗一样,没命似的向城外追去。
那个闯卡人还是被抓了,白狗子推搡着押他回城。
当他们和老唐错肩的时候,老唐下意识压了压麦帽檐儿,似乎生怕被认出来。张弓觑了一眼那闯卡人,个头身形和自己无二,大腿上似乎中了枪,血顺着裤管向下滴,头上也许被枪托砸了,满脸都是血,面目已经分不清了。
张弓突然觉得很愧疚,可自己又无能为力,要不是这个年轻人闯卡,我怎么能趁乱出城?这年轻人是谁?是我们的人吗?还是普通老百姓呢?
他紧走几步追上老唐问,这个年轻人是咱们的人吗?老唐犹豫一下,好半天才说,不,不是,可能是抓错人了,别管闲事,趁乱赶紧出城。
出城顺大路走不远,他们便钻进了烟海桑田。借着宽大翠绿的烟叶作掩护,他们顺利抵达汝河北岸,那里早有小船接应,这是老唐事先安排好的。坐小船横渡北汝河,便是连绵起伏的伏牛山,进了山人就安全了。
一进龟山寨里,老唐便如释重负,一屁股坐在大红石上,大口吸着他自己卷的旱烟筒子。张弓不知怎的,又想起那个闯卡的年轻人,愧疚绞住他的心,生疼。
老唐,那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咱们的人?
老唐听了,突然浑身战栗,他用右手使劲儿摁着双眼,似乎怕那不争气的眼泪迸出来,可眼泪还是弄湿了他的双手。
我的儿啊……
张弓猛地怔住了,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来。
红太阳火球一样升起,墨绿色的汝河水上,红光碎银子似的跳跃着,洒满了整个河面……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 请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3分)
老唐接到任务护送张弓出城,而城门戒备森严(开端)→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
1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13. 从全文看,老唐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作者运用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试找出文中的一处伏笔并分析其作用。(5分)
15. 本文标题“护送”意蕴丰富,请加以分析。(4分)
三、整本书阅读
16. 《水浒传》开篇词曰:“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其实,无论是绿林好汉还是文人名士,都要经过“名”的考验。请你从《儒林外史》中列举一位“逃名”者,并概述其“逃名”的表现。(4分)
17. 某同学想阅读《格列佛游记》,请你从欣赏讽刺笔法的角度出发,以《儒林外史》为例,给予该同学阅读方法上的指导。(5分)
第三部分(18题 50分)
18.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曾说:“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
1. (1)①喷薄 ②捷报(每空1 分)
(2)B(2 分)
(3)取义成仁(1 分)
(4)不可以。(1分)“目前”表明是当前的一些情况,以后的情况不一定是这样,去掉后与事实不符。(1 分)
(5)比喻。(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冀南山底抗日地道的错综复杂,(1 分)赞扬了革命先辈们的非凡智慧和伟大创举。(1 分)
2. (1)将书名号改成双引号。(2 分)
(2)D(2 分)
3.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②何日遣冯唐 ③心却比 ④男儿烈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 ⑥奉命于危难之间(每空1 分)
4. 去雁(“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亦可) 思乡与报国(爱国)(每空1 分)
5. 苟且取得(或苟且偷生) 奔走效劳(每空1 分)
6.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希望竭尽自己的平庸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人(每空2 分)
7. 示例一:诸葛亮可谓“忠”与“义”的典范。他恪守心中“大义”,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而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挺身而出,二十一年竭忠尽智;为实现“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的理想,他不计个人安危以身许国,鞠躬尽瘁。他是“忠”的巨人,“义”之高标。
示例二:孟子在你眼中,大义为重,生死为轻。你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唤醒藏在人们心底的民族大义。你用形象的设喻类比、严密的逻辑推理、恰切的事例列举、鲜明的对比分析树起“义”的大旗。坚守本心,一身正气,你无愧“亚圣”的尊称。(4 分,言之有理即可)
8. C(2 分)
9. 示例:“半条被子”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有红军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1 分)还有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意志,(1 分)更有红军心怀百姓、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1 分)
10. ①让科技助力,加快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进程;②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严惩恶意破坏行为;③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工作,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便于开展保护工作;④合理利用文物,创新利用方式,发展文创,建设文物基地,发展旅游,组织阅读相关书籍等活动。(其他作答:①多运用现代化、数字化手段,如“花城红图”小程序;②对不可移动文物要额外关注,设置保护、观赏范围,加强民众保护意识;③应拓展文物保护方式,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④建立革命文物与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4 分,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答出4 条即可)
11. ①老唐揣摩各种出城方案,最终拿定主意 ②老唐和张弓趁着闯卡人引起的混乱而逃出 ③原来闯城门的正是老唐的儿子唐诚(每空1 分)
12. 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1 分)通过“战栗”“使劲儿摁着”等动词写出老唐对儿子闯城门被抓后的悲痛和隐忍,(1 分)歌颂了像老唐、唐诚等忠于党的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革命者形象,(1 分)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辈忠诚无私、视死如归精神的敬佩之情。(1 分)
13. ①组织纪律性强,如无条件完成党组织交付的护送任务;②机智勇敢,如“踩着点过去”,无数次完成护送任务;③为了革命事业不惜一切,如牺牲儿子完成护送任务;④低调纯朴,如在张弓的再三追问下,才告知实情。(每点1 分)
14. 示例:第⑥段中“唐诚那身形个头,稍微捯饬一下,和张弓还真有三分相像,也许就能蒙混过关”,为后文唐诚闯城门帮助张弓出城埋下伏笔,(2 分)又与后文第 段中“张弓觑了一眼那闯卡人,个头身形和自己无二”相照应。(1 分)此处伏笔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势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 分)(其他分析合理亦可)
15. ①指老地下交通员老唐完成的对译电员张弓的个人护送;②也指老唐儿子唐诚只身闯卡被捕,完成对译电员张弓的生命护送。(每点2 分)
16. 示例一:《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逃名”者,他蔑视权贵,不求官爵。京官危素想约见王冕,时知县让翟买办去请王冕却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躲避,后来王冕担心危素“老羞变怒”,逃到济南府,以卖画为生。后来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
示例二:《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是“逃名”者,他出生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世家,本应继承祖辈的荣耀,却对功名富贵不屑一顾,反而蔑视科举,瞧不起官场,不愿做官,拒绝了李巡抚的荐举,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4 分,言之有理即可)
17. 示例: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抓住生活中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是一种常见的讽刺笔法。如读《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相关情节,要感受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之后众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丑态,就要抓住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众人一同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等极具讽刺意味的细节。阅读《格列佛游记》可以参照此方法。(5 分,言之有理即可)
18. 略(5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