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期中专项:解答题+答案
一、解答题
1.根据某地理小组“生育政策与人口增长关系”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收集素材,汇总数据】
下表是该地理小组收集到的2016-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的相关统计数据。
(1)请计算出2022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年份(年)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出生率(‰) 13.57 12.64 10.86 10.41 8.52 7.52 6.77
死亡率(‰) 7.04 7.06 7.08 7.09 7.07 7.18 7.37
人口自然增长率(‰) 6.53 6.58 3.78 3.32 1.45 0.34
【任务二:数据统计,发现规律】
地理小组分别绘制了如下三幅统计图。
(2)请根据相关数据,将2016-2022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绘制完整。
(3)据图分析,2016-2021年,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大致是 :相比2021年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上升/下降)。
【任务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4)我国自2016年之后相继实施“二孩”及“三孩”政策,主要是针对人口 现象提出的。
(5)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其目的主要是 。
【任务四:拓展认知,政策领悟】
(6)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更要提高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2.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元首参会。读我国疆域及邻国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疆域辽阔,与 个国家相邻,题干中的参会国家中,不与我国陆上相邻的是 。
(2)图中A—B连线被称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其中B代表 ,据此可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 。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与我国优越的纬度位置有关,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体观在: (至少两点)。
3.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图甲)和沿北纬36度中国地形剖面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盆地,B 高原。
(2)读图乙,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3)图乙中②③之间以 山脉为界,④是 (地形区)。
(4)在图甲中E、F两处,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 处,主要原因是 。
4.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名称:① 、② 。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简称:③ 、④ 。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行政中心名称:⑦ 、⑧ 。
5.读“中国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山脉A为 ,其南侧为我国最大的盆地 。
(2)图中“几”字型的河流是 ,注入的海洋B是 。
(3)图中C省的气候类型为 。
(4)图中D山脉为 ,是我国地势第二与第 阶梯分界线,其西侧地形区为 ,黄河中游流经此处, 问题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
(5)图中山脉 ,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填字母)。
6.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点: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我国第一级阶梯的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 米以上。
(3)图中甲是 ,乙是 丙是 (地形区)
(4)受我国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注入 洋。
(5)此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 )(多选题)
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B.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沟通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
C.在阶梯内部,由于降水较少,水能资源巨大
D.在阶梯的过渡地带,由于河流有巨大的落差和丰富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域:③ ④ 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⑨ ⑩
(2)地形区⑤ 和地形区⑥ 之间的山脉是 。山脉⑧ 的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 。
(3)山脉⑦是 ,它是 和 的分界线(填温度带)。
8.读长江水系简图和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各拉丹冬峰,由 注入东海。从长江干流的流向可以推断,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
(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据图说出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填“上游”“中游”或“下游”)河段。
(3)图中M是 水利枢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主要作用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
(4)金沙江、川江、荆江三河段中,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主要原因是 。
9.读“我国36°N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在地势的交界处,存在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A是世界最高的 高原,有“ ”之称。
(3)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 流入海洋。
(4)下列四座山脉,位于上图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
A.昆仑山 B.大兴安岭 C.太行山 D.巫山
(5)下列不属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的是____。
A.黄土高原 B.东南丘陵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10.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和B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他们的名称分别是A 和B 。
(2)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有C 与D 。
(3)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我国的内海分别是① 和② 。
(4)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a为 (填全称);自西向东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依次为云、 、 、台。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气候类型:
东部地区:A 气候、B 气候、C 气候;西北地区:D 气候;青藏高原区:E独特的 区。
(2)A处属于 (温度带),B处属于 (干湿地区)。
(3)图中C处大部分地区属于 (温度带)、 (干湿地区)
(4)假如你是一位雨伞的销售商,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只从降水量方面考虑,到A、B、C、D四地中的 地销售可能销量小一些。
(5)E地夏季气温在我国的特点是 ,其原因是 。
12.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第二阶梯在 米左右,第三阶梯为 米以下。
(2)我国地势具有的 特点。
(3)划分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地点 (上游、中游), (中游、下游)。
(4)“黄河之水天上来”,这里的“天上”是指黄河发源于 山,源头河流叫 ,最后注入 海。
(5)“塞上江南”是指 、 平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0.6
(2)
(3) 人口增速越来越低 上升
(4)老龄化
(5)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6)人口素质
【分析】本大题以生育政策与人口增长关系学习任务为材料,共设置六道小题,涉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数据统计图、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据表可知,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6.77‰-7.37‰=﹣0.6‰。
(2)绘图的第一步描点,从表中可读出,2020年自然增长率为1.45‰,2021年为0.34‰,2022年为-0.6‰;第二步连线,把描的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绘制如图所示 。
(3)根据统计图2016-2021年期间,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可得出我国人口增速越来越低;202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4.9%大于2021年14.2%,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4)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我国放开“三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小孩,其主要目的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我国不断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其目的主要是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调控制人口数和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
2.(1) 14 印度尼西亚
(2) 黑河 以人口地理分界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疆域及邻国图”为材料,设置3道试题,涉及我国陆上邻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人口分布特征、省级单位名称、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疆域辽阔,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有14个国家与我国接壤: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题干中的参会国家中,不与我国陆上相邻的是印度尼西亚。
(2) 读图可知,图中A是云南省的腾冲,B是黑龙江省的黑河,以黑河—腾冲一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此线东南人口分布稠密,西北人口分布稀疏。
(3)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与我国优越的纬度位置有关,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体观在: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3.(1) 准噶尔盆地 黄土
(2)西高东低,呈阶梯装分布
(3) 太行 华北平原
(4) E 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和“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盆地、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地形、海拔及我国地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图甲中A是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B是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2)从图乙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其中G代表第一阶梯,H代表地势第二级阶梯,Ⅰ代表地势第三级阶梯。
(3)②③之间即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以太行山脉为界,④是华北平原。
(4)在图甲中E、F两处,F位于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建大型水电站的是E处,主要原因是该处位于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而F位于第三级阶梯,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4.(1) 青海省 四川省
(2) 陕/秦 湘
(3) 南宁 长春
【分析】本大题以“读中国政区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轮廓、简称及行政中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①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省级单位—青海省,②是天府之国—四川省。
(2)读图可知,③是我国邻省最多的—陕西省,其简称为陕或秦;④是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湖南省,其简称为湘。
(3)读图可知,⑦是我国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其行政中心为南宁,⑧是拥有长春一汽的吉林省,其行政中心为长春。
5. 天山 塔里木盆地 黄河 渤海 温带季风气候 太行山 三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E
【分析】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
【详解】(1)读图可知,A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南侧为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2)读图可知,图中“几”字型的河流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注入的海洋B是渤海。
(3)读图可知,C是我国的黑龙江省,位于开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读图可知,图中D山脉为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其西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黄河中游流经此处,由于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是黄河的含沙量增大。
(5)读图可知,图中山脉E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受地势影响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
【点睛】考查我国地形区的分布,要读图记忆解答。
6.(1)西高东低
(2) 高原 4000
(3)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4)太平
(5)AD
【分析】本题以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为切入点,涉及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我国主要地形区等,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由图可知,我国第一级阶梯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主体是青藏高原。
(3)由图可知,图中甲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乙是黄土高原,丙是华北平原,其中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4)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5)我国地势特点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沟通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在阶梯的过渡地带,由于河流有巨大的落差和丰富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AD符合题意,故选AD。
7.(1) 渤海 黄海 俄罗斯 韩国
(2)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 太行山 黄土高原
(3) 秦岭 暖温带 亚热带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部分区域图及山脉分布料图为材料,涉及中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由图可知,图中③是我国的内海渤海,④是黄海;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图中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⑩是韩国。
(2)从图中看出,⑤是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⑥是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是中国重要的牧场,其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⑧是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该山脉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
(3)由于可知,图中山脉⑦是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解线,该山脉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8.(1)上海
(2)上游
(3)三峡
(4) 荆江 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泄洪不畅)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水系简图和长江干流纵剖面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长江的概况、长江的水能开发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峰,自西向东由上海注入东海,它是我国第一大河;从长江干流的流向可以推断,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
(2)长江上游流经我国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因此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
(3)图中M为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作用有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4)金沙江、川江、荆江三河段中,荆江段河道特别弯曲,它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河段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泄洪不畅,最易发生洪涝灾害。
9.(1)西高东低
(2) 青藏 世界屋脊
(3)自西向东
(4)C
(5)B
【分析】本题以“我国36°N地形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势特点,阶梯分界线等知识点,考查读图能力、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地形主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第二阶梯地形主要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故答案为西高东低。
(2)沿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所经过的地理单元依次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海,故答案A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3)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受地势影响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故答案为自西向东。
(4)读图可知,沿我国36°N的地形剖面图第一阶梯地形区为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地形区为黄土高原,第三阶梯地形区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线为太行山脉,C正确;昆仑山是一、二阶梯分界线,A错误;36°N未经过大兴安岭,B错误;36°N未经过巫山,D错误;故选C。
(5)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东南丘陵位于第三阶梯,故选B。
10.(1)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2) 朝鲜 越南
(3) 渤海 琼州海峡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桂 粤
【分析】本题以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邻国、省份、海域的分布,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A国家和我国的新疆和黑龙江接壤,为俄罗斯;B和我国的新疆接壤,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2)我国陆上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图示C为朝鲜,D为越南这两个国家和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对应①和②。
(4)读图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西向东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简称分别为云、桂、粤、台。
11.(1)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高原、山地
(2) 热带 湿润区
(3) 北温带 半湿润区
(4)D
(5) 最低 海拔高
【分析】本题以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气候分布、温度带、干湿区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受到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从总体上看,东部由于受到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则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故A是热带季风气候,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温带大陆性气候,E是高原山地气候。
(2)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图可知,A处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B处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较多,属于湿润区。
(3)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图可知,C处大部分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北温带,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
(4)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图中D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雨伞可能销量小一些。
(5)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除了青藏高原、大小兴安岭和天山之外,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海拔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随之下降,地势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0.6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阶梯,海拔最高,夏季气温最低。
12.(1) 4000 1000﹣2000 500
(2)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 河口 桃花峪
(4) 巴颜喀拉 约古宗列曲 渤
(5) 宁夏平原 河套
【分析】本题以我国自然环境和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为材料,涉及到我国各阶梯的地形、海拔、地势特点、黄河的概况及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较简单,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详解】(1)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在2000﹣1000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为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特点。
(3)黄河上游、中游的划分地点是河口,中游、下游的划分点是桃花峪。
(4)“黄河之水天上来”,这里的“天上”是指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源头河流叫约古宗列曲,最后注入渤海。
(5)“塞上江南”是指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