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08 19: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3课目录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第一部宪法3周恩来与万隆会议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及性质。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重点: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难点:如何理解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趣味导入 你们知道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思考:自主预习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地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讨论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方针、影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1953—1957年9月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力属于人民。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与了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工作。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意义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保障。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
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0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0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03时间1954年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影响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被越来越来的国家所接受信息整合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01中国政府代表02会议的主题03时间地点1955年4月代表周恩来议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信息整合“求同”
是指“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相互排斥和对立‥‥‥”“存异”
是指“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生活的反应,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是什么?周总理多次发言和发表声明、谈话,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亚非会议的成功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影响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概括具体政策内容时间意义内容时间意义【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点宪法产生于( ) A.1949年
B.1951年 C.1954年
D.1955年 C 【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第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 C.一国两制
D.和平统一A退出【3】新中国政府为中国第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第外部环境的举措有( ) ① 和平解放西藏 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提出 ③ 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第制定 ④ 中国代表团万隆期间卓有成效第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