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溶 液 课件(9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溶 液 课件(9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02 20:56:15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7.2 物质溶解的量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时,应注意:
(1)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如果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继续溶解NaCl的溶液,可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是这一条件下NaCl的饱和溶液和蔗糖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观察法: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
(2)实验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少量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
1.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和气体等在一定量水中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类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要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时,需降低温度。
2.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果温度相同,溶质相同,则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知识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C.饱和溶液是很浓的溶液
D.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D
2.[化学观念]下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是( )
A
知识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倒出少量溶液
B加入硝酸钾至有固体剩余
C.蒸发部分水
D.适当降温
A
4.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升高溶液的温度
B.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入溶剂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加入溶质
B
易错点: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与转化
5.如图所示,在同一温度下,分别向甲、乙、丙三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再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加入质量为m1、m2、m3的同种物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只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若加热烧杯乙,固体增多,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将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甲、乙
减小
降低温度(或增加溶剂)
6.下列事实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
7.(青岛校级开学考)对于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来说,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A
8.20 ℃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液质量最小
C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9.20 ℃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氯化钠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1)20 ℃时,50 g水中加入15 g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 g氯化钠,得到的是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溶液的质量是 g。
不饱和
饱和
18
68
10.在20 ℃时,向质量均为50 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
实验编号 1 2 3 4 5
加入氯化钾质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质量/g 55 60 65 67 M
(1)在上表中M的值为 。
(2)在20 ℃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保持该温度不变)。
67
恒温蒸发水或加入氯化钾
11.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
(1)上述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均填序号),上述实验中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2)上述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序号),其质量为 g,判断该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 。
(3)使烧杯乙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还可以采用 的方法。


加热

65
再加入少量M固体,看其是否继续溶解
加水(或加溶剂)(共20张PPT)
第2课时 溶解度
1.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在100 g溶剂里。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而不是指溶液质量。
(3)状态:“饱和”。规定只有在一定量(100 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溶质的最大量),所溶解的溶质的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
(4)单位:克。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解溶质的质量。
2.振荡、搅拌只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
3.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
(1)曲线上的点: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如a点表示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E g)。
两曲线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相等(如b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F g)。
(2)线: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t1℃和t2℃),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A线、B线)。
(3)面:曲线下方的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c点);曲线上方的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物质(如d点)。
知识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下列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溶液
B.20 ℃时,100 g溶液中含硝酸钾31.6 g
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
2.将5 g硼酸在20 ℃时溶于100 g水中即达到饱和,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B
知识点2:溶解度曲线
3.(马鞍山二模)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B.T1 ℃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T2 ℃时, KNO3与NaCl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液变为饱和(溶剂不蒸发)
C
知识点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4.[生活情境](成都中考)将某碳酸饮料拧开,倒入装有冰块的杯中,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拧开瓶盖后,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大
B.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饮料与冰发生化学反应
C.冒泡刚结束时,饮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
D.图中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C
5.(本溪明山区月考)下列因素能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搅拌
C.温度
D.固体颗粒大小
C
6.(武威一模)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C
7.如图所示,表示物质X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压强变化的关系,X可能是( )
A.NaCl
B.CO2
C.Ca(OH)2
D.KNO3
B
8.室温时,向25 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
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
A.50 g B.35 g C.30 g D.25 g
B
9.Ⅰ是80 ℃含有120 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 g NH4Cl固体。
结合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Ⅰ中溶质的质量可能大于65.6 g
B.溶液Ⅱ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65.6∶100
C.溶液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7.2%
D.溶液Ⅱ→Ⅲ的过程中,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必定在40~60 ℃之间
D
温度/℃ 20 40 60 80
NH4Cl溶解度/g 37.2 45.8 55.2 65.6
10.(甘肃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请按要求填空。
(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是 。
(2)交点C的含义是 。
(3)T1℃时,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是 1(填一种即可)。

T2 ℃时,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加入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1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1)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在30 ℃时,100 g水中加入5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37.3 g
145.8 g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36.0 g<x<36.3 g
12.(中卫中宁县模拟)如图是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t2℃时,将4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2)t2℃时,Q点代表A物质溶液处于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
(3)t2℃时,16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 。
3∶5
不饱和
60 g(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溶 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1.下列生活中的常用饮品,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永和”豆浆
B.“美汁源”果粒橙
C.“农夫山泉”矿泉水
D.“蒙牛”纯牛奶
C
2.(滨州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C
3.(乐山中考)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研究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锥形瓶中的KNO3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甲>乙
B.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甲<乙
C.乙中的KNO3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用硝酸铵代替生石灰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B
4.(重庆中考)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 g,在该温度下,依据如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D
5.[实验情境]对影响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搅拌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③和④,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④,可探究水的体积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
6.(苏州中考)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NaCl的大
C.T ℃时,30 g NaCl能完全溶解于50 g水中
D.T ℃时,Na2C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7.(眉山中考)木块在NaNO3溶液中排开液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NaNO3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实验过程中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15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D
8.[流程图题]“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早在北宋我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如图是其生产的简易过程。
(1)“汲卤”获得的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已知20 ℃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 g,则20 ℃该卤水是氯化钠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滤卤”与过滤实验操作的原理一样,其目的是为了分离溶液和

不饱和
不溶性杂质
(3)当地人利用工具将卤水在室外风吹日晒一段时间后,浓度可提高至约17%,该步骤称为“晒卤”,其应位于步骤 (选填“Ⅱ”“Ⅲ”或“Ⅳ”)之后,请比较卓筒井手工制盐中“晒卤”和“煎盐”,两者的原理相似之处是


都是将水分蒸发
9.宋朝时期,将卤水(含氯化钠以及少量的硫酸钠、硫酸镁等溶液)通过晒或煮的方式进行制盐。其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100 g水) 35.7 35.8 36.0 36.3 36.6
(1)卤水制取:可以将海水引入到覆盖有茅草的卤坑上,茅草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除去,该方法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茅草”类似于该操作中的 (填写物品名称)。
(2)卤水浓缩:卤水浓度越高,溶液的密度越大。晒盐通过自然界的风吹日晒得到食盐晶体,该结晶方法称为 。
过滤
滤纸
蒸发结晶
(3)浓度检验:为检验卤水的浓度是否达到熬盐要求,往卤水中投入石莲子(一种植物种子),通过石莲子的沉浮确定溶液的浓度。为验证该方法进行如下实验:
①常温下,配制的氯化钠溶液如下表。
烧杯编号 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1 17.0%
2 19.0%
3 21.0%
4 23.0%
5 25.0%
6 27.0%
若要配制25%的溶液100 g,需要氯化钠 g;有同学认为27%的溶液是不能配制的,理由是 。
②投入石莲子,进行实验在编号1~5的溶液中,各投入5枚石莲子,观察到编号“4”中石莲子上浮,产生相同现象是烧杯编号 。
③反思评价:古人采用石莲子进行浓度检验的优点是 。
25
常温下,饱和的NaCl溶液浓度无法达到27%(合理即可)
5
简单易行
1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的仪器配制5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 。
(2)配制5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氯化钠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有 (填粒子符号)。
(3)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取用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烧杯
50
Na+、Cl-、H2O
10%
11.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30 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请计算:
(1)共制得氢气 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质量/g 0.04 0.04 0.02
0.1
解:设10 g稀硫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04 g
=  x=1.96 g
故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9.6%。(共18张PPT)
7.4 跨学科实践活动: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内容结构】
【针对训练】
知识点1:认识海洋资源
1.(扬州中考)海洋是宝贵的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海水经过滤可获得饮用水
C.海水经蒸发可获得粗盐
D.利用海洋潮汐能可以发电
B
2.(滨州中考)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下列关于海洋中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B.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任何利用价值
D.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镁
A
知识点2:从海水中获取粗盐
3.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A
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C
5.(湖南中考)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天工开物·作咸》记载“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固体,结合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半日晒出盐霜”中的“晒”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
结晶。
36.0
增大
蒸发
知识点3:粗盐转化成精盐
6.(眉山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C
7.(安徽中考)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D
知识点4:海水淡化
8.[课标情境素材改编]如图是一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对于该装置淡化海水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被蒸发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与自来水的净水过程相同
D.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D
知识点5:综合应用
9.[项目式学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参观场馆、采访专家、实验模拟等形式,就“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海洋资源
【参观场馆】同学们走进××海洋馆,认真学习了有关海洋资源的知识,参观结束时海洋馆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赠送了海水样品。
【归纳总结】
(1)海洋除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外,还可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是 1
(写一种)。
(2)海水中的氯、钠、镁、钾、溴等11种 (选填“元素”“原子”或“单质”)占海水所溶解物质总质量的99.8%以上,从中可以提取50多种化学物质。
(3)海底矿产资源有 (答一种)。
化学资源(或
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
元素
可燃冰(合理即可)
活动二:了解海水淡化
【采访专家】同学们来到××大学,聆听有关专家介绍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有多效蒸发海水淡化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除盐率可高达96%。
【交流心得】
(4)将海水蒸发淡化的过程属于 变化。
(5)反渗透膜淡化海水过程如图所示,原理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
物理
过滤
活动三:模拟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目的是从海水中获取NaCl。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海水样品模拟海水晒盐。
【实验模拟】取少量海水过滤,将过滤后的海水倒入蒸发皿中,点燃酒精灯加热海水,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段时间后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
【实验分析】同学们利用海水中两种主要物质的溶解度表(如下),对海水晒盐的过程进行分析。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CaCl2 30.1 37.8 51.7 103.3 111.0 120.1
(6)海水晒盐利用的原理是 结晶。
(7)实验停止后,将剩余海水温度恢复至20 ℃,此时海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8)若将海水完全蒸干反而不利于制盐,原因是 1
1

蒸发
26.5%
若将海水完全蒸干,氯化钙
等杂质会留在所得氯化钠固体中,导致得到的食盐不纯,增加了分离它们
的难度和成本(共16张PPT)
第七单元 溶 液
7.1 物质的溶解
知识点1:溶解
1.(新疆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酒精
C.沙土
D.植物油
B
2.(湖南中考)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颜色不同,这种溶液是( )
A.硝酸钾溶液
B.硫酸钠溶液
C.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
D
知识点2: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3.下列做法不能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是( )
A.搅拌
B.加入食盐
C.用细盐代替粗盐
D.升高温度
B
4.悦悦在做饭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再写出两项,并推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
因素 温度
影响 温度越高,食盐溶解越快
晶体颗粒大小
食盐晶体颗粒越小,食盐溶解越快
搅拌
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知识点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5.(重庆校级二模)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和烧杯之间的水结了冰(如图),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NH4NO3
B.Ca(OH)2
C.NaCl
D.NaOH
A
6.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若X是水,则固体Y可能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蔗糖
A
易错点:对溶液的特点理解不清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B.碘酒中,碘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C.溶液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A
【易错提醒】①水是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②溶液的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③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
8.(德州二模)下列厨房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
B.食盐水
C.橙汁(含果肉)
D.豆瓣酱
B
9.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B.植物油和酒精
C.氯化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D.高锰酸钾和碘
C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将碳酸钙粉末与水充分混合,可以得到溶液
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会出现浑浊
D.将固体试剂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可提高反应速率
D
11.[创新实验]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 ②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B
12.在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时,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比较等量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完全溶解所需时间/s 60 35 55
(1)对比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设计实验2和实验3进行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质溶解速率越快
比较溶质颗粒大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13.在表格中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和溶剂的化学式。
其中(4)所得到的溶液名称为 ,颜色为 色。
序号 溶液 溶质的化学式 溶剂的化学式
(1) 盐酸
(2) 澄清的石灰水
(3) 硫酸铜溶液
(4) 铁和稀盐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
HCl
H2O
Ca(OH)2
H2O
CuSO4
H2O
FeCl2
H2O
氯化亚铁溶液
浅绿(共17张PPT)
小专题(二) 溶解度曲线
【知识储备】
溶解度曲线是呈现溶解度数据的重要方法,溶解度曲线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例: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一、查找物质的溶解度及判断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1.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是 。
2.交点P的含义是 。
3.t4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50 g
t3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0 g
甲>乙>丙
【方法指导】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同一温度前提下才能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二、判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提纯方法
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其中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乙。
5.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6.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由t4 ℃降温到t2 ℃,析 出晶体较多的是
(选填“甲”“乙”或“无法比较”)。
甲、乙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


【方法指导】
(1)结晶方法:陡升型曲线(如甲),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缓升型曲线(如乙),通过蒸发结晶或恒温蒸发溶剂提纯。
(2)等质量的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析出晶体时,溶解度曲线越陡,析出晶体越多。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7.M点表示t1℃时甲物质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丙物质的 溶液。
8.t2℃时向50 g水中加入40 g甲物质,充分溶解,形成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9.将接近饱和的甲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1
;将接近饱和的丙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饱和
不饱和
饱和
62.5 g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方法指导】
四、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
10.t1 ℃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精确到0.1%) 。
11.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乙>丙 >甲。
33.3%
乙>丙>甲
【方法指导】
(1)计算:①所有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
②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
(2)比较:①同一温度下,几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其溶解度大小关系一致;②上升型物质,其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则减小,析出晶体;下降型物质,其饱和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析出晶体,降温则不变。
五、某温度下配制饱和溶液所需溶质、溶剂质量的比较
12.t4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丙 >乙>甲。
13.t1 ℃时,用等质量的水配制饱和溶液,所需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丙>乙> 甲。
丙 >乙>甲
丙>乙> 甲
【针对训练】
1.(长沙中考)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
B.在a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A
2.(凉山州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t1℃时,乙、丙的溶解度相等
B.将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配制成t3℃时的
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甲>乙>丙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D.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B
3.(江西中考改编)图1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硝酸钾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
B.b点对应的溶液比a点对应的溶液所含
溶质多32.3 g
C.40 ℃时,烧杯中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若要使烧杯中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C
4.(滨州中考)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t3℃时,欲将30 g甲物质完全溶解配制成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则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g,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当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时,可以用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t2
乙>甲>丙
50
搅拌,加快溶解
蒸发结晶(共22张PPT)
第3课时 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知识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向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中同时加入4 g硝酸钾和16 g水,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0% B.15%
C.10% D.无法计算
A
2.将1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 g水中,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9.8%
B.10.0%
C.10.9%
D.11.1%
A
知识点2:关于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3.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 )
A.200 g B.100 g C.50 g D.20 g
B
4.将20 ℃时100 g 10%的氯化钾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至20%,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蒸发掉一半溶剂
B.加入10 g氯化钾
C.蒸发掉50 g水
D.温度降至10 ℃
C
知识点3:化学方程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5.13 g锌与100 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解:设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ZnSO4质量为x,生成H2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3 g x y = =
x=32.2 g y=0.4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8.6%。
6.向盛有10 g石灰石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当加入100 g稀盐酸时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5.6 g,假设石灰石中只有碳酸钙参加反应且100 g稀盐酸恰好反应完全。
(1)反应中产生CO2的质量是 g。
(2)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4
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00 g·x 4.4 g

x=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7.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符合有关量变化规律的是( )
C
8.100 g某品牌酒(酒精的质量分数约为53%)可配制酱香拿铁(酒精的质量分数约为0.5%)的质量是( )
A.53 g
B.106 g
C.5 300 g
D.10 600 g
D
9.已知t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0 g,在该温度下,将20 g氯化钾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浓度为( )
A.30%
B.20%
C.23.08%
D.28.57%
C
10.测得Ca(OH)2的有关数据:6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a g,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b g,60 ℃时其饱和水溶液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c%。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b>c
B.c>b>a
C.b>a>c
D.b>c>a
C
11.现有20 ℃ 100 g 5%的食盐溶液,做如下处理,求有关量(假设每次增加的溶质皆完全溶解,蒸发无晶体析出)。(除不尽的精确到0.1%)
(1)蒸发掉1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增加10 g NaCl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增加10 g NaCl和1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加入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5)若使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加入氯化钠 。
5.6%
13.6%
12.5%
10%
18.75 g
12.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配制100 kg这种溶液,需氯化钠 kg;将配制好的溶液中的50 g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20 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 g,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16
50
36
26.5%
13.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 g/mL。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配制这种稀硫酸6 300 mL。求:
(1)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精确到1 mL)
(2)需加水的体积为多少?
解:(1)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
6 300 mL×1.2 g/mL×28%=x×98%
解得x= 2 160 g
需要浓硫酸的体积:≈1 174 mL,
(2)需要水的体积:
=5 400 mL,
答: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1 174 mL;需加水的体积为5 400 mL。
14.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常用来制造机械零件、仪表和日用品。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黄铜(铜锌合金)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黄铜中锌的质量为 g。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0.2
6.5
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 g+93.7 g-103.5 g=0.2 g
设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 g
= =
x=6.5 g   y =16.1 g
(2)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1%。
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共13张PPT)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第1课时 浓 度
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对“10%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食盐
B.100 g食盐溶液中溶解有10 g食盐
C.将10 g食盐溶解在90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0
A
2.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溶质∶溶剂=1∶4
B.溶质∶溶液=1∶5
C.溶剂∶溶液=4∶5
D.溶质∶溶剂=1∶5
D
3.(云南中考)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100 g该溶液有6 g KCl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D
知识点2: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常温下,在15 g氯化钠中加入60 g水,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A.15%
B.20%
C.25%
D.33.3%
B
5.冬天,人们常用甘油溶液护肤,使皮肤保持湿润,质量分数为80%的甘油溶液护肤效果最佳。配制80%的甘油溶液500 g,所需甘油的质量为( )
A.80 g
B.40 g
C.400 g
D.100 g
C
6.下列措施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化的是( )
C
7.在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按下表数据配制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④
B.①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11
C.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6%
D.③④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20
C
序号 ① ② ③ ④
NaCl的质量/g 10 20 30 4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8.除质量分数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是用体积分数表示的是( )
A.0.9%的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75%的医用酒精
D
9.[课标情境素材改编]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
10.现有编号①②③的三个烧杯中均分别盛有100 g水,20 ℃时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6 g、56 g、76 g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温到30 ℃,溶液的质量不变
D.若③中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B
11.(海南保亭县二模)配制5 000 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
g。
45
12.在室温下,向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 g水,然后分别加入0.1 g、0.5 g、2 g无水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使硫酸铜全部溶解,将下表补充完整(近似值保留为0.1%)。
溶剂质量值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20 0.1 20.1
20 0.5 20.5
20 2 22
0.5%
2.4%
9.1%(共16张PPT)
第2课时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梳理】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硝酸钾固体、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50 mL、100 mL、250 mL)、玻璃棒、试剂瓶、标签。
实验方案:配制含97 mL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硝酸钾溶液。
实施实验方案:
(1)计算: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所需的硝酸钾的质量 g和水的体积97 m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质量的硝酸钾,倒入烧杯中;用合适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3)溶解:将量筒里的水注入盛有硝酸钾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硝酸钾充分溶解。
(4)装瓶:把上述硝酸钾溶液装入贴有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标签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放到指定的液体试剂柜中。
3
【针对训练】
1.(怀化中考)实验室欲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10 g氯化钠固体
B.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C.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D.将称量所得的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内溶解
C
2.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3.(河南中考)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A
4.(重庆中考)用密度为1.04 g/cm3、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混匀,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B
5.(重庆中考)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量取水时应选用 (填字母)mL规格的量筒。
A.25    B.50    C.100
(2)称量氯化钠时,误将氯化钠放在右盘(未使用游码),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配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或“=”)6%。
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B

6.(乐山中考)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但在实验中需要50 g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准备用8%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密度为1.0g/cm3)进行配制。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时需要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
(2)量取蒸馏水时应选择量程为 (选填“10”“20”或“50”)mL的量筒。
25
50
(3)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本实验不会使用到的是 (填仪器名称)。
酒精灯
(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所配制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是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不影响
7.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氯化钠注射液
【成分】氯化钠、水
【规格】100 mL质量分数0.9%
【密度】1.0 g/cm3
(1)配制一瓶如表所示溶液需氯化钠 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序号);请说明偏大的原因: 。
①用于搅拌的玻璃棒用蒸馏水冲洗,洗涤液倒入溶液中
②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的水溅出烧杯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0.9

操作②使溶剂的质量偏小
8.[九下P65练习题(七)T8改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 g、水 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5
95
B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其目的是 。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游码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用于溶解的烧杯中有少量的蒸馏水
⑤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加快氯化钠溶解速率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