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课件(12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课件(12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02 20:58:5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常见的酸、碱、盐
常见的酸、碱、盐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碱、盐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酸、碱、盐
1.[课标情境素材改编](宁夏中考)几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范围如表,某地区土壤呈弱碱性,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
A.茶树 B.水稻 C.小麦 D.葱
A
农作物 茶树 水稻 小麦 葱
pH 4.5~6.0 6.0~7.0 6.3~7.5 7.0~7.4
2.[数字化实验](兰州中考)为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样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利用传感器测定CO2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
B.0~50 s时段有中和反应发生
C.100 s时溶液的pH>7
D.200 s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
3.下列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HCl→HNO3
B.Fe→FeCl3
C.NaNO3→Na2SO4
D.CaCO3→Ca(OH)2
A
4.[实验情境]如图所示,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变成浅黄色,将试管进行加热后发现溶液颜色立即加深,并产生大量气泡。根据以上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成黄色的原因:2Fe+6HCl===2FeCl3+3H2↑
B.加热后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是氢气
C.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可以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A
5.[数字化实验](眉山中考)在三颈烧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三颈烧瓶与盛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和压强传感器密封连接(如图1)。在t1时快速注入一种溶液,t3时快速注入第二种溶液,测得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注入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B.t2前压强减小对应的反应示意图如图3所示
C.t2~t3期间压强不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已经反应完全
D.t3后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碳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
B
6.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其变质情况,小玥同学进行如图1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
(1)请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a呈红色,不能说明NaOH溶液变质,理由是 1

(3)“现象”是 ,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4)NaOH溶液与CO2反应无明显现象,受到小玥思路的启发,小远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可立即证明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X溶液中含有的2种溶质是
(填化学式)。
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
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为红色
CaCl2、NaOH
7.(云南中考节选)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请选择以下三种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盐酸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①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②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③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 。
A
C
B
(2)[创新实验]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两个广口瓶中分别放有0.2 g锌和铁,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等体积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U形管两端液面 (选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或“相平”)。
左高右低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为验证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探究:①取0.2 g 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1 mL水,充分振荡,固体未完全溶解;②再加入2 mL 稀盐酸,充分振荡,得到澄清溶液;由此证明反应发生。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反应发生,原因是 1
,于是增加如下对照实验:重复上述实验,再加入2 mL ,充分振荡,观察到 ,最终证明了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稀盐酸中含水,加入稀盐酸后,也可能是未
溶解的氢氧化钙继续溶于水,从而得到澄清溶液

固体未完全溶解
8.[科学思维]某同学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 (填离子符号)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2)可选择 来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氢氧化钠已过量。
(3)M代表一类物质,则M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写出一个即可)
OH-
指示剂
MgO+2HCl===MgCl2
+H2OO(Fe2O3+6HCl===2FeCl3+3H2O等,合理即可)
(4)若图中的碱为KOH,则金属、盐1和盐2满足以上关系的是 (填序号)。
①Fe、AgNO3、FeCl3  
②Mg、BaCl2、CuSO4
③Cu、Na2CO3、CaCl2
①(共23张PPT)
第2课时 盐的溶解性及化学性质
1.C或HC的检验:向被检测物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被检测物中含有C或HC。
注意: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含有C或HC,还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必须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以验证该气体是CO2而不是H2等其他气体,才能证明原物质中含有C或HC。
2.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某些金属的反应:
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
(2)盐与酸的反应:
盐+酸―→新盐+新酸
(3)盐与碱的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
注意: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的。
(4)盐与盐的反应:
盐1+盐2―→新盐1+新盐2
注意: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都必须是可溶的。
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
钾钠钡铵四碱溶。
钾钠铵硝盐全溶。
盐酸盐,除银盐。
硫酸盐,除钡盐。
碳酸盐,唯有钾钠铵可溶。
知识点1:盐的溶解性
1.只用水这一种试剂不能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KNO3和NH4NO3
B.CaCO3和Ca(NO3)2
C.NaNO3和NaCl
D.Na2SO4和CuSO4
C
2.NaNO3、Na2SO4、Na2CO3等均属于 盐,都可溶于水;K2CO3、KNO3、K2SO4等均属于 盐,都可溶于水;K2CO3、Na2CO3、CaCO3、BaCO3等均属于 盐,其中 不溶于水;NH4Cl、NH4NO3、NH4HCO3、(NH4)2SO4等均属于 ,都可溶于水。


碳酸
CaCO3、BaCO3
铵盐
知识点2:盐的化学性质
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是碱
B.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C.碳酸钠溶液的俗称是烧碱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B
4.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点滴板孔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生成大量气泡的是( )
A.无色酚酞
B.食盐水
C.稀盐酸
D.紫色石蕊
C
5.向分别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是( )
A.硫酸铜溶液
B.稀盐酸
C.无色酚酞
D.食盐水
A
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B.碳酸钙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A
7.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硫酸铜,柯柯同学取水样后进行研究性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柯柯取少量含有硫酸、硫酸铜的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蓝色沉淀,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是柯柯记录的该工厂处理废水的简要流程。操作1的名称是 ,溶液B中的溶质是 。
CuSO4+2NaOH===Cu(OH)2↓+Na2SO4
过滤
FeSO4
8.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
(2)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 ;
(3)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 。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l2+Na2CO3===CaCO3↓+2NaCl
Ba(NO3)2+Na2SO4===BaSO4↓+2NaNO3
9.向Na2CO3、MgCl2、K2SO4三种溶液中分别滴加某试剂后,出现相同现象,则该试剂是( )
A.稀盐酸
B.Ba(OH)2溶液
C.BaCl2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B
10.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OH)2溶液
D.酚酞溶液
A
11.[科学思维]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若性质①中的盐为硫酸铜,金属为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3)在性质③中,X代表 类物质。
(4)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
Fe+CuSO4===FeSO4+Cu
有蓝色沉淀生成
CuSO4+2NaOH===Cu(OH)2↓+Na2SO4

NaCl(合理即可)
12.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
(2)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则A中产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X是稀盐酸,并且足量地进入锥形瓶A中,则锥形瓶A中产生的现象是

Ba(OH)2[或Ca(OH)2]
产生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
开始没有明显现象,然后产生大量气泡
13.为方便推测某些复杂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将其化学式改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如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改为Cu(OH)2·CuCO3,推测其兼具Cu(OH)2和CuCO3的化学性质。
(1)举重运动员常用碱式碳酸镁[Mg2(OH)2CO3]粉末抹在手掌以增大摩擦力。
①参照上述方法,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改写为 。
②该物质兼具 (选填“酸”或“碱”)和碳酸盐的化学性质,写出该物质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③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2(OH)2CO32X+H2O+CO2↑,X的化学式为 。
Mg(OH)2·MgCO3

Mg2(OH)2CO3+4HCl===2MgCl2+
3H2O+CO2↑
MgO
(2)某种茶垢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可表示为2Na2CO3·3H2O2)。将过碳酸钠溶解于热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当不再产生气泡后,往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Ca(OH)2+Na2CO3===CaCO3↓+2NaOH(共20张PPT)
小专题(五) 酸、碱、盐
【知识储备】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规律
(1)酸五条:
①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
⑤酸+盐―→新酸+新盐
(2)碱四条:
①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碱+新盐
(3)盐四条:
①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针对训练】
1.(包头中考)向甲、乙两个等体积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与NaOH溶液(密度近似相等),拧紧瓶盖振荡后,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瓶注入的是澄清石灰水
B.甲、乙两瓶变瘪的原因都是瓶内压强减小
C.向变瘪的乙瓶中滴加适量CaCl2溶液,无现象
D.NaOH溶液浓度大于Ca(OH)2溶液浓度
C
2.(深圳中考)如图是几种物质生成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以表示为H2O2制取O2的反应
B.③可以表示为NaOH与H2SO4的反应
C.④可以表示为AgNO3与Al的反应
D.⑤反应中用的单质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C
3.(苏州中考)常温下,取少量实验室制CO2的剩余液(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边搅拌边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如图),产生无色气体,白色沉淀不断增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Na2CO3溶液前,锥形瓶内溶液中阳离子仅含
Ca2+
B.滴加Na2CO3溶液至沉淀完全时,锥形瓶内溶液的溶质是NaCl和HCl
C.滴加Na2CO3溶液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D.滴加Na2CO3溶液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保持不变
D
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a(OH)2
B.Y可能是钠盐
C.X与Y不可能都是盐
D.X与Y反应能生成NaOH
A
5.如图所示,稀硫酸能与相连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2)写出稀硫酸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X可用作钾肥,其化学式为 。
产生白色沉淀
H2SO4+CuO===CuSO4+H2O
K2CO3
6.[科学思维]兴趣小组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进行了归纳,构建了下面的知识网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③处的内容是 。
(2)写出⑦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碱
CuSO4+Fe===FeSO4+Cu(合理即可)
7.[教材情境素材改编]探究酸的性质。
(1)现象:①中观察到 (填序号)孔穴中溶液变红;③中均观察到

(2)分析:②中均生成 (填化学式);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任写一个)。
(3)结论: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2、4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
溶液中均含有H+
8.[科学探究](齐齐哈尔中考)在某次化学社团的活动中,同学们为了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A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试管中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3)实验后,将A、B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最终形成蓝色溶液,由此现象可知B试管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1 (填化学式)。
(4)为了确定烧杯内蓝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产生蓝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H+和 OH-结合生成水分子
Na2SO4和H2SO4
【提出问题】烧杯内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猜想1:硫酸钠、硫酸铜、硫酸;
猜想2: 。
硫酸钠、硫酸铜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1成立
无明显现象(或无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评价】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共20张PPT)
小专题(四)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类型1:物质(或离子)的共存
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Na2CO3、KNO3、NaCl
B.NaOH、KCl、HNO3
C.Na2SO4、BaCl2、NaNO3
D.KNO3、NaCl、CuSO4
A
2.(达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水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
A.K+、Na+、S、Cl-
B.H+、Fe2+、C、N
C.H+、Ca2+、OH-、Cl-
D.Ba2+、Cu2+、S、N
A
3.下列各组物质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Fe(NO3)2、NaNO3
B.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HCl、CaCl2
C.pH=10的溶液:FeCl2、MgCl2
D.含有Na2CO3的溶液:Ba(OH)2、H2SO4
B
【方法指导】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隐含条件
(1)酸性或pH<7或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H+;碱性或pH>7或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OH-。
(2)溶液为无色,即溶液中不存在有颜色的离子,如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等。
第二步:分析选项所给物质(或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初中常见的在溶液中不共存的离子对:
类型2:检验与鉴别
考向1:加其他试剂鉴别
4.实验室有Ca(OH)2、H2SO4、Na2SO4三种无色溶液,下列物质能够一次性鉴别这三种物质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A
5.欲把Ba(NO3)2、AgNO3、Na2CO3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可选用( )
A.稀盐酸
B.稀硝酸
C.氯化钡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A
考向2:不用其他试剂鉴别
6.(柳州二模)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另外提供试剂就无法一一鉴别的一组是( )
A.Mg(NO3)2、NaOH、CuSO4
B.NaHCO3、AgNO3、HCl
C.Ba(NO3)2、K2CO3、H2SO4
D.H2SO4、NaCl、KOH
D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无法一一鉴别的是( )
A.NaOH HCl CuSO4 MgSO4
B.KNO3 HCl CaCl2 NaOH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2CO3 Ca(OH)2 NaOH HCl
B
【方法指导】
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或两两之间反应的不同现象把物质鉴别出来。
类型3:酸、碱、盐的除杂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a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KNO3溶液(K2SO4):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盐酸(稀硫酸):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D.NaOH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滤
A
9.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 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 加入适量KCl溶液,再过滤
10.(重庆中考)下列除杂(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C
序号 实验对象 试剂及方法
A CuO粉末(碳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B CO2(CO) 气体通过足量的木炭,加热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SO4)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方法指导】除杂原则
①主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和加入的试剂反应;②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③易分离:使被提纯的物质和杂质转化为不同的状态(气、液、固),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操作分离;④能复原:被提纯物质容易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如固体除杂时加入水或溶液,则除杂后要将其还原为固体。
类型4:实验探究题
11.[科学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探究:
【初步探究】
(1)同学们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 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继续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
酚酞(或石蕊)
2HCl+Na2CO3===2NaCl+H2O+CO2↑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3)猜想一:NaOH;
猜想二: ;
猜想三:Ba(OH)2、NaOH。
NaOH、Na2CO3
【设计实验】(4)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5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
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CuSO4溶液 5 CaCl2(合理即可)
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反思拓展】(5)测定Ba(OH)2溶液的pH的方法是 1

用玻璃棒蘸取Ba(OH)2
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共18张PPT)
小专题(三) 碱变质的探究
【知识储备】
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原因 NaOH与空气中 5反应生成 5 ,化学方程式:
5
分类 ① 5 变质(Na2CO3);
② 5 变质(Na2CO3、NaOH);
③ 5 变质(NaOH)
CO2
Na2CO3
2NaOH+CO2===Na2CO3+H2O
全部
部分

检验是否变质 验证是否含有Na2CO3的一般方法 方法1: 加酸 溶液 向待测物中加过量的稀 5 有 5 产生,则证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
气泡
检验是否变质 方法2: 加碱 溶液 向待测液中加 5 ,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
5
5
方法3: 加盐 溶液 向待测液中加过量的BaCl2或Ba(NO3)2溶液,有
5产生,则证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
5
5
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
Na2CO3===BaCO3↓+2NaOH
白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或Ba(NO3)2+
Na2CO3===BaCO3↓+2NaNO3
探究变质程度 是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即是否还有NaOH):
①取样品加水 5 配成溶液,逐滴加CaCl2或BaCl2等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先除去Na2CO3,防止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
②再滴入酚酞溶液观察,若溶液 5 则 5 变质;若溶液
5 ,则 5 变质
溶解
变红
部分
不变色
全部
除杂 除去已变质的杂质Na2CO3(即除去NaOH中的Na2CO3),一般用转化的思路把Na2CO3转化为NaOH。在溶液中滴加适量的 5
5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Ca(OH)2或
Ba(OH)2
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原因 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分类 ①未变质: 5;
②部分变质: 5;
③全部变质: 5
各成分性质 分析 ①Ca(OH)2微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②CaCO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已变质方法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a(OH)2+CO2===CaCO3↓+H2O
Ca(OH)2
Ca(OH)2、CaCO3
CaCO3
探究 氢氧 化钙 变质 程度 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样,加水溶液,过滤; 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看是否变红[检验Ca(OH)2]; ③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检验CaCO3) 酚酞变红,不产生气泡 5 (即证明无CaCO3)
酚酞变红,产生气泡 5 [即证明有CaCO3,也有Ca(OH)2]
酚酞不变红,产生气泡 5 [即证明无Ca(OH)2]
未变质
部分变质
全部变质
【针对训练】
1.[科学探究](广元中考)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 (选填“酸”或“碱”)溶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试剂 锌粒 BaCl2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待测液A 5 产生白色沉淀 变红 产生气泡
待测液B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变蓝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 (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H2SO4
实验四
【质疑讨论】(3)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写出待测液B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4)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 。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
【设计实验】(5)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变质后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
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5 溶液变红 无色酚酞溶液
【反思拓展】(6)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 (填字母序号)方案代替,产生其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CuCl2溶液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a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有些食品包装袋内有一包“石灰干燥剂”,剪开后发现纸袋里面是白色固体粉末,白色固体中的成分都有哪些呢?
【知识回顾】(1)“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 (填化学式),其能够作干燥剂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与假设】白色固体中可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CaO
CaO+H2O===Ca(OH)2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取该“石灰干燥剂”进行如下实验:
(2)取少量的“石灰干燥剂”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一定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烧杯Ⅱ中的混合液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不变,于是得出结论:

(3)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
(4)向烧杯Ⅲ中的无色液体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钙,同学们又设计了另外一个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的方案是 1
(写一种)。
白色固体中没有氧化钙
过滤
向烧杯Ⅲ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合理即可)
(5)向烧杯 Ⅳ 中的白色固体滴加 ,观察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证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中没有氧化钙,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拓展延伸】
(6)碱类物质在储存时应 。
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H2O+CO2↑
密封、防潮(共20张PPT)
8.3 酸和碱反应
1.酸碱盐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
2.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中有相同的H+;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中有相同的OH-。
3.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虽然有盐和水生成,但并不是中和反应。
4.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和反应是特殊的复分解反应。
5.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可以作为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依据之一。
6.有些中和反应发生时从外观看无明显现象,需加入酸碱指示剂,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及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并不是所有中和反应都没有现象,如①Mg(OH)2+2HCl===MgCl2+2H2O(白色固体溶解);②Ba(OH)2+H2SO4===BaSO4↓+2H2O(生成白色沉淀)。
7.若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则需加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程度。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如果现象不明显,可以通过加入一种试剂验证反应物或生成物是否存在并产生明显现象来判断。
知识点1:酸或碱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1.[九下P86实验8-12改编] 按照如图所示装置,灯泡发光,瓶内盛放的物质不可能是( )
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酒精
D
2.碱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这是因为碱溶液中含有( )
A.氢离子
B.金属离子
C.氢氧根离子
D.水分子
C
知识点2:中和反应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H4+2O2CO2+2H2O
B.Fe2O3+6HCl===2FeCl3+3H2O
C.NaOH+HCl===NaCl+H2O
D.CO2+2NaOH===Na2CO3+H2O
C
4.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中一定有盐和水生成
B.中和反应均无明显现象,均需加入指示剂
C.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
D.中和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B
5.烧杯中盛有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中性,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紫色―→红色
B.蓝色―→紫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C
知识点3:复分解反应
6.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D
知识点4:中和反应的应用
7.下列实际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 )
A.熟石灰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
B.盐酸去除铁锈
C.氧化钙与水反应作干燥剂
D.硼酸处理皮肤上沾有的氢氧化钠
D
8.[生活情境]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苷,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A
9.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的化学式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A
10.(重庆中考)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象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颜色逐渐变浅,d点溶液为无色
C.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C
11.[科学思维](绥化中考)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碱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12.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B.加入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C
13.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B
14.(河南中考)某同学用pH传感器测定稀硫酸滴入稀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pH的变化,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在a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显 色。(提示:BaSO4难溶于水)
H2SO4+Ba(OH)2===BaSO4↓+2H2O
H2SO4

15.[数字化实验](烟台中考)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图1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2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pH (选填“>”“<”或“=”)7,溶液呈现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c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与Cl-个数关系是n(Na+) (选填“>”“<”或“=”)n(Cl-)。
(4)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稀盐酸

碱性

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共21张PPT)
第2课时 常见的碱及碱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固体吸水与氢氧化钠固体吸收二氧化碳的本质区别: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发生潮解,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氢氧化钠固体吸收CO2是化学变化。
2.固体NaOH只能干燥中性气体和碱性气体,如H2、N2、O2、CO、NH3、 CH4等;但不能干燥与它反应的气体,如CO2、SO2、HCl等。浓硫酸只能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如H2、O2、CO、N2、CH4、CO2、SO2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
3.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的可溶性碱和微溶性碱,才能使指示剂变色,难溶性碱[如Cu(OH)2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4.碱并不能与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NaOH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可以利用NaOH溶液除去CO中少量的CO2杂质。
5.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检验CO2。
6.碱溶于水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因此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某些盐反应。
知识点1:几种常见的碱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
A.氢氧化钙 B.氢氧化钠
C.碳酸钙 D.氨水
C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B.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C.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应涂抹稀硫酸
D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
B.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C.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C
知识点2:碱的化学性质
4.下列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D.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
5.下列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C
6.小强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D
易错点:对碱的性质及应用理解有误
7.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用Ca(OH)2制波尔多液
B.用Ca(OH)2作建筑材料
C.用NaOH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C
【易错提醒】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且价格不如熟石灰便宜,因此在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工厂的酸性废水时,通常用熟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
8.古诗《石灰吟》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烈火焚烧”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B.反应②发生时,伴随着温度的下降
C.CaO俗名是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D.经过转化,得到CaCO3质量增加
A
9.[创新实验]如图是由U形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实验用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快
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反应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滴加酚酞都会变红
D.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D
10.动车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LiOH)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关于氢氧化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B.能与氧气反应
C.能与金属铁反应
D.能与氧化铜反应
A
11.“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化学学习中有所体现。请分析题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如图实验一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实验你认为实验室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杂质的最佳试剂是

(2)写出如图实验二中“更快”的化学方程式: 。
2NaOH+CO2===Na2CO3+H2O
氢氧化钠溶液
Mg+2HCl===MgCl2+H2↑
12.[科学思维]如图是关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性质③,除去硫酸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
(2)依据性质④,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FeCl3+3NaOH===Fe(OH)3↓+3NaCl
13.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
(1)悦悦同学在整理实验台时发现,盛有氢氧化钾固体的试剂瓶没有盖上瓶盖。他认为瓶中氢氧化钾已有部分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推理的依据:

(2)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温下,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地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黏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X,试推断X的化学式为

CO2+2KOH===K2CO3+H2O
H2O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 。
分子构成不同(共19张PPT)
8.2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及稀酸的化学性质
1.铁和酸反应的生成物与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生成物不同: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都显+2价,得到浅绿色的溶液;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元素都显+3价,得到黄色的溶液。
2.铁制品除锈时不能长时间浸在酸中,因为酸不仅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还能与活泼金属铁反应,腐蚀铁制品。
3.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这样做可以避免因水的密度较小而浮在浓硫酸上面,从而防止因热量快速释放导致水沸腾和浓硫酸飞溅,造成危险。当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时,浓硫酸的密度远大于水,因此它会迅速穿过水层,水的流动可以带走部分热量,降低温度,从而减少危险。
4.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的本质区别:吸水性是吸收物质中的水分子,发生物理变化;而脱水性是将组成原物质的氢元素和氧元素以原子个数为2∶1的比例脱去,发生化学变化。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这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不是白烟。
知识点1:常见的酸
1.下列关于盐酸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盐酸,即氢氯酸,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B.盐酸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C.盐酸遇到石蕊溶液变红色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产生
C
2.硫酸是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的酸,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有强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B.稀硫酸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C.浓硫酸能使纸张、蔗糖等物质脱水变成炭,有强脱水性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先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再用大量水冲洗
C
知识点2:浓硫酸的稀释
3.下列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D
【易错提醒】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知识点3:稀酸的化学性质
4.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Al B.Cu
C.Fe D.Mg
B
5.下列性质不属于酸的共性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能和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D.能与氯化钡(盐)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新酸
D
6.盐酸、硫酸都属于酸类物质,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稀盐酸、稀硫酸都可与大理石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
7.现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两瓶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假设水分不蒸发),则两溶液的变化正确的是( )
A.质量都变小
B.体积都变小
C.浓盐酸的质量变小
D.溶液的质量都变大
C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B.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D.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
9.[数字化实验]柯柯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BC段的化学反应是 6HCl+2Al===2AlCl3+3H2↑
B.C点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D点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D.D、E两点处溶质的成分相同
B
10.按如图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能证明E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2)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 1

(3)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BD
红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铜排在氢后面
Fe2O3+6HCl===2FeCl3+3H2O
1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下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的化学式:②是 ;③是 。
(2)根据上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四个化学性质。编号①表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
(3)请你各写出一个符合编号②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 1
,反应类型是 ;③ 。
Fe
CuO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Fe+H2SO4===
FeSO4+H2↑
置换反应
CuO+H2SO4===CuSO4+H2O
(4)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④,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④发生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则盐溶液可能是

BaCl2+H2SO4===BaSO4↓+2HCl
碳酸钾(或碳酸钠,合理即可)(共19张PPT)
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8.1 溶液的酸碱性
1.指示剂的变色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是酸或碱使指示剂变色,不是指示剂使酸或碱变色。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不能说明某溶液就是酸或碱的溶液,因为有些盐溶液也显酸性或碱性。
2.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如NaCl溶液。
3.酸碱指示剂只能对溶液的酸碱性作出一个定性判断,对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的判断则需要借助pH试纸或pH计。
4.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H4)2SO4溶液显酸性,Na2CO3溶液显碱性,而二者既不是酸溶液也不是碱溶液。
1.使用pH试纸测pH时,不能用水润湿;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2.pH试纸粗略检测溶液酸碱度,测量结果取整数;润湿pH试纸检测溶液酸碱度,结果偏差:“酸大碱小中不变”。
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
1.(眉山中考改编)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氢氧化钾溶液
B.氧气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
A
2.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溶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无明显变化的是( )
A.碳酸饮料
B.肥皂水
C.蒸馏水
D.柠檬汁
C
3.(扬州中考)室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是( )
A.酸性
B.中性
C.碱性
D.无法判断
A
知识点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pH
4.(河北中考)某兴趣小组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测得常温下四种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pH=8
B.pH=7
C.pH=6
D.pH=5
A
5.[课标情境素材改编]部分水果及饮料的pH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汁显碱性
B.向橘子汁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苏打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饮用柠檬水
D
知识点3:溶液pH的测定方法
6.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取一条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滴管吸取(或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需检测的溶液,滴一小滴(如用玻璃棒,则将沾附在玻璃棒上的溶液轻轻涂抹)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颜色,读出并记录pH数值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蒸馏水冲洗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
知识点4:pH与生命活动
7.(天津中考)下列食物的近似pH分别是苹果为2.9~3.3,番茄为4.0~5.0,牛奶为6.3~6.6,玉米粥为6.8~8.0。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
A.苹果 B.番茄
C.牛奶 D.玉米粥
D
8.[课标情境素材改编](云南中考)几种经济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表所示。某地土壤pH为4.6,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A.杨梅 B.茶树 C.柑橘 D.樱桃
A
作物 杨梅 茶树 柑橘 樱桃
pH 4.0~5.0 5.0~5.5 5.5~6.5 6.5~7.5
易错点:对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测定结果理解有误
9.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pH
B.将pH试纸放入待测溶液中测量
C.用pH试纸测得洁厕灵的pH=1
D.用pH试纸测得厨房除油剂的pH=13.2
C
【易错提醒】①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测定的是稀释后的溶液的pH;②使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这样操作会污染待测液;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比较粗略,读数应为整数而不能是带有小数的数值。
10.下表中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范围,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食醋 B.橘子 C.牙膏 D.炉具清洁剂
D
物质 食醋 橘子 牙膏 炉具清洁剂
pH 2~3 3~4 8~9 12~13
11.判断某溶液呈酸性的方法可行的是( )
A.闻气味,有无刺激性
B.根据溶质的组成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C.滴加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12.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情况如图。下列与黑枸杞浸泡会呈现深红色的液体是( )
A.石灰水
B.橘子汁
C.食盐水
D.蒸馏水
B
13.某校同学开展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自制酸碱指示剂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用酒精溶液(体积比1∶1)浸泡, (选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
②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
紫甘蓝的汁液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过滤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可以
(2)用pH试纸测定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 (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白醋pH (选填“>”“<”或“=”)7。
(3)如图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所测溶液pH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碱性

B
C(共24张PPT)
8.4 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常见的盐
1.盐与食盐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食盐,属于混合物,其主要成分NaCl属于盐类物质。但化学工业中盐不一定是食盐,盐与NaCl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大理石、石灰石不是碳酸钙的俗名。CaCO3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它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3.纯碱是盐不是碱,只是其水溶液呈碱性。显中性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盐,如纯水显中性。
4.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但胃溃疡患者不能服用,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膨胀而加重病情。
5.食盐是盐,但不是所有的盐都能食用,如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虽然外观与食盐相似且有咸味但有毒;CuSO4、BaCl2等重金属盐也有毒。
6.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硫酸铵等铵盐中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不含有金属元素。
7.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用途:碳酸钠可用于造纸原料,制洗涤剂;用于印染工业,制玻璃、瓷砖等原料。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炼制石油。两者近似,但碳酸钠是制玻璃原料而氢氧化钠没有此用途。
知识点1:几种常见盐的用途
1.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以用作融雪剂
C.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生锈
D.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
2.碳酸钠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其俗称为( )
A.火碱
B.纯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B
3.下列物质俗称小苏打的是( )
A.碳酸钠
B.碳酸氢钠
C.氢氧化钠
D.硫酸钠
B
4.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食盐可作发酵粉
B.石灰石可作建筑材料
C.碳酸氢钠可制玻璃
D.氢氧化钠可改良酸性土壤
B
知识点2:盐的组成
5.[分类观]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D
6.物质的分类非常重要。下列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2SO4、Ca(OH)2、NaCl
B.H2SO4、NaCl、Ca(OH)2
C.NaCl、Ca(OH)2、H2SO4
D.Ca(OH)2、H2SO4、NaCl
A
7.[化学观念]下列有关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盐是一类物质
C.盐中可能不含有氧元素
D.盐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A
易错点:对盐的组成与性质的理解错误
8.悦悦同学学习了常见的盐后,对盐有如下认识,其中合理的是( )
A.盐溶液都是无色的
B.盐都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C.盐都易溶于水
D.硫酸盐是指阴离子是硫酸根的盐
D
【易错提醒】盐不一定含金属离子,例如铵盐含铵根离子。
9.一般向盐中加入适量碘酸钾(KIO3)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碘酸钾属于( )
A.单质
B.酸
C.盐
D.碱
C
10.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B
11.下列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食盐——用作调味品
B.小苏打——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纯碱——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D.碳酸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1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CO3属于碳酸盐
B.贝壳和珍珠中含有CaCO3
C.CaCO3易溶于水
D.CaCO3可用作装饰材料
C
13.[分类观]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学成归国,发明了制碱新法“侯氏制碱法”,所制纯碱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D
14.关于以下三个反应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CaCO3CaO+CO2↑ 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NH4HCO3NH3↑+H2O+CO2↑
A.三种反应物均可在食品加工中用作膨松剂
B.加水溶解无法区分CaCO3和NH4HCO3
C.充分加热等质量的三种反应物生成CO2的质量相等
D.三个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D
15.(天津模拟)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现有①活性炭、②钛合金、③碳酸钠、④碳酸氢钠、⑤食盐,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是 。
(2)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 。
(3)在天然水的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去除异味和色素的是 。
(4)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 。
(5)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的是 。





16.[科学探究]学完盐的性质,同学们对常见的盐产生浓厚兴趣,于是开展了家用果蔬洗盐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碱性溶液可使残留在果蔬上的农药毒性降低。
②家用果蔬洗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部分含有氯化钠。
【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某果蔬洗盐溶液的酸碱性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果蔬洗盐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某果蔬洗盐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请你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结论: 1
。(提示:硝酸银与氯
化钠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NaCl+AgNO3===AgCl↓+NaNO3)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含有氯
化钠;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果蔬洗盐中不含氯化钠
【反思评价】
(3)实验二中加入过量稀硝酸,若要证明此时溶液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氯化钾
(4)部分同学认为可将实验二的稀硝酸改为稀盐酸,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出理由: 1

a
不合理,改为稀盐酸后,溶液中会引入氯离子,无法验证果蔬洗盐中
是否含有氯化钠(共22张PPT)
第3课时 复分解反应
1.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水或气体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反应物条件:有酸可不溶,无酸须全溶。即若有酸参加反应,另一种反应物可不溶于水,也可难溶于水(BaSO4、AgCl除外);若无酸参加反应,两种反应物须都可溶于水。
(2)生成物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3.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这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巧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两头顾,先顾头,后顾尾,顾头要看溶解性,顾尾气体沉淀水。
5.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1)酸+金属氧化物
(2)酸+碱
(3)酸+盐
(4)碱+盐
(5)盐+盐
其中(1)(2)(3)中有酸,可不考虑另一种反应的溶解性,(4)(5)中没有酸,要考虑两种反应物都溶解于水。(即“有酸可不溶,无酸须全溶”)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1.[化学观念]下列关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有酸 B.生成物都有盐
C.反应物都溶于水 D.反应都有明显现象
B
2.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3.(济南月考)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2SO4与NaOH
B.KNO3与NaCl
C.BaCO3与HCl
D.NaOH与CuSO4
B
4.下列各组内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氯化钠和硫酸铜: 。
(2)氢氧化铜和盐酸: 。
(3)碳酸镁和硫酸: 。
(4)氯化钠和硝酸银: 。
不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Cu(OH)2+2HCl===CuCl2+2H2O
MgCO3+H2SO4===MgSO4+H2O+CO2↑
AgNO3+NaCl===AgCl↓+NaNO3
易错点:不能正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5.下列溶液混合后,一定有沉淀生成的是( )
A.HCl、KOH、Na2CO3、NaCl
B.CuSO4、KOH、NaOH、NaCl
C.H2SO4、HNO3、NaOH、KCl
D.BaCl2、Na2CO3、NH4Cl、HCl
B
6.下列各组溶液,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C.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
C
7.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X一定是熟石灰
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
C
8.下列四种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NaNO3
B.Ca(OH)2
C.HCl
D.CuSO4
A
9.能用BaCl2溶液鉴别的一组试剂是( )
A.NaCl溶液、Na2SO4溶液
B.Na2CO3溶液、Na2SO4溶液
C.NaCl溶液、KNO3溶液
D.稀硫酸、Na2SO4溶液
A
10.[科学思维]某同学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
B.②Mg(NO3)2
C.③H2SO4
D.④Mg(OH)2
B
11.[科学思维]请分析如图所示的盐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X为 (填物质的类别)。
(2)若金属为铜,盐为硝酸银,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3)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部分物质的溶解性,写出符合条件的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1

CuSO4+2NaOH===Cu(OH)2↓+Na2SO4[或Cu(NO3)2+2NaOH
OH- N S
Na+ 溶 溶 溶
Cu2+ 不 溶 溶
===Cu(OH)2↓+2NaNO3]
12.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习其简单的应用,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1)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a.氢氧化钠溶液、b.硫酸铜溶液、c.稀盐酸、d.硝酸钾溶液4种试剂进行实验。
①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你认为除了上述四种试剂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 。
②选择其中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酚酞溶液
a和b
③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
C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微观反应如图所示,其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OH-,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某化学小组同学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请回答:
①写出跟上述微观示意图相对应的反应方程式: 。
②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pH=3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a+、Mg2+、Cl-、S
B.Na+、K+、Cl-、OH-
C.Na+、Cu2+、Cl-、S
D.Na+、K+、Cl-、C
由此可见: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AC(共22张PPT)
8.5 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2.常用化肥及其主要功效:(1)氮肥壮叶:增施氮肥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促进光合作用。
(2)磷肥壮果:磷对种子的成熟和根系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3)钾肥壮茎:可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促进作物增产。
巧记:氮磷钾,叶根茎(一根筋)。
3.检验铵态氮肥
(1)与熟石灰粉末研磨
混合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氨味的气体。
(2)加碱溶液共热
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混合,在试管中共热,把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则证明物质中含有N。
4.区分常见氮肥、钾肥、磷肥的步骤和方法
(1)“一看”:看外观,氮肥与钾肥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状固体。
(2)“二溶”:加水溶解,氮肥与钾肥全部溶于水,磷肥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3)“三加碱”:加熟石灰,氮肥(除尿素外)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钾肥和磷肥无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5.化肥产生的污染
(1)大气污染;
(2)水体污染;
(3)土壤污染。
知识点1:常用化肥
1.(福建中考)下列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是( )
A.KCl
B.NH4NO3
C.MgSO4
D.Ca(H2PO4)2
B
2.(贵州中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
A.CO(NH2)2
B.MgSO4
C.K2CO3
D.Ca(H2PO4)2
D
3.(重庆中考)张奶奶家的菜园需要施加复合肥料。下列肥料中符合条件的是( )
A.Ca3(PO4)2
B.KNO3
C.NH4Cl
D.KCl
B
4.校园里部分植物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建议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
A.Ca(H2PO4)2
B.K2SO4
C.CO(NH2)2
D.KNO3
D
知识点2:检验铵态氮肥
5.检验N盐常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C.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A
6.[九下P102实验8-17改编]在学习铵盐与碱反应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做了如图1和图2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放出具有 气味的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2,加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的混合物,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
色。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

刺激性
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4)2SO4+2NaOH
Na2SO4+2H2O+2NH3↑
(3)请为施用铵态氮肥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1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施用(合理即可)
知识点3:化肥的合理施用
7.粮食生产需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提倡生态农业,禁止化肥、农药的生产
B.铵态氮肥可以与碱性物质混用
C.硝酸钾属于氮肥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引起土壤酸化、水体的富营养化
D
8.小明发现爸爸已经买来的化肥有CO(NH2)2、KCl、KNO3,其中还缺少的化肥是( )
A.氮肥
B.复合肥
C.钾肥
D.磷肥
D
9.[生活情境]某市部分地区的小麦得了“软骨病”,出现倒伏现象,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前施用的化肥是( )
A.NH4H2PO4
B.CO(NH2)2
C.K2CO3
D.NH4HCO3
C
10.[辩论题]在进行“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辩论中,正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论点不能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复合化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元素
B.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C.施用化肥肥效快,效果明显
D.施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
D
11.如图是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关于该化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化肥属于氮肥
B.该化肥是复合肥
C.硝酸铵属于盐
D.不宜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B
硝酸铵
NH4NO3
净重:50 kg
含氮量≥34%
12.[课标情境素材改编]“大树输液”是一种新型园林处理技术,可为大树补充营养,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表是某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中的“镁、硼、铁”在营养液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B.KH2PO4是一种复合肥
C.KNO3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
D.NH4Cl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B
××大树营养液
成分:维生素C(C6H8O6)、KNO3、KH2PO4、NH4Cl、镁、硼、铁等
13.小华的爷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只记得该化肥成分是KNO3、NH4HCO3和(NH4)2SO4中的一种,小华为帮助爷爷鉴别化肥,设计了如下方案:
(1)取该化肥少量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氨味,推断该化肥成分一定不是 。
KNO3
(2)为进一步鉴别该化肥的成分,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化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 产生 该化肥成分是 5
(填物质名称)
硫酸铵
(3)小华为了确认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①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②先加入硫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③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你认为上述三种方案合理的是 ,简述不合理方案的理由: 1

①③
方案②中,
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对原有的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