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5.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课时2 煅烧石灰石
1.通过利用石灰石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初步接触工业生产的化学原理;
2.建构起含钙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网络。
如何从化学的角度解读《石灰吟》这首诗呢?
1.取一小块片状石灰石,仔细观察,看看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2.用坩埚钳夹持石灰石,放在酒精喷灯外焰上灼烧几分钟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看看石灰石灼烧后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3.将石灰石灼烧后的产物投入盛有冷水的烧杯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4.将烧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澄清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向液体中吹气,观察现象。
观察思考
加热石灰石
1.取一小块片状石灰石,仔细观察,看看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2.用坩埚钳夹持石灰石,放在酒精喷灯外焰上灼烧几分钟后,放在陶土网上冷却,看看石灰石灼烧后是否容易捏碎、敲碎。
观察思考
加热石灰石
现象
现象
不容易捏碎、敲碎
变脆了
CaCO3
高温
CaO+CO2↑
生石灰
3.将石灰石灼烧后的产物投入盛有冷水的烧杯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4.将烧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澄清的液体置于试管中,向液体中吹气,观察现象。
观察思考
现象
现象
变酥了,放出大量热
澄清的液体变浑浊
Ca(OH)2
CaO + H2O
CO2 + Ca(OH)2
CaCO3 ↓+ H2O
熟石灰
石灰吟 明 于谦
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读《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aCO3
高温
CaO+CO2↑
CO2 + Ca(OH)2
CaCO3 ↓+ H2O
Ca(OH)2
CaO + H2O
Ca(OH)2
CaO
CaCO3
“钙三角”
CaCO3
高温
CaO+CO2↑
Ca(OH)2
CaO + H2O
CO2 + Ca(OH)2
CaCO3 ↓+ H2O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860年,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为什么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大火焚烧就碎了呢?
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于谦的《石灰吟》你一定熟悉,其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A
2. 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从化学的视角,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 )
A.CaCO3→Ca(OH)2→CaO→CaCO3
B.CaCO3→CaO→Ca(OH)2→CaCO3
C.CaCO3→Ca(OH)2→CaCl2→CaCO3
D.Ca(OH)2→CaCO3→CaO→CaCO3
B
3. 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O俗名是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
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
D.反应③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A
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CO2(CO)—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C.KCl (KClO3)—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D.CaO(CaCO3)—将固体混合物高温充分煅烧,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C
5.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10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即CaCO3在石灰石中所占的百分含量),写出计算过程。
反应时间t∕s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100 92 84 78 72 67 67
33
75%
煅烧石灰石可以得到生石灰
CaC CaO + C↑
高温
生石灰与水反应可以转化为熟石灰
CaO + O Ca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钙
Ca + C C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