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基础练】第3章 多彩的光 第1节 光现象 202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福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考点基础练】第3章 多彩的光 第1节 光现象 2025年物理中考总复习(福建)(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11-15 09:39:30

文档简介

第3章 多彩的光(9~10分)
第1节 光现象(3~6分)
【基础作业】
1.(2024·厦门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树的影子 B.彩虹
C.水中倒影 D.“弯折”的筷子
2.(2024·泉州模拟)(传统文化)如图所示,画中题有朱熹所写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云影”是指云朵在水中的倒影,它的成因是 (  )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折射
3.小光同学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站在一竖立的大平面镜前,这时他本人通过平面镜看到牌子上的“上”字呈现的情景应该是 (  )
A B C D
4.“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它 (  )
A.反射了红光
B.吸收了红光
C.反射了红、绿、蓝光
D.吸收了红、绿、蓝光
5.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2024·厦门三模)“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出自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如图所示。诗中的“满河星”指的是 (  )
A.星星 B.星星的实像
C.渔灯 D.渔灯的虚像
7.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F可绕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大小为   ;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纸板F上   (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
(2)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   。
(3)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普遍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   ,多次实验。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
8.(2024·苏州三模)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9.(2024·福州模拟)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附有量角器的白纸板由E、F两部分构成,白纸板始终竖直立在M上,可以绕ON翻折。
(1)如图甲,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AO射向镜面,量角器上显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r   (选填“>”“<”或“=”)∠i。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若光沿BO入射,经M反射后沿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乙,把F向前或向后翻折,则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素养作业】
10.一束光线与水面成锐角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α,反射角为β,折射角为γ,则 (  )
A.α>β>γ B.α=β>γ
C.α=β<γ D.α<β<γ
11.(2024·厦门模拟)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地说明这一现象 (  )
A B
C D
12.(2024·三明联考)如图,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日晕,它是光透过高空云层中的冰晶   形成的,这种现象说明太阳光   (选填“是”或“不是”)单色光。
13.“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温馨提示:必须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14.自行车尾灯可有效避免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它由多组“直角反射器”组成,其中一组“直角反射器”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S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S1、S2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15.(2024·泉州模拟)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华同学准备了透明玻璃板、刻度尺、光屏和A、B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如图甲所示。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会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沿所在平面水平向左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4)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将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方向成30°角放置,然后将蜡烛沿水平桌面向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L,如图乙所示。则蜡烛所成像的像距变化量为   。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D 6.D
7.(1)30° 没有 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光路可逆 (3)入射角 (4)10°
8.如图所示。
9.(1)= (2)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或避免偶然性) (3)可逆 (4)不能 同一平面内
10.B 11.D
12.折射 不是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15.(1)位置 薄 (2)不变 (3)不变 (4)L第2节 透镜及其应用(4~6分)
【基础作业】
1.(2024·三明模拟)如图所示,这是小明送给爷爷的一款带有透镜的指甲刀,方便爷爷剪指甲。关于此款指甲刀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剪指甲时,所成的像是实像
B.剪指甲时,指甲到透镜的
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C.剪指甲时,通过透镜可看
到指甲倒立的像
D.剪指甲时,指甲到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2.(2024·厦门三模)如图所示,这是光刻技术的原理简化图,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缩图透镜成像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若图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硅片上成实像
B.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内
C.要缩小硅片上的像,可将掩膜上移
D.要缩小硅片上的像,可换焦距更小的缩图透镜
3.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如图所示。这是 (  )
A.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矫正
4.(2024·江苏一模)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5.(2024·厦门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
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6.(2024·龙岩一模)假期里,小明带着单反相机(镜头可以前后伸缩)在福州某风景区同一地点,通过调节相机镜头对同一景物“亭子”拍了三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时,景物到相机的距离   相机的二倍焦距,甲、乙、丙三幅照片中,   照片是用A相机镜头拍摄的。
7.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   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   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   (填像的性质)。
8.(2024·泉州联考)(科技时事)近视的小胡购买了一款智能眼镜,如图所示,它除了可以当作眼镜外,还可以当作蓝牙耳机,当小胡长时间低头时,它还会进行提醒。小胡戴的是   透镜;滑动左右腿可实现音量调节,这改变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物理课上,罗老师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块平面镜,用一支带凸透镜的手电筒竖直向下照射在平面镜上,侧面的同学几乎不能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同学们通过作图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一条光线经过焦点F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该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素养作业】
10.(2024·宁德一模)12~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近视。以下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1.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 cm,叫作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戴   透镜矫正。
12.(2024·南平二模)小刚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高度如图所示时,适当调节   的高度后便可开始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25 cm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可承接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13.(2024·宁德一模)如图,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分别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4.近视眼矫正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大致画出图中两条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后的折射光线。
15.图甲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17.(2024·苏州联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 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 实像
3 20
4 10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①凸透镜焦距f=   cm。
②当物距u=20 cm时,像距v=   cm。
③当物距u=10 cm时,像的性质是   。
(3)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B 2.B 3.B 4.A 5.D
6.大于 丙
7.会聚 远视 倒立、缩小的实像
8.凹 响度
9.如图所示。
10.B
11.小于 凸
12.蜡烛 照相机 远离
13.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
15.如图所示。
16.如图所示。
17.(1)光屏中央 (2)①15 ②60 ③正立、放大、虚像
(3)变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