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一 运动、声、光和密度素养提升
一、单选题
1.(2024·南平一模)如图所示,这是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的情景,若只改变杯内水量,则主要能改变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2024·福州模拟)(地方特色)莆田九鲤灯舞源于唐代,盛于明清,是一种具有文化价值的莆田地方特色传统民俗表演活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表演者身着古装、手持鱼灯、脚系铜铃,表演时风箫声动、玉壶光转、脚动铃响,阵法灵活多变,声乐古朴动人,让人如痴如醉。关于莆田九鲤灯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铜铃和戏曲播放器产生的声音都是乐音
B.舞者越用力跳跃,铜铃振动幅度会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人们能听到铜铃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
D.现场喧嚣热闹,围观的家长帮小孩捂住耳朵,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看到清晰的像的情景如图所示,其中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的是 ( )
A
B
C
D
4.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则视力表上的字母“E”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确的是 ( )
A B C D
5.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
A.代替指针指示平衡
B.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使横梁静止
D.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6.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铁杵磨成针”时,铁的密度发生了变化
C.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表明1 m3冰的质量是0.9×103 kg/m3
D.航天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不变
二、填空题
7.(2024·龙岩联考)如图所示,假设高速列车从德阳到成都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路边的树木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若德阳到成都的距离是60 km,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0 km/h,则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 min。
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在0~2 s内两物体都做 运动;在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m/s。
9.下列光现象①手影游戏 ②海市蜃楼 ③小孔成像 ④池水变“浅”中, (选填序号)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选填序号)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
10.(2024·南平模拟)(地方特色)如图,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配有“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诗句,这是因为桃树在水面成 (选填“实像”或“虚像”);岸边人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岸上的桃树,是因为光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1.(2024·宁德三模)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且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当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 g,石块的密度是 kg/m3。(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三、计算题
12.建筑工地需要400 m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的沙石的质量为52 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 kg,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沙石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载重4 000 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1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
(1)列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D
7.运动 24
8.匀速直线 2
解析: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在0~2 s内,两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正比,则两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0~4 s内乙通过的路程为8 m,则0~4 s内乙的平均速度
v===2 m/s。
9.①③ ②④
解析: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传播到不透明的物体时,被物体挡住,就形成了影子;②海市蜃楼是由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形成的;③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④池水变“浅”是光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比真实位置要浅的虚像;故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是①③,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②④。
10.虚像 漫反射
解析: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岸边人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岸上的桃树,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11.26 2.6×103
解析: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V化水===,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所以V1-V化水=V1-=SΔh2,得冰的体积V1=100cm3,冰的质量m1=ρ冰V1=0.9g/cm3×100cm3=90g,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m2=m-m1=116g-90g=26g。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V=SΔh1=100cm2×1.1cm=110cm3,则石块的体积V2=V-V1=110cm3-100cm3=10cm3,所以石块的密度ρ石===2.6g/cm3=2.6×103kg/m3。
12.解:(1)因为桶装满水,所以桶的容积:
V=V水===0.02 m3
(2)沙石的密度:
ρ沙===2.6×103 kg/m3
(3)400 m3的沙石的质量:m总=ρ沙V总=2.6×103 kg/m3×400 m3=1.04×106 kg
若用一辆载重4 000 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的车数:n==260。
13.解:(1)列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1===100 km/h。
(2)144 km/h=40 m/s,
列车过桥时,由s1+s2=v2t2,得列车的长度:
s1=v2t2-s2=40 m/s×25 s-400 m=6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