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三课时,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三课时,7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3 17: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李白的不少诗了,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
《静夜思》
思念故乡的李白
《赠汪伦》
答谢友人,赞美友情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
讴歌自然,大胆想象的李白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将进酒》等。
李白一生,四处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热爱自然,寄情万物,在他二十五岁时,他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游历天下。有一天,他来到了长江,乘舟而下,看到了—天门山。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第一课时
“望”是什么意思呢?
1.看;向远处看。
2.拜访;问候。
3.盼望;希望。
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
5.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
六或十七)。
……
试着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一首诗犹如 一幅画,诗人笔下的这首诗出现了哪些景物?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把你们的回答连起来就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
天门中断楚江开,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句诗中有两个字特别形象地写出了天门山的雄伟和楚江水的气势。你找到了吗?
抓住“断”和“开”两字。
金 文
小 篆
楷 书
小篆的“断”,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根据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江水像斧子,将天门山给劈开了。
波涛汹涌的长江居然把天门山给劈开了,再读这句诗,体会诗中的“断”和“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诵读想象
我放佛看到:( )的天门山被( )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一分为二。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样汹涌的气势,男生一起读一读。
碧水东流至此回。
谁有如此的能耐让不可阻挡的楚江至此回呢?
这是天门山,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激起回旋,在这里翻滚咆哮,遇到山时,只能绕山而流,这样回旋徘徊,天门山能把浩荡的长江水给改变方向。
碧水东流至此回。
湍急的河流流到哪里就受到了山的阻碍?你从哪个字感受到了那份气势?
甲骨文
甲骨文

象形字,回旋的漩涡

1.曲折环绕。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这里的“回”是哪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
此时此刻,你觉得天门山是怎样的?
高大、坚不可摧……
天门山真坚固啊,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碧绿的江水流到两山夹道处激起回旋。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真是奇景。山雄伟,水壮阔,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看到此景,诗人李白会说些什么?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冲山开,山阻水回,这样的景色,我们合起来读一读!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
李白的小船继续前进,他又看到了什么?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字化静为动,这两岸的山像是在比高矮呢!读一读。
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为什么?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字让我们明白了诗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像张开双臂欢迎他。读一读。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船在青山间穿行,李白抬头望向远处,他的眼前一片开阔。
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立着,一只小船沐浴着阳光从远处漂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出迎,帆来日出,李白陶醉在山水中,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象着你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么不让你激动?你也不禁吟诵起——
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天门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会想起今天学的这首诗,你也会像作者那样情不自禁的吟诵:“天门中断楚江开……”(全班背诵)
拓展延伸
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他在这里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
天门山
[唐]李 白
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描写祖国景色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领略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欣赏西湖的美景。
复习导入
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赞美西湖吗?
风景如画、如诗如画、
山清水秀、风光秀美
……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天,他与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从诗题中你读到了什么?
时间
地点
事件
初晴雨后的一天,“我”与友人在西湖舟中饮酒聊天。
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同学们细细欣赏,哪种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晴天的西湖真美啊,苏轼也陶醉其中,他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波光粼粼、水波相连、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仿佛浮动的_________。
水晶、钻石
晴天的西湖真美啊!难怪苏轼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提示:读的时候要把这个“好”读重音。
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雨中,西湖的山峰 ,像 。
想象交流
雨中,西湖的山峰朦朦胧胧,像披上一层轻纱。
雨中,西湖的山峰若隐若现,像仙境一样。
诗中哪个词描写了雨中西湖的山峰若隐若现的画面?
山色空蒙雨亦奇。
空蒙在这里指的是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奇妙
在云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比比看,谁能读出奇妙的感觉。
雨中其他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说说看。
雨中,西湖的(塔、柳树、小草……),像……
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
诗人见到西湖美景,可能会说些什么?
西湖真是人间仙境!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
背诵指导
西湖晴天好:
西湖雨亦奇:
西湖两种感觉都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面对美好神奇的景色,诗人陶醉其中,心中无限热爱,情不自禁想起了美女西施。
知识锦囊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称其为“西子”。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苏轼称赞她: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十分美丽。
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很美丽,西湖也是一样。晴天美好,雨天奇妙,所以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多么奇妙的比喻啊!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这里,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西湖十分喜爱。
诗意解读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合适。
背诵古诗
苏轼两次在杭州任职,为当地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西湖也变得更加美丽。还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你能背下来吗?试一试。
苏轼为我们留下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赞美祖国山河的诗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第三课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
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许多美诗佳作,今天我们将随唐代诗人刘禹锡去感受洞庭山水之美。
谈话导入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著有《竹枝词》《陋室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哪些字词你觉得难理解?
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磨过的镜子比较光亮,未磨之镜比较模糊。这是一个比喻句,将湖面比作镜面,充满朦胧美。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用舒缓的语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白银盘、青螺
远远望去,诗人看到了什么?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比喻的修辞手法,指洞庭湖湖面;
青螺:结合注释可知,指湖中的君山。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远远望去,洞庭湖犹如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正印证着本诗的诗眼——“和”。诗人对美景十分热爱,才能将它写得如此美丽。
除了刘禹锡,杜甫和孟浩然也曾到洞庭湖驻足流连,写下洞庭湖的美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拓展延伸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 甫
拓展延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