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迈向名师之星级题库-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二星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迈向名师之星级题库-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二星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3-08 21: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品-迈向名师之星级题库-
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二星题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例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合成氨气反应 N2 + 3H2 = 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D.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而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A项加压平衡发生移动;B项饱和食盐水中存在溶解平衡,所以氯气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小,用于收集氯气;D项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考点:勒夏特列原理。
2.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 <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的百分含量减小,所以选A;B、随着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所以不选B;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所以不选C;D、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固定压强,随着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所以不选D。
考点:化学图像分析,条件对化学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3.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叙述正确的是
A.K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B.对任一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K值增大
C.一般情况下K值越大,可逆反应进行得越彻底
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K值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的速率没有关系,所以不选A;B、若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增大,但若逆向移动,平衡常数会减小,所以不选B;C、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的越彻底,所以选C;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所以不选D。
考点:平衡常数。
4.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B.500℃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较高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沙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若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A.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B.对工业合成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采用500℃的温度是因此在此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与平衡移动无关,错误;C.合成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与平衡移动有关,正确;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做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错误;选C。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5.在一定条件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X气体和1 mol Y气体发生下列反应:
2X(g)+Y(g)
3Z(g)+2W(g),在某一时刻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出的下列各生成物浓度的数据肯定错误的是
A.c(Z)=0.75 mol·L-1 B.c(Z)=1.20 mol·L-1
C.c(W)=0.80 mol·L-1 D.c(W)=1.00 mol·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 2X(g)+Y(g)
3Z(g)+2W(g)
开始浓度 1.5 0.5 0 0
若反应彻底进行 0.5 0 1.5 1
实际上可逆反应不能彻底进行,X的浓度范围为(1,5-0.5),Y的浓度范围为(0.5-0),Z的浓度范围为(0-1.5),W的浓度范围为(0-1)所以c(W)不能为1.00 mol·L-1;选D。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特征。
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故A不正确;
B、升高温度有利于正逆反应速率的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
C、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升高温度平衡左移,故C不正确;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减小压强平衡左移,故D不正确。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7.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答案】C
【解析】从工业生产的实际出发,外界条件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不影响原料的转化率,但根据化学平衡理论,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可选择合适的温度、压强,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很明显C项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难度不大,注意工业生产所选择的反应条件有利于转化率和产率的提高。
8.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xA(g) +yB(g) zC(其中x、y、z为化学计量数)达平衡后,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 度0.3mol/L。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B转化率减小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容器扩大2倍,浓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衡时A的浓度大于一半,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向为气体体积增大方向,所以不选A;B、平衡逆向移动,选B;C、逆向移动,B的转换率减小,不选C;D、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下降,不选D。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9.若只改变下列中的一个条件,能使N2(g)+3H2(g) 2NH3(g) △H<0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H2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升温,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选A;B、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不选B;C、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不选C;D、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选D。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

C.A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则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上是1.9倍,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m+n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化学与人类生活、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奶瓶比玻璃奶瓶更有利于健康,且更加经久耐用
B.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可做“未来石油”
C.用K2FeO4取代Cl2处理饮用水,可杀菌消毒,但不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
D.研发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中原料的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塑料中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塑料软化剂,所以长期使用塑料奶瓶不利于健康,故A错误;B.硅燃烧放出热量多,且生成物是二氧化硅固体易控制,故B正确;C.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吸附悬浮物而达到净水目的,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不能提高转化率,故D错误。
考点:了解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塑料的应用,硅的应用,饮用水的处理,催化剂的作用,这是化学与生活相联系常见的题型,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12.下列有关颜色变化错误的是
A.在4mL0.1mol/L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数滴1mol/LNaOH溶液,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
B.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钴晶体,滴加浓盐酸溶解后加水稀释至紫色,将试管置于热水中片刻,溶液颜色变成粉红色
C.向血红色的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D.用50mL针筒抽取30mL红棕色的NO2气体并封住注射孔,当用力推压活塞,压缩针筒中的气体(此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从针筒顶端观察,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则在4mL0.1mol/L的K2Cr2O7溶液中滴加数滴1mol/LNaOH溶液,中和氢离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A正确;B.氯化钴溶液中存在平衡CoCl42-(蓝色)+6H2OCo(H2O)62+(粉红色)+4Cl-△H<0,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钴晶体,滴加浓盐酸溶解后加水稀释至紫色,将试管置于热水中片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B错误;C.向血红色的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铁离子氧化碘离子,则溶液颜色变浅,C正确;D.用50mL针筒抽取30mL红棕色的NO2气体并封住注射孔,当用力推压活塞,压缩针筒中的气体(此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压强增大,有利于N2O4生成,则从针筒顶端观察,气体颜色逐渐变浅,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油、煤、天然气、氢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人们通常用标准燃烧热或热值来衡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大小,某物质的热值越高则其标准燃烧热越大
D.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充入等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0,绝热容器中气体的颜色比恒温容器中颜色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石油、煤、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氢气是新能源,A错误;B.反应C(s)+CO2(g)=2CO(g)中熵值增大,如果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根据△G=△H—T·△S可知该反应的ΔH>0,B错误;C.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所以某物质的热值越高则其标准燃烧热不一定越大,C错误;D.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充入等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 ΔH<0。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绝热容器中温度高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气体的颜色比恒温容器中颜色深,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自发性、能源、燃烧热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4.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mol-1
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CH4和1.2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温度 时间/min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 0.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min内,T1时CH4的化学反应速率比T2时小
B.T1<T2
C.平衡常数:K(T1)<K(T2)
D.a<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10min内,T1时CH4的变化量是0.5mol—0.35mol=0.15mol,T2时甲烷的变化量是0.5mol—0.3mol=0.2mol,所以后者的反应速率快,A正确;B.在相同时间内温度为T2时的反应速率快,所以温度是T1<T2,B正确;C.温度高平衡时甲烷的物质的量含量高,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则平衡常数:K(T1)>K(T2),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则a<0,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
15.若氧元素只有16O、18O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16O与18O的相互转化
C.向2SO2(g)+O2(g)2SO3(g)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2,达到新的平衡后18O只出现在O2与SO3中
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可能产生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16O和18O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A错误;B.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是化学变化,B错误;C.向2SO2(g)+O2(g)2SO3(g)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2,由于是可逆反应,则达到新的平衡后18O出现在O2、SO2与SO3中,C错误;D.用惰性电极电解含有H218O的普通水时,阳极可能产生三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氧分子,分别是32、34、36,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同位素、可逆反应、电解的有关应用
16.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反应限度
A.反应停止了 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处于动态平衡,同种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错误;B、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反应处于动态平衡,错误;C、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发生变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一定相等,错误;D、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同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确;选D.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特征。
17.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此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减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错误;B、催化剂不能影响化学平衡,B错误;C、增大c(X),Y的转化率增大,本身的转化率减小,C错误;D、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考查影响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18.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直观形象、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与转化率关系:
B.分散系的分类:
C.AlCl3和NaOH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D.Na与O2反应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平衡常数和转化率是衡量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平衡常数等于1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一定等于50%,A错误;B、1nm=10-7m,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大于100nm形成的为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B正确;C、OH-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时,铝元素都以Al(OH)3的形式存在,即OH-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时铝元素都以Al(OH)3的形式存在,C错误;D、钠与氧气的反应不仅与物质的量有关,而且与外界条件有关,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常见的用数轴法表示化学知识
19.下列工业生产的主要化学反应,不牵涉勒沙特列原理的是
A.合成氨工业 B.硫酸工业 C.氯碱工业 D.纯碱工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A、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错误;B、硫酸工业中SO2转化为三氧化硫是可逆反应,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错误;C. 氯碱工业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不是可逆反应,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正确;D、纯碱工业中存在平衡关系,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0.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 B.KNO3的溶解度S
C.化学平衡常数K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碰撞的几率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错误;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硝酸钾的S增大,错误;C.对于放热的化学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即升高温度,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一定增大,正确;D.水的电离为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电离,则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常数KW增大,错误。
考点:考查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溶解度、化学平衡常数及水的离子积的关系。
21.反应CO+H2O(g)CO2+H2在1000℃ 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常数K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 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 ℃
C.添加催化剂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温度未变化,所以K不变,故A不选;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温度变化,所以K变,故选B;C、添加催化剂,温度未变化,所以K不变,故C不选;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温度未变化,所以K不变,故D不选;故选B.
考点:平衡常数
22.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 <0,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A2 的浓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B.升高温度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C.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D.增大压强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增加A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应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错误;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平衡的移动
23.反应:A(气)+3B(气)2C(气); 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正确。
考点: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24.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CO和2mol 水蒸气混合后发生如下变化:CO(g)+H2O(g)CO2(g)+H2(g),若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O转化率为40%,则该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0.25 B.0.44 ( http: / / www. / ) C.0.17 D.1.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40%计算,平衡时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6摩尔,水为1.6摩尔,二氧化碳为0.4摩尔,氢气为0.4摩尔,设容器的体积为v,则平衡常数= 。
考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25.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的同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原电池装置中,一定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C.在化合物中,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D.对于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是一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错误;B.在原电池装置中,可能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也可能是一种是金属元素的单质,另一种是非金属单质,错误;C.在化合物中,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正确;D.对于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反应的正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也可能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一定增大,错误。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化合物的分类及温度对平衡移动的规律的知识。
26.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N2+3H22NH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降低温度,平衡混合物里氨气的浓度减小
D.增大压强,不利于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达到平衡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A错;B对;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氨气的浓度增大,C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故增大压强有利于氨气的合成,D错。
考点:化学平衡的特征和移动方向。
27.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D.使用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如果该反应物是固体,增加它的量,平衡不移动,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升高温度,平衡一定移动,正确;C.对于两边气体系数和相等的可逆反应,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错误;D.使用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移动,错误;选B。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28.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A.2500 B.100 C.4×10-4 D.2×10-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SO2(g)+O2(g)SO3(g),K1=c(SO3)/[c(SO2)·c1/2 (O2)];2SO3(g)2SO2(g)+O2(g),K2=[c2(SO2)·c(O2)]/c2(SO3),得出K2=(1/K1)2= 4×10-4 ,C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29.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pC(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对K的说法正确的是
A.K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增大
C.温度越高,K一定越大
D.如果m+n=p,则K=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K=Cp/(Am·Bn),K值越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C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正确;B、m+n和p的关系题目中没有说明,因此缩小容积,平衡不知道向什么方向移动,错误;C、K只受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没有说明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错误;D、不确定A、B的投入量是多少,错误。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等相关知识。
30.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A、2NO2(g)N2O4(g),加压开始时组分的浓度的增大,气体颜色加深,随后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2SO2(g)+O2(g)2SO3(g),加压平衡右移,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符合题意;D、从体系中分离出K,降低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右移,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等相关知识。
31.下图中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 2Z(g)+W(s);Δ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a曲线变为b曲线,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加入催化剂可实现此目的。又因为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故增大体系压强也可实现此目的,因此答案选A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识别。
3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向正方向进行,又可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就是可逆反应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有气体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可以使化学平衡状态移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依据可逆反应的概念是相同条件下向正反应进行的同时也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向正方向进行,又可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就是可逆反应,A正确;B、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B正确;C、气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C正确;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化学平衡状态移动,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3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HI(g)H2(g)+ I2(g)(紫红色) ΔH>0,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大氢气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降低温度 ④缩小体积 ⑤增大HI的浓度 ⑥减小压强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增大氢气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①错误;②由于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右移,c(I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②正确;③降低温度,平衡向左移动,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③错误;④缩小体积,平衡不移动,但c(I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④正确;⑤增大HI的浓度,平衡右移,c(I2)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⑤正确;⑥减小压强,c(I2)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⑥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3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 + 2B(g) C(g) + D(g) 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总质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容器内的压强一直不变,①、④错;因为反应前后容器的体积不变,但是反应物中A为固体,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前混合气体的质量一直发生变化,当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质量才不发生变化,⑤对;根据ρ=m/V,可知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也不发生变化,②对;因为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前B的物质的量一直在发生变化,只有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才不发生变化,B的浓度才不变,③对,所以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35.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均无单位
B.平衡常数越大则转化率越大
C.对于一个化学计量数固定的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D.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的浓度为初始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为平衡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项错误;对于同一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C项正确;对于同一平衡体系,不同温度下,K值越大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故B项错误;平衡常数单位为浓度单位幂的比值,故A项错误;本题选C。
考点:平衡常数的认识。
36.已知反应A2(g)+2B2(g)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A错误;B.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达到平衡的时间减少,B正确;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该反应是缩小体积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方向即逆反应方向移动,D错误;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37.反应Fe(s)+CO2(g) 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无论可逆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只是增大倍数不等,A错误;B.平衡常数K=[CO]/[CO2], 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正确;D.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选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知识。
3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 mol·L-1 B.Y2为0.4 mol·L-1
C.X2为0.2 mol·L-1 D.Z为0.4 mol·L-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假设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转化情况如下:
X2(g) + Y2(g) 2Z(g)
开始0.1mol/L 0.2mol/L 0.2mol/L
反应0.1mol/L 0.1mol/L 0.2mol/L
平衡 0 mol/L 0.1mol/L 0.4mol/L 但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 http: / / www. / s q=%E5%8F%AF%E9%80%86%E5%8F%8D%E5%BA%94&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D不可能; 其次假设生成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转化情况如下:
X2(g) + Y2(g) 2Z(g)
开始0.1mol/L 0.2mol/L 0.2mol/L
反应0.1mol/L 0.1mol/L 0.2mol/L
平衡 0.2mol/L 0.3mol/L 0 mol/L Z完全转化时,X2的浓度最大可达到0.2mol/L、Y2最大可达到0.3mol/L,所以B、C也不可能,选A。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
39.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的可逆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或降低压强,反应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COCl2转化率增大;恒容通入惰性气体,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增大CO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转化率不变。恒压通入惰性气体,则容积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Cl2转化率增大;选A。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40.已知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是49,则,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
A. B.7 C.2401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是49,即;的平衡常数为,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
4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2正(O2)=逆(SO3)
B.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SO3的同时消耗x mol SO2,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正确;正反应是一个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不再变化时,达平衡状态,B正确;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SO3的同时消耗x mol SO2,表示的都是正反应的速率,不能确定是不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反应是一个体积变化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4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煤气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 CO2(g) +H2(g);△H=﹣43kJ/mol对于上述反应,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D.增大CO的浓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该反应是等体积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平衡不发生移动,CO转化率不变,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对该反应来说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O转化率降低,错误;C.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提高,正确;D.增大CO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是CO增加的物质的量远大于平衡移动的消耗量,所以CO转化率反而降低,错误。
考点:考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措施的知识。
43.一定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D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就会消耗1mol的D,同时生成n mol D,则D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B.由于该反应是反映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所以在任何时刻都存在容器的压强不变,因此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作为判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标志,错误;C.在任何时刻都存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因此不能作为平衡平衡的标志,错误;D.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在任何时刻都存在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故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错误。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的标志。
4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定值.
B.改变浓度,平衡常数会变
C.同条件下,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故答案选C.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45.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在合成氨的反应中,降温或加压有利于氨的合成
D.Fe(SCN)3溶液中加入6mol/L 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O+H++Cl-,光照HClO分解,溶液中HClO浓度降低,平衡向生成HClO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正确;可逆反应为H2(g)+I2(g)2HI(g),增大压强I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 (g)△H<0,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有利于氨的合成,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正确;Fe(SCN)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SCN-Fe(SCN)2+(红色),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Fe3++OH-=Fe(OH)3,溶液中Fe3+浓度降低,平衡向生成Fe3+的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勒夏特列原理
4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3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下列的适宜条件是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除去Z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减小生成物浓度都有利于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7.把HI气体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HI(g) H2(g)+I2(g) 反应趋向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
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
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
D.无法判断HI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的相对大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HI的生成速率等于其分解速率时是平衡状态,A错误;B、HI的生成速率小于其分解速率,则反应逆向进行,是达到平衡后向左移动了,B错误;C、HI的生成速率大于其分解速率时,反应正向进行,趋向化学反应限度(知道平衡状态),C正确;D、开始阶段是反应物减少生成物增加直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过程,D错误.选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48.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 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量不变
C.氧气浓度增大 D.BaO2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BaO的量减小,故B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氧气浓度不变,其压强不变,故C错误;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BaO2量增加,故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49.对于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mA(气)+nB(气)eC(气)+dD(气) △H<0,下列能证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每消耗m个A分子的同时也生成了d个D分子
C.单位时间内每生成e个C分子的同时也生成了n个B分子
D.A、B、C、D四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m∶n∶e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单位时间内每消耗m个A分子的同时也生成了d个D分子均指正向反应速率,故B错误;单位时间内每生成e个C分子的同时也生成了n个B分子,既有正向速率又有逆向速率,且符合计量数之比,故C正确;A、B、C、D四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为m∶n∶e ∶d不一定达到平衡,故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50.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2Y(g) 3Z(g)+2W(g),该X、Y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 mol·L-1和2.0 mol·L-1,达平衡后,测出下列各生成物的浓度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A.c(Z)=1.5 mol·L-1 B.c(Z)=2.4 mol·L-1
C.c(W)=1.6 mol·L-1 D.c(W)=2.0 mol·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在反应中完全转化,由于反应中X、Y按照物质的量2:1反应,所以X过量0.5mol,生成3molZ,2molW,但反应不可能完全进行到底,所以0.5mol/L<C(X)<2.5mol/L;0<C(Z)<3mol/L;0<C(W)<2mol/L.故D一定错误,答案选D.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51.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氨反应,下列选项一定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B.反应过程中v(N2):v(H2)=1:3
C.反应过程中c(N2):c(H2):c(NH3)=1:3:2
D.单位时间内断开a mol H-H键的同时断开2a mol N-H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容器为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体积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不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一定有v(N2):v(H2)=1:3,故B错误;C、各物质的浓度比与反应是否平衡无关,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断开a mol H-H键,说明反应的H2为a/2mol,同时断开2a mol N-H键,说明反应的NH3为2/3amol,则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52.Cl2通入水中发生如下反应:Cl2+H2O HCl+HClO,欲增大所得溶液中HClO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为
A.加CaCO3固体 B.加NaOH固体
C.加水 D.通入NH3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次氯酸、盐酸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次氯酸浓度减小。C、次氯酸浓度减小。D、次氯酸、盐酸都能与氨气反应,次氯酸浓度减小。所以答案选A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点。
53.条件一定时,反应2A(g)+B(g)2C(g),B的转化率α与温度T变化关系曲线图如下所示,图中4个点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c、d点都不是平衡状态,要达到平衡,对于d点,反应应向B的转化率降低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同理,c点,反应应向B的转化率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像。
54.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下列叙述不能认定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反应中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生成nmol CO的同时生成nmol H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其它量不变,可由此进行判断,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A能;B、该反应有固体参加,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B能;c.根据反应可知,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C不能;D.生成nmol CO的同时生成nmol H2O,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达平衡,D能;选C。
考点:考查化学处于平衡状态的标志,
55.对于平衡CO2(g)CO2(aq) 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即使平衡向正向移动,而正向气体体积减小同时放热,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选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56.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K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B.温度越高,K值越大
C.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D.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反应浓度、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常数,故A正确;温度升高,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若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减小,B错误;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故C正确,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57.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 △H<0,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小
B.恒温恒容,充人O2,02的转化率升高
C.恒温恒压,充人N2,平衡不移动
D.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大,A错误;B.恒温恒容,充人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氧气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C.恒温恒压,充人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错误;D.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平衡状态的影响
58. 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A
B.2 min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10 mol·L-1·min-1
D.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9倍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应写作可逆号,故A错误;2min时达到平衡,是向正向反应的最大限度,但反应为动态平衡,化学反应仍在进行,B正确;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C错误;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即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的=0.9,D正确,答案选A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59.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棕红色Br2蒸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1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勒沙特列原理。A.3SCN- +Fe3+Fe(SCN)3(血红色) 加入KSCN等于是增大SCN-的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所以Fe(SCN)3的量增加,血红色变深,A正确;B.棕红色Br2蒸气加压后颜色变深,是因为Br2蒸气液化变成液溴,B错误;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只能改变反应速率,C错误;D中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颜色加深,是由于单质碘的浓度增大引起的,和平衡移动无关,D错误,选A。
考点:考查平衡移动原理。
60.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B.若升高温度,逆向反应速率增加,正向反应速率减小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 ( http: / / www. / s q=%E5%8C%96%E5%AD%A6%E5%8F%8D%E5%BA%94%E9%80%9F%E7%8E%87&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是错误的,应该是:3v正(NH3)=2v逆(H2O) ,A错误; B.若升高温度,逆向反应速率增加,正向反应速率也增大,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达到化学平衡 ( http: / / www. / s q=%E5%8C%96%E5%AD%A6%E5%B9%B3%E8%A1%A1&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时,4υ正(O2)= 5υ逆(NO), 4NH3(g)+5O2(g)= 4NO(g)+6H2O(g) 从该反应可以看出,当达到平衡时,如果单位时间(S)内生成5molO2,同时生成4molNO,反应就达到平衡。则有V(O2)=5mol/L.S;V(NO)=4mol/L.S,4υ正(O2)= 5υ逆(NO),D正确,选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6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2O5(g) 4NO2(g)+ O2(g)中,的物质的量浓度c(NO2)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c(NO2)/(mol·L-1) 0 0.020 0.032 0.038 0.040 0.040
根据表中数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NO2)为
A.0.020mol·L-1 B.0.032mol·L-1 C.0.038mol·L-1 D.0.040mol·L-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进行到20min时N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平衡时NO2的浓度是0.04mol/L,答案选D。
考点:考查
6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X(g)+2Y(g) 2Z(g) △H<0,反应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X浓度变小
C.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反应2A(g)+ B(g)3C(g)△H>0,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加入B,反应的△H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只有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平衡后缩小容器的体积,各物质浓度均增大,平衡虽然向正向移动,但是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削弱x浓度的增加但是不能完全抵消,x最终浓度还是大于原平衡浓度,故B错误;根据反应NH3(g)+HCl(g)=NH4Cl(s),可知反应为熵减的反应,△S<0,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H-T△S<0,△S<0,则△H<0,故C正确;△H是与反应本身有关的一个量,不因为反应物的量的变化而改变,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3.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NH3 D.压强不变时,充入N2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向平衡体系中通入SO2气,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2H2S=3S+2H2O,降低H2S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反应物NH4HS为固态,不存在浓度问题,因此多加入或取出其用量,对所发生的化学平衡体系的移动没影响,故B正确;容器体积不变,充入NH3,增大产物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故C错误;压强不变时,充入N2等效于减压,平衡向正向移动,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64.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 +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V正、V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 都增大,且V正 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 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 都减小,且V正 减小的倍数大于V逆 减小的倍数
D、增大氮气的浓度,V正增大、V逆 不变,N2 转化率减小,H2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正确;正方应是吸热的、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加压,V正、V逆 都增大,且V正 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 增大的倍数,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降温,V正、V逆 都减小,且V正 减小的倍数小于于V逆 减小的倍数,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不正确;同样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65.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或结论
A 2N2O5(g)=4NO2(g)+O2(g) ΔH>0在室温下能自发进行 这是一个熵增的反应
B 压缩针筒内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新平衡比旧平衡压强小
C 锌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开始反应后,速率逐渐增大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反应方向的判据ΔH—TΔS判断,反应自发进行ΔH—TΔS<0,该反应ΔH>0,则只有ΔS>0时能自发进行,正确;B、根据平衡移动原理知,平衡移动只能减弱条件的改变,不能抵消,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新平衡比旧平衡压强大,错误;C、锌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开始反应后速率逐渐增大,只能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D、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6.反应NH4HS(s)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积不变,充入氨气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温度和容积不变是通入二氧化硫,会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物浓度减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B、移走一部分固体,没有影响到物质的浓度,所以平衡不移动,故B正确;C、容积不变,充入氨气,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D、压强不变,充入氦气,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考点: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
67.CO(g)+NO2(g) CO2(g)+NO(g) △H<0,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混合气体颜色变深的是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CO的浓度 D.使用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降低温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错误;B. 增大压强,物质的浓度增大,因此颜色加深,平衡不发生移动,正确;C. 增大CO的浓度,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错误;D. 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逆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平衡不发生移动,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混合气体颜色也不变,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物质的浓度的影响的知识。
68.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平衡常数不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D.使用催化剂能使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B正确;平衡常数不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故C正确;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故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 http: / / www.m / chemistry2 / ques / detail / 9e557d5a-f2be-442a-a9cc-bc2f8a94e2f8 )
69.将1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反应达到平衡时SO3为0.3 mol。若此时移走0.5 mol O2和0.5 mol SO2,则重新达到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 )
A.等于0.3 mol B.等于0.15 mol
C.小于0.15 mol D.大于0.15 mol,小于0.3 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将lmolSO2和lmolO2通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移走 0.5molO2和0.5molSO2,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该状态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时0.5molO2和0.5molSO2,所到达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相比,压强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的转化率降低,若转化率不变时,生成的SO3为0.15mol,由于转化率降低,生成的SO3小于0.15mol,选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7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能使熵值增大的过程都能自发进行
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 2SO3(g)ΔH=-Q kJ·mol-1(Q>0),则
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
C.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
D.1 mol NaOH分别和1 mol CH3COOH、1 mol HNO3反应,后者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必须符合:△H-T△S<0,熵值增大不是唯一的判据,A错误;2SO2(g)+O2(g) 2SO3(g)ΔH=-Q kJ·mol-1(Q>0),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 mol SO2(g)和1 mol O2(g)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B错误;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1 mol NaOH分别和1 mol CH3COOH、1 mol HNO3反应,醋酸是弱酸,电离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后者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D正确。
考点:考查自发进行的判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
71.对可逆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SO2)∶n(O2)=2∶1
B.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不再加快
D.当v正(SO2)∶v正(SO3)=1∶1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因为该反应中消耗二氧化硫与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所以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SO2)∶n(O2)=2∶1,正确;B、反应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错误;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加快,错误;D、当v正(SO2)∶v正(SO3)=1∶1时,不符合V正=V逆,不能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反应速率的判断,平衡状态的判断
72.密闭容器中的平衡体系H2+I2(g) 2HI(g) △H < O,欲使HI浓度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体积 B.升温 C.降温 D.加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化学平衡角度看应选C,但题目要求HI浓度增大,缩小体积而使体系压强增大,化学平衡虽然不移动,但HI浓度会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
73.对于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K=[c(C)·c(H2O)]/[c(CO)·c(H2)] B.K=[c(CO)·c(H2)]/[c(C)·c(H2O)]
C.K=[c(H2O)]/[c(CO)·c(H2)] D.K=[c(CO)·c(H2)/[c(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H2)/[c(H2O)]],答案选D。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判断
74.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水解减少,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少,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象符合,故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图象
75.反应X(g)+Y(g) 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但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A错误;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B错误;C、增大X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X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D、正方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76.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平衡常数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D.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
77.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 B. 的溶解度S
C.化学平衡常数K D. 水的离子积常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错误;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KNO3的溶解度一定增大,错误;C.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因此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不一定增大,正确;D. 水是弱电解质,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离子积常数一定增大,错误。
考点:考查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溶解度、化学平衡常数及水的离子积的关系的知识。
78.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错误;B、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Z的产率不变,错误;C、反应物不只一种,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错误;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正确。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9.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C(s) + CO2(g)2CO(g),不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v(CO2)= v(CO)  B.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中CO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没有明确正、逆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平衡标志,正确;B、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容器中总压强不变,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等,体积恒定,当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错误;D、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体积分数不变,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80.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B.用粉末状锌代替块状锌与稀硫酸反应一定会加快反应速率
C.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相等时,可逆反应一定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在合成氨反应中,增大N2浓度一定可以使H2的转化率达到10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正催化剂一定加快反应率;C.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相等时,可逆反应不一定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在合成氨反应中,增大N2浓度一定可以使H2的转化率提高,但达不到100%。ACD错误。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81.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vA=2 mol·L-1·min-1 vB=2 mol·L-1·min-1
B vA=2 mol·L-1·min-1 vC=2 mol·L-1·min-1
C vA=1 mol·L-1·min-1 vB=2 mol·L-1·min-1
D vA=1 mol·L-1·min-1 vC=1.5 mol·L-1·min-1
【答案】D
【解析】将逆反应速率根据化学方程式统一换算成A表示的反应速率,即A的生成速率。D项,正反应速率即A的消耗速率vA=1 mol·L-1·min-1,逆反应速率vC=1.5 vA(逆),vA(逆)=1 mol·L-1·min-1二者相等,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82.可逆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限度的本质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v(正)=v(逆)≠0是化学平衡的实质,也是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反应限度(平衡状态)最重要的特征。
83.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达到一定限度后通入18O2,一段时间18O可能存在于( )
A.SO3 和O2 中 B.SO3 和SO2 中
C.SO3, SO2和O2 中 D.SO2 和O2 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可逆反应一定是同一条件下能互相转换的反应,如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故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 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84.下列原理和定律中,可用于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是
A.盖斯定律 B.阿伏加德罗定律 C.勒夏特列原理 D.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盖斯定律是用于判断反应热的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是用于判断个反应条件之间关系的定律,勒夏特列原理用于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质量守恒定律用于判断质量之间的关系。
考点:基本定律的应用范围
85.在平衡体系2NO+O2 2NO2中通入18O组成的氧气,重新达到平衡后,则18O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于NO2中
C.只存在于O2和NO2中
D.存在于NO、O2、NO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2NO+O2 2NO2这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在18O2投入后,在正逆反应的过程中,使得18O存在于NO、O2、NO2中。
考点:可逆反应的定义:同时、同条件。
86.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C、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增大压强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改变,平衡常数一定改变,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所以A、C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平衡,所以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常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87.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值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X的转化率为0.05/0.1×100%=50%,正确;B、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为1:3:2,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值,正确;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错误;D、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正确。
考点:考查转化率、平衡常数及其影响因素。
88.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x+y>z B.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的瞬间, A的浓度降为0.25mol/L.但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0.3mol/L,这说明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x+y>z,因此选项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压强对平衡状态对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针对性强,难易适中,注重答题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变化的瞬间与最终平衡时浓度的变化。
89.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 2CH3COOH(气)(CH3COOH)2(气)+热。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则应使反应向左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因采用高温;减小压强,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即逆向进行。故综合可知,应采用高温低压的反应条件。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化学平衡是历年高考重中之重,考生一定要系统备考此知识点。难度较大。
90.利用原料气在合成塔中合成NH3,为加快正反应速率,且提高N2的转化率所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压 (B)移走氨气 (C)使用催化剂 (D)充入N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氨气的生成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为加快正反应速率,且提高N2的转化率,可以通过加压的方法实现,A正确。B中反应速率降低,C中转化率不变,D中氮气的转化率降低,答案选A。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在明确可逆反应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91.下列对各种平衡体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H3COO- +H2OCH3COOH+OH-,使得溶液中的c(OH-)>c(H+)
B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 +Y(g)2Z(g)+W(s) 平衡后,升高温度,c(Z)增大
C.常温下,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会使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A正确;B中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Z的浓度增大,B正确;醋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因此加入醋酸钠固体后抑制醋酸的电离,C不正确;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结合CO32-生成CO2和水,促进碳酸钙的溶解,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状态、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四种平衡状态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影响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92.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和3.0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6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2.0 molN2和6.0molH2,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①、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②、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③、若为定压容器,n(NH3)=1.2mol ④、若为定压容器,n(NH3)<1.2mol
A.只有②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若为定容容器,则后者相当于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物质的量大于1.2mol;若为定压容器,则两次平衡是等效的,因此氨气的物质的量是1.2mol,答案选A。
考点:考查等效平衡的判断和应用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等效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9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s)
B.30min时扩大容器的体积,40min时升高温度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30min和54min的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从开始到8min内A的浓度减少了0.64mol/L,故A的反应速率为0.08 mol/(L min),所以A不正确;B中由图象可知,3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均降低,但正逆反应速率仍然是相等的,这说明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由开始到达到平衡,A、B的浓度减少的量相同,由此可知X=1,因此改变的条件是扩大容器的容积。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C错误;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40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逆向进行,应是升高温度,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30min和54min的反应温度不同,因此平衡常数不相等,故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据图象浓度的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状态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9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用热的纯碱溶液可增加去油污的能力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使水在较低温度下分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该原理适用于所有的平衡体系,即选项ABC都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选项D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答案选D。
考点: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95.一定条件下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平均反应速度v(C)= 2v(B)。若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加大体系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则m、n、p、q的数值可以是 ( )
A.2、6、3、5 B.3、1、2、2 C.3、1、2、1 D.1、3、2、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加大体系压强时平衡不移动,这说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C不正确。又因为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平均反应速度v(C)= 2v(B)可知,选项B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方程式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注重基础,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及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6.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c(SO2)始=0.4 mol·L-1,c(O2)始=1 mol·L-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则此反应中SO2的转化量为 (  )
A.0.24 mol·L-1         B.0.28 mol·L-1
C.0.32 mol·L-1 D.0.26 mol·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2SO2(g)+O2(g)2SO3(g)
起始浓度(mol/L) 0.4 1 0
转化浓度(mol/L) 2x x 2x
平衡浓度(mol/L)0.4-2x 1-x 2x
所以有
解得x=0.16mol/L
则此反应中SO2的转化量为2x=0.32mol/L
即答案选C。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平衡常数的理解掌握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该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在进行可逆反应的有关计算时,一般采用“三段式”进行,即分别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和平衡量或某深刻的量,然后依据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即可。
97.如右图所示,左侧注射器吸入10mLNO2 、N2O4的混合气体,右侧注射器吸入10mL空气,且U型管内两侧液面保持水平位置(液体不与气体反应),现将两侧注射器活塞同时快速向内推到5mL,下列法不正确的是
A.左侧气体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B.对于2NO2 N2O4平衡体系 ,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
C.压缩后U型管内两侧液面仍然保持水平
D.若将两侧注射器活塞重新拉到10mL的位置,平衡后U型管两侧液面仍然保持水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NO2和N2O4存在平衡关系2NO2N2O4,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左侧压强小于右侧额压强,所以压缩后U型管内两侧液面不能保持水平,C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基础性强,设计新颖,难易适中。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8.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右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in,v(CO)=1mol/(L·min);1~3min时,
B.当溶器内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且
C.3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可以判断Q>0
D.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n(CO)、n(CO2)的变化可分别由a、b曲线表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既是在化学平衡时也是如此,因此v(CO)=2v(CO2),故错。B项:化学反应开始向右进行,即体积增大的方向,压强也增大,故达到平衡时,故错。故选C。
考点:化学平衡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有点难度,考察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
99.下列情况,与溶解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A.夏天,打开冰镇啤酒瓶,立即冒出大量泡沫
B.实验室中,配制FeSO4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溶解氧
C.侯氏制碱工业中,降温析出副产品NH4Cl之前,向溶液中既洒NaCl固体又通入足量NH3
D.生活中,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去锅碗瓢盆上的油污,且热溶液的效果更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的彻底,但并没有涉及到化学平衡的移动。故选D。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浓度等,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0.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现
将1mol3mol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下进行反应,10min
时达到平衡,NH3的体积分数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放出9.24kJ热量,则H2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B.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混合气体密度为d,混合气体压强为p,三者关系如图乙
C.如图丙所示,容器I和II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则容器I放出热量与容器II吸收热量之和为92.4kJ
D.若起始加入物料为1 mol N2,3 mol H2,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丁所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9.24kJ,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10min内氢气的平均速率为0.015mol/(L min),反应速率应为由高到低.B、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定值;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压强降低. C、恒温恒容下,容器Ⅱ中按化学计量数转化为N2、H2,可得N21mol、H23mol,容器Ⅰ、容器Ⅱ内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容器内对应各物质物质的量相等,令平衡时容器内N2为nmol,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计算.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点评:考查平衡移动图象、等效平衡、外界对平衡及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难度中等,注意D选项中定一议二与先拐先平原则的利用。
101.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弱酸化学式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4.9×10-10 K1=4.3×10-7 K2=5.6×10-11
A.25℃时,若同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8,则
c(Na+)-c(CH3COO-)=9.9×10-7mol/L
B.25℃时,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 c(H+)相等.
C.25℃时,0.1mol/L的各溶液的pH关系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2c(CO3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25℃时,若同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强碱弱酸盐显碱性。若溶液pH=8,则由c(OH-)×c(H+)=Kw 和 PH=—lgC(H+)得
c(OH-)-c(H+)=9.9×10-7mol/L 由电荷守恒得c(Na+) + c(H+) =c(OH_)+c(CH3COO-)
c(Na+)-c(CH3COO-)=9.9×10-7mol/L ,所以A正确;25℃时,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 c(H+)相等,正确,因为 PH=—lgC(H+) ;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2c(CO32-)这是电荷守恒,所以D正确;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看到:醋酸最强,碳酸次之,接下来是氢氰酸,碳酸氢根最弱,所以他们对应的钠盐,PH 的大小关系是pH(Na2CO3)>(NaCN)>pH(CH3COONa),所以C错误。故选C。
考点:电离平衡常数 溶液酸碱性判断及离子浓度的判断
点评:这是教学的重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分子的浓度以其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为幂的乘积的比值,即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只要学生学习过程中牢记并理解这些基本定义,便不难解答此题。
102.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2,反应开始2 min内,v(B)=0.1 mol/(L·min)
B.t1时改变的条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B)不变
【答案】D
【解析】
【错解分析】错选A或C,错选A,当 x=2时,v(B)=(0.3-0.1)/2=0.1 mol/(L·min);错选C,若增大c(C),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B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错选A是没有看清楚图,纵轴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而反应速率的公式中分子是浓度的变化;错选C是模糊了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增加并不意味着物质的量分数增加。
【正解】本题主要涉及化学平衡图象的识别和判断,图1是浓度-时间图,图2为速率-时间图,A中,当 x=2时,v(B)=(0.3-0.1)/2/2=0.05 mol/(L·min),B中此反应△H<0,降温平衡正向移动。C中结合图2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的物质量增大,但是总的物质的量也在增大,所以无法确定B的物质的量分数不一定增大。D项中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亦不移动。
10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往H2S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增多
B.500℃左右比室温更利于氨的合成
C.使用V2O5作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D.醋酸溶液与锌反应放出H2,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可以减慢放出H2的速率
【答案】BC
【解析】
【错解分析】漏选B或C
【正解】勒沙特列原理又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其研究对象是平衡移动,因此只要涉及平衡移动即可解释。选项C的叙述完全正确,但是它是针对反应速率而言、与该原理毫无关系,不应漏选。选项B中的温度与上一题有类似情况,它受反应速率、催化剂工作温度和平衡移动有关,恰好温度影响又不利平衡移动,因此也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104.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气)+B(气)2C(气)+Q(Q>0),当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
A 温度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压强 B的浓度
C 再加入A B的转化率
D 再加入C A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