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3 07: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俄国的改革
  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俄国的彼得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使俄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彼得一世(1672—1725)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背景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后受拜占庭帝国影响进入基督教文化圈。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 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材料一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材料二 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阅读材料及教材,说一说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与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彼得一世又被称为“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他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他曾亲自操纵船只出海探险,险些坠海溺死。他假扮成水手,随使节团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
◎彼得一世(1672—1725)
(二)目的
  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风俗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三)措施
(四)影响
  材料一 彼得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改革后,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乡商业贸易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 俄国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出现了,近代工业无产阶级萌芽了。
——蒋颖贤、王坚德、叶洵钊主编《世界史研究论丛》
材料二 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 000人。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
◎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打开俄国与欧洲海上贸易的通道。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 ——圣彼得堡。
  材料三 彼得一世的改革适应了当时俄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状况,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度,而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农奴制度。因而,改革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沙俄的落后面貌。
——汪涛、柯其成《世界近代史》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一)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材料二 1853—1856年,俄国同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进行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阅读材料及教材,说一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
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材料三 19世纪初,在俄国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一些青年军官到了西欧国家,感受到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回国后,他们对俄国还保留农奴制和沙皇专制非常不满,开始组织秘密团体,宣传民主思想,准备依靠军队的力量推翻沙皇政府。1825年12月26日……他们发动了武装起义,但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这些人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材料四 农民骚动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到1861年,则猛增到1 176次。农奴制成为俄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桎梏,废除农奴制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石一等编《话说世界历史 3》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农奴制陷入危机,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
(二)概况
  1.时间
1861年
  2.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3.主要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4.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为了购买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变得一贫如洗。他们有可能成为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的人。
(三)影响
  材料二 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
——张宏儒、梅伟强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 近代部分 第2分册》
  阅读材料及教材,说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诏令废除农奴制,解放了1 000万农奴,从农奴主手中释放出1/3的土地权,迈出了俄国近代史上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最关键的一步。自由农民以及被解放了的农奴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俄国工业化的最廉价劳动力。俄国从此以拥有大规模数量的产业工人而进入欧洲工业化国家行列。
——鲍鸥、周宇、王芳《科技革命与俄罗斯 苏联 现代化》
  积极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影响: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改革原因
内容
意义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俗
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份土地
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留下农奴制的残余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的改革
背景: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一世决心改革
影响: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近代化进程;强化了农奴制
时间:彼得一世执政时期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俗
彼得一世改革
废除农奴制
背景: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影响: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改革并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