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2 22:21:18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评估(二)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考武时问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基相应的住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基上无效。
4.考沈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等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
其形成的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竞是在不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
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A.文明发展具有相似性和地域性
B.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区域文明进步
C.文明成长呈现和平性与连续性
D.人类文明均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2.罗马帝国是将地中海、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在
不断地对外扩张中,罗马人不但使这些孤立的文明在传统轨道上继续发展,还促进它们同拉
丁文明顺利嫁接,催生出具有强大活力的新文明。这说明,对外扩张
A.有助于形成多元的文化政策
B.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C.客观上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传播
D.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文化掠夺
3.古代世界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因一印度佛塔
图二揶铁饼者
图三楔形文字
图四古罗马竟枝场
A.海洋文明的开放包容
B.古代文明多元发展
C.不同文明间交流频繁
D.古代建筑技术高超
4.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时的西欧,封臣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后,封君封臣关系就不仅仅表现为
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经济内涵。该学者重在表明
A.封君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
B.封臣对封君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C.土地封赐是封君封臣制的纽带
D.封君封臣制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5.下面是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学科教师人数情况表。由此可知中世纪大学
时间
艺学
神学
法学
医学
1283年
183人
1348年
514人
32人
18人
46人
1362年
441人
25人
11人
25人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
B.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打被了教会对数育的垄断
D.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6.14世纪中叶以后,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
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土地关系的变化
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标志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推动手工业资本主义化
7.“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
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8.14世纪的人们写诗善于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其中一首小诗写到:“我像往常一
样在悲思中写作,鸟儿的轻诉和树叶的微语,在我耳边缭绕,一条小河,傍依若两岸鲜花,在
和风细浪中畅怀欢笑…”。这首诗表达的思想诉求是
A.抨击专制,向往民主
B.君权神授,王权至上
C.肯定人生,热爱生活
D.平等白由,崇尚理性
9.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下面图片反映了
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
欧洲多桅帆船示意图
中国古代罗盘
A,西欧航海业发达
B.西欧造船技术日益进步
C.人们地理观念发生了变化
D.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经成熟
10.在16世纪的欧洲,世界地图集《箕宇大观》畅销不衰。它于1570年首次出版,后来相继被翻
译为荷兰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等,直到1640年还在印制。该地图集的畅销
A.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基础
B.适应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C.促进了欧洲印刷术的进步
D.表明科技进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评估(二)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详解]根据材料“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等文明无一不是在衣耕畜牧的
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戒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可知,古代文明具有相似性:根据“又
带有明显的区城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可知,古代文明又具有多样性。因此,文期发展
具有相似性和地域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提到不同区城文明的共同点,没有体现文化交
流,排除B项;材料体魂了明发展具有相似性和地域性,“和平性”和“连续性”在材料中并
未明确提及,排除C预,:材料中并未提及所有的人类文明都诞于大江大可流域,表述过于
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2、详懈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是将地中海:两河流峨、尼罗河流城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
一在一起的帝国。在不新地对外扩张中:罗马不但使这些孤立的议明在传统轨道上继续
发展,还促进它们同拉丁文明顺利嫁接,催生出具有强大活力的新文明"可知,在罗马帝国
不断地对外扩张中将很多区域文明连在斗起,促进町环同地区的文明交流,C项正确;材
料无法得出对外扩张有助于形成多元的文化政策:排除A项:对外扩张不是人类文明产生
的重要条件,排除B项;材料反映对外扩张推动文明的交流,而不是文化掠夺,排除D项。
故选C项。
3、[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材料图片反映宁不同区域文朗的成果不同地区的文朗具
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文明的多元发展B项确;图三为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不
屈于海洋文明,排除A项:古代交通不便,术同文明之间交流颜繁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图
二和图三不属于建筑,无法说明古代建筑技术篇超,排除D项。:故选B项。
4、C[详解】根据题干“封臣行臣服礼和宜誓效忠后,封君封臣关系就不仅仅裘现为一种忠诚
与否的关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经济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有义务给封臣分配土
地,从而形成校为密切的经济关系,形成较为稳围的效感关系,土地的封赐是维护这种关系
的纽带C项正确封原翠效忠、服从于封君俱封臣又可以赐承下级土地这两者之间构
成另:一级封看与封臣的关系,因此上一级封君无权管锫封原的封臣,但材料信息设有提及
这一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封君与封禹之间契关系的确立,而结成封君對臣关系的
双方对彼此有相应的义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臣最要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
骑兵役,如果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华!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
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必务,但材料没
有提及两者之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B项:林料信息没有提及封君封臣制的严格的
等级,材料反映的是形成了以经挤为纽带的数忠哭亲,排除D项。故选心项。
5、B[样解】依据表格“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学科教师火数情况表”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
大学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篇要,设置了法学"“医学”等专业学科,B项正确;1348年和
1362年,“神学学科的敏师人数分别为32人和25人,说明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仍受基
督数会的影响,排除AC项;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表格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
选B项。
6、.C【详解】根据题干“14世纪中叶以后,當裕农良通过承粗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
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桌中起来,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