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训练卷
一、积累运用(共31分)
1. 学完本单元,同学们为自己的童年时光写下留言,请阅读留言,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回首童年时光,每次看着父母与我的合影,看着自己从刚出生到长大,总是令我心生感概。
◆朋友之间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分歧,现在想想,总是为自己当初的幼稚而感到惭愧。
◆我永远都忘不了学识渊搏、态度和ǎi的金老师,她是我最躬敬的老师!
◆还记得那年校运动会上,赛场上选手们迈着轻捷的步伐迅速地奔跑,紧张地交棒;看台上同学们山呼海啸,一齐起身为他们呐喊加油;操场边负责保护的同学也跑得大汗lín lí,脸上像zhàn开的小红花。那种团结一致的感觉真好!
(1)给留言中的加点字注音。(3分)
分歧( ) 幼稚( ) 轻捷( )
(2)根据留言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3分)
和ǎi( ) 大汗lín lí( ) zhàn( )开
(3)留言中有三个错别字,请用正楷将正确的词语写在下面方格中。(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天前来参观大熊猫的游客络绎不绝,津津有味地听讲解员讲述大熊猫的习性和故事。
B.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群山峻岭间。
C.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D.秋高气爽,天安门广场上各色菊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3. 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就看怎样对待困难,是退避三舍呢?还是迎难而上?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4. 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补写句子。(3分)
革命先烈们,是你们用肉体,筑起了祖国的城墙;是你们用鲜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小文经常向父母抱怨:没有独立的学习环境,没有老师的专门辅导,不知道怎么学习更有效。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帮助小文解决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乙】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能倍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下帷绝编: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刻苦。
5.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词义
不亦说乎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1)说:______________
温故而知新 联系语境 (2)故:______________
患记问不若人 利用词典:①如同,像;②比得上;③代词,你,你的。 (3)若:______________
迨能倍讽乃止 课内迁移: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4)乃:______________
6.【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B.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C.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名著阅读。(3分)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无常”是民间传说中“勾摄生魂的使者”,令人闻之色变。然而,鲁迅记忆中儿时家乡迎神赛会上的“活无常”却风趣幽默、亲切平易,这是为什么?其背后有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学阅读其实就是“共情”。作者通过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大多不是直接抒情,往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其实就是文学阅读共情的三个层次:字面意思,景物画面,意境的塑造。
①让人阅读时脑海中浮现出这些画面
②并在意境中自己感悟
③进而营造一种氛围——也就是意境
④令读者沉浸于这意境中
⑤用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画面
A.⑤①③④②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①④⑤ D.⑤③②①④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10. 七年级(1)班将要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栏目】下面的诗句与文题分别出自校刊的两个栏目,请你根据所给内容的共同点,用四字短语分别拟写这两个栏目的名称。(2分)
栏目一: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栏目二:《游子吟》《金色花》《秋天的怀念》
栏目一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卷调查】有小组在学校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分)
年级 课外阅读时间 阅读报刊 阅读名著 阅读网络流行小说
七年级 每天2小时左右 55% 20% 25%
八年级 每天1.5小时左右 44% 22% 34%
九年级 每天1小时左右 30% 24% 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小宁同学在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她积极地阅读名著。(2分)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写通知】 班委会邀请了西安市作家协会的吴老师于11月15日下午两点到学校报告厅做“阅读·成长”主题讲座。下面是班委会撰写的通知,其中在内容和格式上都存在不当之处,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4分)
通 知
为提升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我班特邀请西安市作家协会的吴老师到学校做“阅读·成长”主题讲座。请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于11月15日下午两点准时聆听讲座。
2024年11月13日
七年级(1)班班委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29分)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
《论语》三则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你。③愤:憋闷,从中渴望通达而未能实现。④悱(fěi):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说出来。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 分)
(1)举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2)诲 女 知 之 乎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这三则语录分别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孔子从哪两个方面回答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回答的目的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6分)
老师,我出彩了吗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生,我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的班的孩子的读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条幅“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前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写的散文诗集。”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随后,“啪啪啪”,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的态度马上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做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课堂纪律明显好转。班级的大树上长出了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我写的散文诗集也在班级里随处可见。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做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儿。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了。”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您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几乎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是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地把糖纸撕开,把泡泡糖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笔,拉住他的手问:“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我在湖边散步,风从湖畔的大树的树梢拂过,大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热得像个蒸笼,闷得人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去了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了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上身弓成了90 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杯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缭绕,慢慢向上、向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向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郑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此时,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他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起一本我写的散文诗集递给他说:“孩子,你出彩了,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有删改)
16. 根据文意,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4 分)
文章情节 李东不爱学习 (1)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过 (3)
“我”的心 理感受 忧心 感动 (2) (4)
17. 请按要求赏析句子。(4 分)
(1)风从湖畔的大树的树梢拂过,大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了天真的笑容,他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选文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说说你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文章以李东的变化为线索,反映了关心、鼓励、赞赏能使人进步的主题。
B. 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如课堂纪律的前后变化,突出了奖励的作用。
C. “我”采用了奖励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上的很多孩子都有所转变,只有李东没有变化。
D. 文章第②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四、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原色能调配出飞瀑流岚、落霞孤鹜、星辰大海……人生也需要三原色调配出青春的色彩。你会用哪三个关键词作为你人生的底色?
请以《青春“三原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不少于5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 qí zhì jié (2) 蔼 淋漓 绽 (3) 慨 博 恭
2. C 【解析】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与语境不符。
3. C 【解析】选择疑问句,只在最后加问号,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4. 示例:染红了五星红旗 是你们用英魂 创造了美好的今天
5. (1)同“悦”,愉快 (2)旧的知识 (3)②比得上 (4)才
6. C
7. (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了。
8. ①“活无常”这个形象深受民众喜爱,因为当时的社会体制下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惩罚,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②这一现象背后体现了普通百姓寄希望于鬼神的无奈,表达了鲁迅对“活无常”的敬意
9. A
10. (1)栏目一名称示例:思乡情切
栏目二名称示例:母爱深深
(2)示例:①随着年级的升高,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②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网络流行小说和名著的学生越来越多,阅读报刊的学生越来越少。
(3)示例:小宁,名著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我们还可以在名著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4)①内容上,没有交代讲座的具体地点,应在“下午两点准时”后加上“到学校报告厅”;②格式上,日期与署名位置颠倒,应将署名放到日期上面。
11. (1)为什么 (2)因此
12. (1)举 一 隅/不 以 三 隅 反
(2)诲 女 / 知 之 乎
【点拨】(1)根据句意“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的东西”可知,应在“举一隅”之后停顿;(2)根据句意“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可知,应在“诲女”之后停顿。
13.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2)不到他心中渴望通达而自己不能实现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4. 第一则,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孔子认为学习要向别人虚心请教。这两则都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
15.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孔文子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此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6. (1)李东给“我”送糖 (2)惭愧
(3)李东给“我”倒热水润喉 (4)赞赏
17. (1)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晚风吹拂下大树舒展的情态,以景物描写烘托“我”难以平静的心绪,为引出后文“我”对李东的关心与理解做铺垫。
(2)“怯怯地”形象地写出了李东问老师自己是否出彩时紧张害怕的情态,表现了李东也渴望被老师认可的心理。
18. 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实际上指的是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19. 示例:不能。因为原标题中的“出彩”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为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 C 【点拨】根据第⑥段中的“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和第⑦段中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我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可知,在“我”采用了奖励措施后,李东也是有进步的,所以C 项中的“只有李东没有变化”表述有误。
21.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