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需要合理确定解题步骤。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根据条件合理确定解题步骤。
(二)教学难点
能根据新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上节课的例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请学生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从条件出发,先算出第二天摘的个数,再依次算出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摘的个数)
引导学生回顾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强调分析数量关系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新问题
学校食堂买了 20 袋大米和 15 袋面粉,每袋大米 25 千克,每袋面粉 10 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理解题意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学生回答:已知条件有买了 20 袋大米,每袋大米 25 千克;买了 15 袋面粉,每袋面粉 10 千克。问题是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数量关系
(1)提问:根据这些条件,我们可以怎样思考来解决问题呢?
(2)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 “20 袋大米” 和 “每袋大米 25 千克”,可以求出大米的总重量;根据 “15 袋面粉” 和 “每袋面粉 10 千克”,可以求出面粉的总重量;最后把大米的总重量和面粉的总重量相加,就能求出大米和面粉一共的重量。
列式解答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教师巡视指导,选择不同解法的学生进行板演。
解法一:
大米的重量:20×25 = 500(千克)
面粉的重量:15×10 = 150(千克)
大米和面粉一共的重量:500 + 150 = 650(千克)
解法二:
20×25 + 15×10
= 500 + 150
= 650(千克)
回顾反思
(1)提问: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从题中的条件出发,先分别求出大米和面粉的重量,再把它们相加得到总重量。
(3)强调:这种从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1)商店运来 3 箱毛巾,每箱 12 包,每包 20 条。一共运来多少条毛巾?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提高练习
(1)小明家种了 3 行桃树,8 行苹果树和 4 行梨树。桃树每行 7 棵,苹果树每行 6 棵,梨树每行 5 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条件,明确解题思路:先分别求出桃树和梨树的棵数,再相加。
(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业。
(四)拓展应用
有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 8 米,宽比长少 3 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引导学生分析:先根据 “宽比长少 3 米” 求出宽,再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求出篱笆长。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条件,根据条件确定解题步骤,通过先求出相关的中间问题,再解决最终的问题。
四、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环节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例题,唤起学生对从条件出发思考策略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在回顾中再次体会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本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环节
新问题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理解题意环节,培养学生认真读题、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逐步从条件出发,分析如何求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列式解答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回顾反思环节则是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强化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意识。
巩固练习环节
基本练习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练习则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学生更加仔细地分析条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拓展思维。
拓展应用环节
拓展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
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和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升华,加深学生对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这一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复习导入,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在探究新知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分析出解题思路,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条件之间的关系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练习,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环节的设计层次分明,从基本练习到提高练习再到拓展应用,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有时会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复杂问题分析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众多条件中找到关键信息,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总结自己的收获,但部分学生的总结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回顾解题过程和策略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总体而言,本节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提高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