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精卫填海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3 11:3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精卫填海》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精卫填海》是统编教材后的新选课文,是一篇讲述神话故事的文言文,课文选自《山海经》,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仅用35个字,就将这个传奇的神话传说写得非常清楚。它与单元中的其他几篇课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提供了语言范本。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学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鲜明的神话人物的形象,大胆想象神话故事的情节,又为“习作”我和——过一天,“语文园地”神话内容,“快乐读书吧”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做了铺垫。
学习者分析
本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年级文言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学习目标确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精卫填海精神的内涵。 3.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5.体会精卫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精卫填海精神的内涵。 难点:体会精卫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评价设计
以下是对学生精卫填海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1. 问答应对:教师将根据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精卫填海故事的理解程度。具体指标包括对故事背景、主题、寓意的理解以及问题的回答情况。 2. 小组活动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参与度。指标包括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尊重并听取他人的观点、是否能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任务等。 3. 创新思维: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成果,评估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标包括是否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故事、是否能运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独特的观点等。 4.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对于精卫填海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指标包括学习是否认真投入、是否能坚持不懈地完成任务、是否具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等。 在整个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将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并鼓励他们从中汲取正能量。为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将采取以下支持措施: 1. 提供额外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师将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和视频等学习资源。 2. 组织互动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理解,鼓励学生们互相学习和互相启发。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炎帝 少女 溺水 返回 衔接 精卫 堙 曰 2、回顾内容: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游东海、溺不返、衔木石、堙东海。 3、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精神吧! 板书:13、精卫填海学生活动1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造句 回顾内容 齐读课题活动意图说明:本节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字词,然后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品读感悟教师活动2 (一)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1、出示课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反馈: (1)出示句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词意: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之:的。 少女:小女儿。 曰:叫。 句意: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2)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词意: 游:游玩。 溺:溺水,淹没。 返:回来。 故:因此。 为:化成。 句意: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身为精卫鸟。 (3)出示句子: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词意: 衔:叼。 以:用来。 堙:填塞。 句意: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读文言文,结合注释及句子意思,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是谁?炎帝的小女儿。 (2)精卫的原名是什么?女娃。 3、女娃是怎么化为精卫鸟的?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精卫是怎么填海的?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常”字表现了精卫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 6、交流讨论: A、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女娃去东海游玩时,被淹死。她不甘于被海水淹死的命运,精魂化鸟,誓将东海填平报仇,同时也是替人类除害造福,不让大海再夺去其他人的生命。 B、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 精卫不能把大海填平,因为: (1)东海那么浩瀚,而精卫那么渺小,并且填海的木石也很小。 (2)神话反映的是上古人民美好的愿望,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是人类无法战胜自然,只能将愿望付诸神话之中。 C、你从精卫身上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伟大精神。 7、想象说话: 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亿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8、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来人们常用来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9、思考: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呢? 预设: 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坚持不懈、不放弃的时候。 一件事情很难办成,却依然坚持去办的情况下。 (根据精卫填海你想起了什么生活中的事例?) (三)写法借鉴  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精神,指的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呈现人物的意志或精神。这篇古文借描写女娃淹死在大海里化作精卫鸟复仇的故事。抒发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洪水的决心和毅力。 (四)知识梳理 精卫填海 身份:炎帝之少女 名字:女娃 遭遇:在东海游玩溺亡 结局:衔木石填东海 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学生活动2 指名读 齐读 小组讨论 指名读 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句子意思 指名读 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句子意思 自由读 读后思考 齐读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说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说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说 想象说话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说 小组交流讨论 指名说 学习写法 学生梳理知识 活动意图说明 本部分为品读感悟,主要抓住重点的字词和句子对文章进行理解,结合图片、知识链接等资料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细致的感悟,重点语段重点朗读,多读,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深意。最后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梳理的层次感知课文内容。 环节三:拓展阅读,完成练习教师活动3 1.课件出示: 精卫本来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是个没成年的小姑娘。中原人把孩子叫做“娃”,这个小姑娘,大伙儿都叫她“女娃”。 炎帝不但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因此,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神农”。有时候,人们把他的两个名字连起来,叫他“神农炎帝”。神农炎帝的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他就要到东海去指挥太阳升起,一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 女娃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爸爸不在家,她就自己玩。她常常穿着一双小红鞋跑到田野里,把很多花插在自己头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田野里看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高高兴兴地沐浴着阳光,欣赏着周围的一片生机。 万物在阳光下生长,鸟兽在阳光下欢腾,她感到很自豪,因为大地的光明和温暖是她爸爸带来的。 有时候,她跑到东海边上去看日出,当她看到霞光万道、光芒四射,一轮红日从海面上跳出来的时候,她喜欢极了。因此很想去看看东海以外太阳升起的地方。 可是,女娃太小,炎帝不能带她去。因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东海以外几亿万里的“归墟”,那地方很热很热,小孩子受不了。 女娃老是因为这件事生气。神秘的归墟太吸引人了。 有一次,她不听话,等爸爸走了以后,自己跳到东海里向归墟游去。 游啊,游啊,起先她很快活,游得很起劲。后来越游越远,不料,一阵风浪袭来,把女娃吞没了。 女娃沉入了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可是,女娃的精魂没有死,她恨海中的恶浪,她的精灵化作小鸟,头上的野花化作脑门的花纹,脚上的小红鞋变成了红爪,她发誓要填没东海! 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卫就和海燕结成配偶,繁衍后代,让自己的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以继续填海的事业,直到把大海填平为止。 精卫和海燕生下的孩子,雌的就像精卫,雄的就像海燕。 精卫鸟一刻不停地从西山衔来石子和树枝,往东海扔。早也扔,晚上扔,今天也扔,明天也扔,即使遇到狂风暴雨,它也在风雨中穿行。有时候,它离水面太近了,海上的恶浪又一次把它吞没,可是,它仍然不罢休,还有新的精卫鸟继续来填海。 精卫填海的事惊动了天神。水神共工很佩服精卫的精神,于是就降下洪水,把高原上的泥沙冲进大海,把海水都搅黄了。于是,人们把东海北部发黄的海域叫做“黄海”。 共工降下洪水,也为天下带来灾难。 这就发生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这是后话。 当大海发觉自己真有被填平的危险时,赶紧采取措施,把那些泥沙用潮汐推向岸边,泥沙在岸边沉淀下来,就形成了海涂。海涂厚了、大了,人们就把它匡围起来,改造成良田。 人们忘不了这片土地是精卫填海而来的,就教育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爱鸟、护鸟,学习精卫精神,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3.关于锲而不舍精神的成语或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生活动3 自由读文,思考:说说你所理解的精卫填海的精神。 互相交流,说说你所理解的精卫填海的精神。 积累名句 活动意图说明 本环节是拓展阅读,重点还是阅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堂小结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身份:炎帝之少女 名字:女娃 遭遇:在东海游玩溺亡 结局:衔木石填东海 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课堂练习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2.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游泳溺亡)而填海 ,用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填平(东海)的故事。表现了精卫(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精神。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特色教学资源通常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学校长期积累和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独特的课程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设备或特定的教学环境等。 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也不同。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多媒体素材可以重复使用和更新,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备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实践需要,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教学反思与改进
《精卫填海》是一篇经典的古代神话故事,它描绘了精卫鸟执着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古典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 在本次教学中,我试图达到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精卫的精神,并能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我认为,我大部分时间都成功地实现了这些目标。我注意到,学生对故事情节很感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然而,对于精卫精神的深入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较好地理解精卫的形象和故事背后的意义。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古典文化的背景和精卫填海所寓意的深刻含义还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教学改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精卫精神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精卫的形象,探讨她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动机。将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来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同时,我也将利用课堂讨论和反思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精卫填海这一主题的理解。总的来说,《精卫填海》的教学过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既帮助了学生理解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也引导了他们对道德情感和坚韧不拔精神的理解。然而,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理解能力,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