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通过相关史实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提升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高尚情操。
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内涵。
了解第一国际形成的史实,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
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与恩格斯
1.马克思的生平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844年8月,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此后并肩战斗终生。主要著作有《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1883年在伦敦病逝。
2.恩格斯的生平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卡尔·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趣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3.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
①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③1849年,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活动
马克思与《莱茵报》
马克思和恩格斯会见
马克思、恩格斯同工人交谈
①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镑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亚尔伯特亲王的收入是104镑20先令,而千百万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两三个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 1先令等于12便士)
材料二:一位政府巡视员这样描写拉斯哥的工人区“房屋肮脏、潮湿、破陋到马都不能拴在里面”。
一个英国资产阶级家庭庆祝生日的情景
②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③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极力主张建立一种共同劳动理想平等的社会制度。
设想出人人平等的“农工协作社”,多次请资本家赞助,但直到他过世,始终没有一个资本家上门。
在美国购买3万英亩土地,建立“新和谐公社”,主张生产资料公有。不久公社瓦解。
④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亚当·斯密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大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组成
目标导学二·《共产党宣言》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手稿
1.背景:
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4.《共产党宣言》内容
① 揭示社会规律:
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② 总结现状: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③ 方法道路: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5.《共产党宣言》意义
目标导学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背景:
建立:
目标:
活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64年,英、法、德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性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
(1)背景: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 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
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也促成了意大利统一。
2.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2)成立:
(3)巴黎公社与第一国际的关系:
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公社的很多领导人都是第一国际的成员。巴黎公社宣告成立时,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和“公社万岁”的口号声。
第一国际的支持
(4)结果: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
五月流血周中的巴黎
这是无产阶级的一次尝试,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①公社的成立具有偶然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斗争经验不足;
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反动力量过于强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不成熟。
空想到科学
理论到实践
理想到现实
一国到多国
新中国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 阶级矛盾激化 工人运动兴起
理论源于实践
实践丰富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
诞生背景:
理论诞生:
指导运动: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且蓬勃发展
第一国际:1864年,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斗争
目的:提高工作、缩短工时等
巴黎公社: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为此后无产阶级运动提供宝贵经验。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显露,
资产阶级残酷剥削无产阶级
课堂总结
课堂训练
1.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据此可知,革命理论主要来源于( )
A.革命实践 B.经典著作
C.经验积累 D.科技创新
A
2.(2023·四川攀枝花·2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B.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C.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D.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3.(2023·山东聊城22)巴黎公社成立时,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民者,不是空谈者,而是劳动的人,真正来自人民的人。”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巴黎公社的( )
A.建立背景 B.政权性质 C.指导思想 D.运行机制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