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3 09: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上14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编入教材,是要让学生牢记祖国过去因贫弱落后而遭受的耻辱,牢记那段中华民族辛酸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文章结构清晰
1.关键词是“毁灭”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开篇就点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连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次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说明圆明园举世无双的价值,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量。毁灭等于不可估量的损失,毁灭前是不可估量的艺术瑰宝、艺术精华,毁灭后地上一片灰烬、一地残垣断壁。
2.毁灭前,是辉煌
课文写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三个方面:布局、建筑、收藏。圆明园实在是美,布局大气又精致,建筑精美有特色,收藏的文物年代久、物品多、内容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是这样的圆明园啊!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怎能不为祖国有如此光彩照人、完美无缺的皇家园林、艺术博物馆而感到骄傲?
3.毁灭时,是兽行
课文以概括的语言准确地写出了圆明园被毁的过程:时间上,1860年10月6日—19日,短短十余天;范围上:能拿得动的,能搬运的,运不走的;手段上,掠走、搬运、破坏和毁掉、放火。明目张胆的抢掠和破坏,这就是侵略者的丑恶面目:野蛮——侵入、闯进、掠走、搬运、破坏、毁掉、放火;贪婪——凡是、统统、实在;无耻——任意、销毁罪证、奉命(说明不仅仅是亲手抢掠放火的侵略者,还包括那些幕后的没有亲自到圆明园来的侵略者,也就是说,毁灭圆明园是侵略者上上下下共同的罪行)。
4.毁灭后,是灰烬
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啊!所有的奇珍异宝,荡然无存。哪怕是断壁残垣,也布满了烈火焚身的裂纹!课文在圆明园的辉煌化为一片灰烬后戛然而止。灰烬无言,读者内心却有无数的疑问和呐喊:这是光天化日之下发生在一个泱泱大国的真实一幕吗?政府哪里去了?民众哪里去了?
(二)课文语言简洁准确
第1自然段用关联词“是……也是……”和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写出了作者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之情,奠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则用短短三句话,清楚地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和组成,让读者从宏观上了解圆明园。第3自然段用对举的手法,介绍了圆明园中各式各样的建筑,每组建筑风格相对,语言极其精美。第4自然段用过渡句“不但……而且……”进一步阐明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照应开头“不可估量的损失”。第5自然段准确讲述了侵略者的暴行,以及圆明园被毁灭的命运。“就这样”三个字表面似乎平静,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惜、愤怒和不可置信。
(三)课文插图极具代表性
课文插图是圆明园大水法残存的遗址。大水法是当年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位于长春园北部,是中西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但现在只留下布满焚烧裂纹的大理石石柱,默默站立,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化的滔天罪行。
(四)课文主题意义深远
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编排了三首诗歌,分别是闻一多《七子之歌》的《澳门》和《香港》,还有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77名青少年代表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节选,描述了南京大屠杀之前南京的自然风光与优美环境,讲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课文以及阅读链接的资料告诉我们,当一个国家被侵略,不仅美好的事物会被毁灭,侵略者还会掠夺我们的资源,屠杀我们的人民。为什么会被侵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起自强之心,使祖国一代又一代少年牢记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建设积极进取的“少年中国”,是免遭毁灭的强国之道。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读懂课文内容,借助插图以及相关资料理解文句、词语。
(4)体会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圆明园毁灭之间的联系,培养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梳理文章内容与结构,结合资料,进一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与“圆明园昔日辉煌”之间内在逻辑联系,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基调。
2.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用对举的手法写句子。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写圆明园辉煌的内容,体会课文内容内在逻辑与情感联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课堂行为】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体会到清代诗人龚自珍对清政府高压统治的不满,大声疾呼社会需要改革,需要任用各种各样的人才为国家为民族出力,那是在1839年。
遗憾的是,傲慢自大的清政府听不到有识之士的声音。在对内高度压制、对外闭关锁国的反动统治下,西方列强侵略了这个衰弱的老朽帝国,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至暗时刻来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座皇家园林的遭遇就是当时整个国家民族遭遇的缩影。今天我们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其中“毁”字是要求书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的书写。我们来看关于微课小老师带来的关于“毁”字的知识。(学习“毁”字微课。)请同学们在本子上认真书写一遍。反馈写字情况。
3.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什么想问的?
【学生学习活动】
1.了解背景,尤其是本单元关于清代的事件与文章,从时间轴清晰地感知近代国家民族的危机。
2.读课题,学习“毁”字字理微课,书写“毁”字。
3.针对课题质疑。(预设:为什么写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设计意图】1.时代背景是学生体悟情感、理解课文的关键知识。用时间轴把本单元关于清代的文章清晰地呈现出来,除了了解背景,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当时文人的报国之志。
2.“毁”字微课从字理上诠释了题目的意义。
环节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
【教师课堂行为】
1.请同学们先自己学习课文。(出示学习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学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同桌合作的方法识记生字。(3)思考: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自学,巡视。
3.检查自学。
(1)读词语。
想一想,这里的词语为什么分为3部分?
(2)按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按要求自学课文。
2.读词语。读正确,思考词语为什么分为三部分。
3.按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预设: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的布局巧妙。
(3)圆明园建筑宏伟。
(4)圆明园文物珍贵。
(5)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读准字词是基本功。考虑词语为什么分三部分,是为梳理课文结构作铺垫。
环节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意思
【教师课堂行为】
1.回顾课题质疑。刚上课读课题时有同学提问为什么要写圆明园的毁灭,你觉得课文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出示学习活动二: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2.指名读。你的语调为什么如此沉重?(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你觉得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预设:不仅无法计算,连估量都无法做到,因为这损失实在太大了!)
(点出雨果的名言。)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是法国人心目中的圆明园的价值!全法国所有馆藏都无法与圆明园的价值相媲美啊!
4.再读第1自然段。
【学生学习活动】
1.回顾问题:为什么要写圆明园的毁灭?
2.读第1自然段,感觉一下自己的心情,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
3.体会重点词语“不可估量的损失”。
4.读读雨果的话,初步感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5.再读第1自然段,领悟课文情感基调。
【设计意图】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是关键,难点在于“不可估量”。用雨果的话来点出“不可估量”的涵义,同时点明损失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环节四: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侵略者的丑恶,读出心情
【教师课堂行为】
1.160年后的今天,我们就来直面圆明园到底是怎样毁灭的。(出示学习活动三:读第5自然段,体会自己的心情。)
2.研读。课文语言简洁,但是准确到位。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描述的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预设:野蛮——侵入、闯进、掠走、搬运、破坏、毁掉、放火
贪婪——凡是、统统、实在
无耻——任意、销毁罪证、奉命(这个词说明不仅仅是亲手抢掠放火的侵略者,还包括那些幕后的没有亲自到圆明园来的侵略者,也就是说,毁灭圆明园是侵略者上上下下共同的罪行)
3.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愤怒、悲哀、恨不得……)请你朗读,把你此刻的愤怒与悲哀表达出来!
【学生学习活动】
1.读第5自然段,体会自己的心情。
2.认真研读文句,从中体会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无耻。
3.体会情感,再次朗读。
【设计意图】圆明园的被毁过程,作者用了简洁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描述。引导学生从文句里体会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环节五: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教师课堂行为】
出示学习活动四。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从课文真实简洁的语言中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现在,让我们沉下心,拿起笔,认认真真书写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瑰宝之一——汉字。(完成书写字词的练习)
2.我们学习的是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间部分写的是圆明园没有被毁时的情况。这部分内容我们下节课学习。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3.建议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
【学生学习活动】
1.认真书写字词。
2.回顾课文结构。
3.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4.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
【设计意图】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态度,认认真真书写汉字。牢记国耻,是为了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1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布局 建筑 文物
5 毁于英法联军之手
第2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给三个自然段起小标题,自主研读
【教师课堂行为】
1.同学们,上节课布置了大家去搜集圆明园的资料。现在请简单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
2.课文2、3、4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辉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起个小标题。
3.接下来我们研究课文是怎么把圆明园这三个特点写出来的。(出示学习活动一)请同学们自主研读,在旁边谢谢批注。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重点研读。
【学生学习活动】
1.简单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从而说出圆明园的一个特点。
2.快速默读2、3、4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起小标题。(预设“布局巧妙”“建筑宏伟”“文物珍贵”)
3.自主研读,重点研读其中一个方面,做好批注。
【设计意图】为学习“圆明园的辉煌”作一定的铺垫。理清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圆明园当年的辉煌。给予学生自主研读的机会,写写批注。
环节二:交流2、3、4自然段的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课堂行为】
学习活动二:交流圆明园的辉煌。
1.交流第2自然段。
(1)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介绍了什么?(圆明园的位置和布局)
(2)抓住写特点的词,说说给你的感觉。(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3)PPT出示“布局示意图”,体会“众星拱月”。
(4)朗读。师接读:“这样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在短短十余天里毁灭!”
2.交流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建筑?分别有什么特点?(PPT出示图片帮助体会课文所描写的特点)
(2)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标点上的特点?对了,第一句里出现了四种建筑,分为两个分句,其中每个分句里描绘的建筑特点是相对的。(体会语言特点:对举的手法)
口头练习:用对举手法说一说圆明园被毁前和被毁后的情形。
(3)朗读。师接读:“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英法联军在短短十余天里毁灭!”
3.交流第4自然段。
(1)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请同学们找一找,圆明园珍藏的历史文物有什么特点?
预设:“上自……下至……”——时间跨度大;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种类多。
(2)圆明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朗读。师接读:“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被英法联军在短短十余天里毁灭!”
【学生学习活动】
交流从课文语言里体会到的圆明园的特点,借助老师提供的图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用朗读赞美圆明园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通过声音轻重、快慢对比、节奏缓急来展现圆明园的丰富建筑和景观。
【设计意图】沿着语言的描写,观赏当年辉煌的圆明园,通过朗读表现情感的变化。
环节三:回读1、5自然段,体会写“辉煌”的意义
【教师课堂行为】
1.同学们,越是美好的事物,人们越是喜爱,在面对美好的事物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呵护它。可是,当年的侵略者英法联军却不是这样。我们痛恨他们这种禽兽不如的暴行!再读第5自然段。
2.越是美好的事物,被毁后越令人痛心。美好程度多深,这份痛心有多深。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啊,就这样化为灰烬。再读第1自然段。
【学生学习活动】
在老师的导语指引下,回读第5、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那份愤慨、痛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领悟写“圆明园的辉煌”的意义所在。
环节四:拓展阅读,读“阅读链接”
【教师课堂行为】
学习活动三:拓展阅读。
1.同学们,像圆明园这样的遭遇,在我国近代史上,绝不仅仅只有一次!请同学们看课后的“阅读链接”。自己读读阅读链接里的文字,结合注释理解作者的情感。
2.PPT出示“阅读链接”里“国耻”事件的时间轴。说说自己的感受。(落后就要挨打)
【学生学习活动】
1.读“阅读链接”,用朗读表达出心情。
2.了解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设计意图】以文化人,以读悟情。
环节五:课堂小结,单元整合
【教师课堂行为】
1.同学们,国家强才能百姓安,国家强才能守护我们的成果。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建设强大祖国的责任在我们每一个少年肩上!我们有幸生在强大的中国,这是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幸福。屈辱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要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2.一齐背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3.建议课外观看纪录片《圆明园》。
【学生学习活动】
1.牢记国耻,永远不忘振兴中华。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2.激情诵读《少年中国说(节选)》。
【设计意图】今天学习“家国之殇”的意义,既为当年屈辱的历史而痛心,更为建设美好强大的祖国而努力!
板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毁灭
落后就要挨打!
牢记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