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3 18: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景、视频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问答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列表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问题导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秦朝(学生回答)
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灭亡了,那么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1、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师:出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由此得出秦朝的赋税沉重。
师:继续出示材料:(设计意图:史料研习、论从史出)
A、大修宫殿,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无度,还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即仿效其宫室,在咸阳修筑相同的宫殿,并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后来,更“营建朝宫”,其“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B、阿房(ē páng)宫复原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阿房宫规模最大。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营造一座新朝宫,即阿房宫。
C、建陵墓,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 ——《史记·秦始皇本纪》
D、修长城(展示相关图片)
四则材料进一步得出秦朝徭役、兵役十分繁重。
师:出示秦朝人口比例图(图表法),进一步诠释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的繁重。
出示情景引出第二个问题——严苛的刑法: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 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刑法严苛
师:讲解秦朝刑法的种类和残酷:
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
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
秦法还规定:族诛(一人犯法,罪及三族),连坐(一人犯法,邻里连坐)等。
师:出示两则材料(展示图片)进一步阐释秦朝刑法的严苛。
材料一:(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始皇)乐以刑杀为威。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3、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师:出示材料: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根据PPT讲解指鹿为马的故事。
师:总结秦的暴政:1、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2、刑罚严苛,4、秦二世的残暴
师:展示秦的暴政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暴政当时的人应该怎么办?
——反抗(引出第二个问题农民大起义)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师:根据课本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有两个阶段,即前期和后期,前期是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后期是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
前期:陈胜 吴广起义
师:根据课本、结合PPT引导学生归纳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引导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原因、时间、口号,经过、结果、意义等)
生:结合教材,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
各抒己见: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秦末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导致的)
后期:刘邦 项羽反秦
师:尽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点燃了反秦暴政的熏熏火焰,各地农民继续在为反秦暴政而斗争,刘邦项羽就是他们的后继者。在项羽刘邦的领导下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
师:结合PPT讲解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
师:进一步引出问题1、是谁推翻了秦的主力?2、是谁灭了秦朝?
生: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问题延伸: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师:引导学生回答: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加速秦朝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三)楚汉之争
师:结合讲解楚汉之争的含义: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师:引导学生了解楚汉之争的概况,得出刘邦取胜的法宝——得民心者得天下。
师:考考你——同学们,请结合本课的学习,如果你是刘邦,你怎么去治理国家?
生:自由发挥——善待臣民,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得民心者得天下。
师:想一想——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提出问题,展示表格讲解异同)
(四)课堂总结
师:进行课堂小结——由于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前期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被镇压,后期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最终灭亡了秦朝,刘邦在争夺地位过程中由于善用人才,深得民心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由此我们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善待臣民,政权才能长治久安。
板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严苛的刑法。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末农民大起义
1、前期:陈胜 吴广起义——失败
2、后期:刘邦 项羽反秦——灭亡秦朝(胜利)
三、楚汉之争——刘邦胜利建立西汉。
作业布置
背诵相关要点,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