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共28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共28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4 07: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时期(1919—1924)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战时期(1931—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第 22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治、经济)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5年7月1日,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个大军阀)。
1926年12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这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汪精卫与蒋介石
南京
蒋介石
武汉
汪精卫
广州
汪精卫
(1)时间:1928年
(2)对象:张作霖
(3)过程: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
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日本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改旗易帜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
(4)结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why?)
国民政府北伐(时间、对象、过程、结果)
合作探究:为何国民政府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929.3
蒋冯战争
中原大战
蒋桂战争
1929.5
当时国民党内部仍旧存在各派军阀混战,
在政治上也出现一些政派组成的反蒋联合。
1930年5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由于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史称“中原大战”。双方参战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中原大战是中华民国建立后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国民革命时期北伐 二次北伐
目的
对象
结果
主体
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统一中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共两党
打倒张作霖
张作霖
形式上统一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
P134【思考点】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和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治、经济)
原因:
表现: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除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化学、橡胶、搪瓷等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不等于健康发展。民族工业因为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政局: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民众: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政策: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农业、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
财政金融:通过改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实行币制改革。
只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这些条约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更没有使中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
外资企业的冲击;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压榨民族资本主义。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火柴大王刘鸿生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合作探究:虽然说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确实在夹缝中发展,为什么呢?
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陈果夫、陈立夫)
四大银行:指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政治:
经济:
外交:
小结——
形式上统一,新军阀混战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依靠帝国主义,艰难中生存
国民党对中共的政策?
“兹特重颁赏格,如前方剿匪各部队及各县警队,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
——1930年7月28日 《江西民国日报》
面对国民党政府行为中共的选择?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联合群众走武装反抗之路
南昌起义(1927.8.1)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发动武装起义——中心城市起义(学习苏俄地城市中心论)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会址
毛泽东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斗争的需要,响亮地提出:“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指湖南中共组织向国民党妥协,遭遇屠杀),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中国革命理论和斗争方式的巨大突破。
——邵建斌《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来历与演变》
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内容:
意义:


长沙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
内容:进攻长沙受挫,召开会议改向山区进军。
意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秋收起义(1927.9)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材料: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开辟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结合本国国情)
内容:
意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拓展补充:“工农武装割据”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斗争方式)和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三者结合起来的道路。
原因:
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
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 农民阶级占主体,是革命的主力军。
意义:
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
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在新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推动理论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政权建设
经济建设
武装斗争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
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四次粉碎国民党“围剿”。
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建立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性质: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为反“围剿”奠定人力基础。
(三)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性质:工农革命政权。
意义:正式建立与国民政府相对峙的红色政权,利于革命形势发展。
三、红军长征(1934.10.17——1936.10.22)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因:
意义:
过程/路线: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经过长征锻炼和保存下来的革命骨干,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内涵: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②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意义: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②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的错误;
改组中央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重点讲解:遵义会议
革命活动 方式 结果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照搬苏联城市中心道路 失利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中国国情 发展
前四次反“围剿” 据实际情况,打游击战 胜利
第五次反“围剿” 照搬苏联,打正规战 失败
长征之初 “左”倾逃跑主义错误 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与其后的长征 根据中国革命实际 胜利
启示: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必须走向农村,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小结——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经济
政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宁汉合流
继续北伐
东北易帜
民族工业发展
官僚资本膨胀
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武装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长征
八七会议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遵义会议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对峙
新的革命道路
—伟大的战略转移
课堂小结
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又称“土地革命时期”)
当堂训练
C
1.(2024·南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提出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以实现“民族再造”;梁漱溟指出挽救农村衰败,不在于向西方学习,而在于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实业家卢作孚倡导“乡村现代化”,将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这三种思想共同反映出当时( )
A.社会各界充分重视农村发展
B.国共两党寻求农民支持
C.民族复兴亟需加强乡村建设
D.学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 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提倡振兴乡村,据所学可知,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断遭受列强奴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提倡振兴乡村体现了对民族复兴的思考,民族复兴亟需加强乡村建设的说法符合题意,C项正确;“各界”“充分”,夸大了材料主张,材料中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不能代表社会各界,排除A项;材料未从政党角度出发,三人也不是国共两党代表,排除B项;梁漱溟主张里没有强调农业生产,他主要从文化角度谈振兴农村,排除D项。
D
2.(2024·重庆)如表所示,为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的部分法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时间 内容
1930年 关税自主权成功实现,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制定海关进口新税则,分12级按物品性质,分别征收5%至50%的进口税。
1931年 公布《盐法》,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任何人不得垄断,废弃了两千多年的食盐专卖制。
1934年 下令废除全部厘金制度,规范市场流通。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密切
B.官僚资本规模化经营受重视
C.政府扫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现关税自主权,重新制定海关税则,公布《盐法》,废弃专卖制度,废除厘金制度,规范市场流通,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同时也改善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重新制定海关进口新税则,没有体现是否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密切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采取措施规范市场流通和市场经营行为,没有特指官僚资本规模化经营受重视的信息,排除B项;公布《盐法》与废除厘金制度,无法证明政府已经扫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3.(2024·洛阳)1929年10月,在中共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苏区才溪乡创办了油盐合作社、布匹合作社、屠宰合作社等。“货缺时,红军家属先买,社员后买,非社员再后买。”“货价,红军家属照市价减百分之五,社员不减。”这些消费合作社的成立( )
A.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C.促进了土地革命任务顺利完成
D.粉碎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A
[解析] 为了扼杀红色政权,国民党对苏区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消费合作社,从白区购进食盐、布匹等军需民用物资,这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项正确;“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成立消费合作社,属于商业领域,与土地革命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经济举措,而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主要依靠军事斗争,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