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刷题补漏】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备战期中
易错精选(一)80题26考点
本练习训练范围:浙教版八上科学1章(第2章在后续)
一 水体的分类和比例
1.(2021八上·金华期中)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D。
2.(2023七下·宁波期中)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水以固体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
C.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均匀
D.人类常改变水汽输送来影响水循环
【答案】B
【详解】地球上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A错误;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B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C错误;水汽输送环节受盛行风带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误。故选B。
二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2021八上·温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C 。
(2)南水北调工程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图中字母)。
(3)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地球引力和 。
【答案】(1) 降水 水汽输送
(2)E
(3)太阳辐射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及水循环的动力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详解】(1)读“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可知水循环的环节A为水汽蒸发、B为降水,C为水汽输送、D代表降水、E代表地表径流、F代表下渗、G代表地下径流、H代表水汽蒸发(植物蒸腾)。
(2)由图及所学知识知,南水北调工程属于水循环中的E地表径流。
(3)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地球引力)。其中太阳辐射主要表现在水汽蒸发上,重力作用(地球引力)主要表现在降水上。
三 水资源的分布
4.(2021八上·期中·专题)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 30.0600% 0.2600% 0.033% 0.0060% 0.0370% 0.0032%
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答案】C
【详解】A、图示中的97.5%咸水大多存在于海洋中,陆地上也有咸水湖,故A错误。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但含量比咸水少得多,故B错误。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故C正确。
D、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D错误。
故选C。
四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5.(2023八上·金华·期末)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提倡人人争当生命之源的“呵护者”,人人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世界水日所倡导的是( )
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 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 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
【答案】D
【详解】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符合节约用水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合理利用了水资源,符合节约用水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可以减少水的浪费,符合节约用水的理念,不符合题意;
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破坏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不符合世界水日倡导的保护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B.水是生物生存必需的基本物质,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要2.5升水
C.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几乎不参与水循环
D.要加强保护河流湖泊,因为这是人类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资源
【答案】B
【详解】A、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故A错误。
B、水是生物生存必需的基本物质,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要2.5升水,故B正确。
C、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冰川水,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参与水循环,故C错误。
D、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D错误。
故选B。
五 电解水实验
7.(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加导电性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详解】
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A、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说法正确;
B、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说法正确;
C、硫酸在水能离解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纯水几乎不导电,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加导电性,说法正确;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错误。
故选D。
8.(2023八上·期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大涛哥收集了一些气体后断开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源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
B.反应发生前,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随着反应进行,两个反应电极所受到的压强变小
D.左侧气体为氢气,右侧气体为氧气
【答案】C
【详解】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b管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故说法正确;
B、纯水几乎不导电,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故选说法正确;
C、据图可知,电极很细,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小,收到水的压强可以忽略不计,水的多少对电极产生的压强没有影响,故选说法错误;
D、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管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说法正确。
故选C。
六 水的组成
9.(2023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详解】A、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水的电解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
C、水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D、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D。
七 浮力产生的原因
10.(2023八上·台州期中)在太空中,王亚平准备了一杯水,轻轻将乒乓球放进水中,而是稳稳地停在了水中央。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最准确的说法是( )
A.乒乓球的质量为零,重力为零
B.乒乓球没有排开水,水对球没有压力
C.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
D.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的密度小到零
【答案】C
【详解】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所以乒乓球在太空中的质量不为零,太空是失重环境,所以乒乓球不受重力的作用,重力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挤走一部分水,所以并不是没有排开水;由于太空中的水不受重力,所以水对乒乓球没有压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不受重力作用,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所以浮力消失了,故C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水的密度不会因为失重变为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
A.a受到的浮力大
B.a,b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答案】C
【详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木塞a的底部没有水,故没有向上的力,只受到水向下的力,故a不受浮力,而b上下表面都受到压力差,故b有浮力,故C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八 阿基米德原理
12.(2023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某一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长方体物件从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到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起重船受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根据
F浮=ρ液gV排
可知,当物体逐渐浸入水时,物体所受浮力逐渐增大,根据
F浮=G-F
可知,船对物体的拉力逐渐减小,船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等物体全部浸没后物体所受浮力不变,船的浮力不变,所以长方体物件浸入水中之前,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长方体物件浸入水中之后,起重船所受浮力是先减小后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2八上·台州期中)将四个物体分别放入四只相同且盛满水的溢杯中,四只小烧杯也完全相同,静止后如图所示。其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由图知道
由和G=mg知道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则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3八上·湖州期中)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水位在A处(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起,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3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质量是2.8kg
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3
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N
④从乙到丙,液面下降了2.5cm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A
【详解】①②③当物体浸没水中时,由称重法可得测力计的示数
F示=G-F浮=18N①
将物体缓慢提出,当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时,排开水的体积减半,浮力减半,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②
②-①得到
当物体浸没水中时,其受到的浮力F浮=10N,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重力
G=F示+F浮=18N+10N=28N
物体的质量
故①②正确,③错误;
④从乙到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减少量等于物体体积的一半,即
烧杯内水面下降的高度
故④正确。
故选A。
15.(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明为了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他将一个所受重力为G且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进行16等分,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挂钩1和2处,如图乙、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F2的值。
(1)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第2条线,其目的是为了只改变长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不改变 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
(2)小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于是他推导出两次实验中长方体所受的浮力相等,则他推导的原理是 ;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还应该增加实验的次数。那么在该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
【答案】 浸入的体积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见解析
【详解】(1)[1]使长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不改变浸入的体积,保证排开水的体积相同都为总体积的一半。
(2)[2]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于是他们推导出两次实验中长方体所受的浮力相等,他推导的原理是阿基米德原理。
(3)[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4)[4]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挂钩1和2处,进入水中至第1(或3)条线,与液面保持相平,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录拉力大小。
16.(2022八上·台州期中)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图。
(1)操作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丁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密度相同时, 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答案】 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丙、戊
【详解】(1)[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10N,对乙中的物体受力分析可知,浮力等于重力减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所以乙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乙浮=G-F乙=10N-8N=2N
(2)[2]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为10N;由图乙可知,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2N;由图丙可知,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4N;由图丁可知,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为4N,发现同种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比较甲、乙、丙、丁可得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液体的密度,即分析比较丙、戊。
17.(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2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求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答案】(1)12N;(2)4.8kg
【详解】解:(1)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受到的浮力为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桶受到的浮力为
桶内鹅卵石的重力为
鹅卵石的质量为
答:(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为12N;
(2)桶内鹅卵石的质量为4.8kg。
九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8.(2023八上·宁波期中)小科通过研究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下列四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是( )
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在铁块浸没前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
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再下移一段距离测力计示数不变
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
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
【答案】B
【详解】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深度改变,排开液体体积也改变,故不能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下移,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故②符合题意;
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不变,下底面深度不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故③符合题意;
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浮沉条件,浮力等于重力,故三个物体浮力相同,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液体密度相同,不同物体深度不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3八上·宁波期中)小云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分析c、d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 ;
(2)分析c、e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云又利用如图乙的装置来测量实验中所用金属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空烧杯漂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水面高度为h1;
②将金属块放在烧杯内,用刻度尺测得水面的高度为h2;
③ ,用刻度尺测得水面高度为h3;
④金属块的密度金属= (用水,h1,h2,h3表示)。
【答案】 无关 排开液体的密度 偏大 将烧杯内的金属块拿出直接放入水中
【详解】(1)[1]分析c、d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在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相同,而深度不同,由称重法测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故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
(2)[2]分析c、e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由称重法测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故分析c、e两次实验得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3)[3]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因物体上沾有水,故测量出的重力偏大,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则测得的浮力将偏大。
(4)在①中,空烧杯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
在②中,烧杯处于漂浮状态,烧杯受到的浮力等于空烧杯的重力与金属块的重力之和,即
两式相减得增加的浮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故金属块的质量为
③[4]为得出金属块的密度,根据,求出金属块的体积即可。在②的基础上,将金属块从烧杯中取出,慢慢放入水槽内的水中,使其浸没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得水面的高度为h3,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④[5]根据可得,金属块的密度为
20.(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F4,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 物重G/N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浮/N 空桶重G0/N 桶与排开水的总重G1/N 排开水重G排/N
a 1.2 0.7 0.5 0.6 1.1 0.5
b 2 1.4 0.6 0.6 1.2 0.6
c 2.4 1.7 0.7 0.6 1.2 0.6
分析表中物体以下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 ;
(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变小,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变大,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FA,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ΔFA △FB(选填“>”、“=”或“<”);
(5)针对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填答案标号)。
A.弹簧测力计 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 A、B 示数的变化
【答案】 F1-F3或F4-F2 相同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 溢水杯中水没有装满 = B
【详解】(1)[1]由图甲可知物体的重力,由图丁可 知物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
(2)[2]由表中可知,物体a、b的实验数据中物体受到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因此可得结 论: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 体所受的重力。
(3)[3]在实验中,若溢水杯没有装满水,造成溢出水的体积小于排开水的体积,则排开水的重力明显 小于所受的浮力(或排开是水没有全部流入小桶 )。
(4)[4]如图2所示,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 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重物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由称重法F浮=G-F'可知 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小, 重物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时薄塑料袋内水的重力越 大,即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越大,薄塑料袋的质 量忽略不计时,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弹簧测力 计A、B示数的变化量相等,即△FA =△FB。
(5)[5]A.由称重法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故A不符合题意;
B.薄塑料袋不计质量,能同步观察测力计A、B 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 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十 浮力大小的计算
21.(2023八上·宁波期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5N
【答案】C
【详解】B.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G=9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拉力F拉=5N,则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F浮=G-F拉=9N-5N=4N
故B错误;
A.由F浮=ρ液gV排 得,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的体积是
故A错误;
C.由G=mg 得,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密度是
故C正确;
D.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0,由 F浮= F下-F上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
F下 =F浮= 4N
故D错误。
故选C。
22.(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逐渐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球未接触到容器底,水未溢出),此时台秤甲、乙示数分别为FNI和FN2,绳的拉力分别为FT1和FT2,已知ρ铅>ρ铝,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N1=FN2;FT1>FT2 B.FN1>FN2;FT1>FT2
C.FNlFT2 D.FN1=FN2;FT1【答案】A
【详解】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则水的质量
G1水=G2水
当实心体积相同的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时
V排=V物
则
V铅排=V铝排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
F铅浮=F铝浮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实心球对水的压力
F向下=F浮
由于台秤的示数
N=G容器+G水+F向下
则两台秤的示数分别为
FN1=G容器+G1水+F1向下=G容器+G水+F铅浮
FN2=G容器+G2水+F2向下=G容器+G水+F铝浮
所以
FN1=FN2
由于实心铅球和铝球体积相同,则根据m=ρV,G=mg可知
G=ρVg
因
ρ铅>ρ铝
所以
G铅>G铝
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浮和悬绳对它的拉力T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绳的拉力为
T=G-F浮
则
T1=G铅-F铅浮
T2=G铝-F铝浮
所以
FT1>FT2
故选A。
23.(2022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的情景,图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牛、2.8牛和2.5牛。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牛
B.物体A的密度为3.2×103千克/米3
C.图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0.3牛
D.图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3牛
【答案】D
【详解】B.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由F浮=G﹣F拉可得
F浮=ρ盐水g V排
物体A全部浸没,所以V排等于V物,则
ρ盐水gV排=G﹣F拉
数据代入上式可得
V排=V物=1×10﹣4m3
物体A的质量
物体A的密度
故B错误;
D.物体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水=ρ水gV排=1×103kg/m3×10N/kg×1×10﹣4m3=1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G﹣F浮水=4N﹣1N=3N
故D正确。
A.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丙拉=2.8N
在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
F=3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
3N﹣2.8N=0.2N
故A错误;
C.由甲、丙
F浮盐水=G﹣F丙拉=4N﹣2.8N=1.2N
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
F支=G﹣F浮﹣F丁拉=4N﹣1.2N﹣2.5N=0.3N
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C错误;
故选D。
24.(2022八上·台州期中)小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由于没有量筒,他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柱状烧杯,分别盛满水和该种未知液体。将一实心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逐渐浸入水和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表面离页面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当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说明圆柱体在该液体中 (填浮沉状态);
(3)该圆柱体的体积为多少 ?
(4)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千克/米3 ?
【答案】 2 漂浮 2×10-4m3 1.5×103
【详解】解:(1)由图知道,当圆柱体没有浸入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4N,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0.4N,所以,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全浸入时)
(2)由图乙知道,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深度为h=1.6cm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F=0N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浮′=G=2.4N
由图像知道知道,圆柱体的高度为2cm,所以圆柱体在该液体中漂浮。
(3)由知道,该圆柱体的体积
(4)圆柱体的底面积
由图乙知道,当h=1.6cm时, F浮′=G=2.4N,即
所以,该未知液体的密度
答:(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2N;
(2)当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说明圆柱体在该液体中漂浮;
(3)该圆柱体的体积为2×10-4m3;
(4)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5×103千克/米3。
十一 浮力大小的比较
25.(2023八上·期中)“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把考察船和铁锚为一个整体,考察船和铁锚的总重力为G,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铁锚受到的浮力F浮1,由于考察船时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
船身受到的浮力 ①
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铁锚受到的浮力,由于考察船是处于漂浮状态,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
所以,船身受到的浮力 ②
图丙中由于铁锚沉底,则铁锚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铁锚受力情况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铁锚受到的浮力、支持力,根据受力平衡可知:
所以,船身受到的浮力 ③
由于图甲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和图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则铁锚排开水的体积
④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⑤
对比以上五式可知,,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6.(2023八上·杭州期中)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物体对杯底有压力。用FA、FB、F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GA、GB、G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G排A、G排B、G排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A<FB<FC B.FA=FB=FC
C.G排A<G排B=G排C D.GA<GB=GC
【答案】C
【详解】ABC.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可知B大于A排开液体的体积,由可知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①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别表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
故AB错误,C正确;
D.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
②
③
④
由①②③④得出
故D错误。
故选C。
27.(2023八上·绍兴期中)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B排开甲液体质量大于小球A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B.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B的支持力
C.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小球A排开甲液体质量小于小球B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答案】B
【详解】A、B两球的质量相同,由G=mg可知,两球的重力相同,即
GA=GB
由图乙可知,在乙液体中,A球漂浮,则
ρA<ρ乙
B球下沉,则
ρB>ρ乙
所以两球的密度
ρA<ρB
由可得两球体积
VA>VB
A.由图可知,B球在甲液体中沉底,B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浮B=G排甲A球在乙液体中漂浮,A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浮A=G排乙=GA
因为
GA=GB
所以
G排甲可知小球B排开甲液体质量小于小球A排开乙液体的质量,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A、B球在甲液体中都沉底,因为
G=F支+F浮
所以受到的支持力
F支=G-F浮
因为
VA>VB
则
VA排>VB排
由阿基米德原理原理F浮=ρ甲V排g可知
F浮A>F浮B
又因为
GA=GB
所以受到的支持力
F支A故B正确;
C.由图可知,A球在甲液体中沉底,A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浮甲A球在乙液体中漂浮,A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浮乙=GA
所以
F浮甲即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球在甲液体中沉底,A球受到甲液体的浮力
F浮A=G排甲B球在乙液体中沉底,B球受到乙液体的浮力
F浮B=G排乙因为
GA=GB
所以G排甲、G排乙都小于同一个值,无法比较其大小,则无法比较小球A排开甲液体质量和小球B排开乙液体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28.(2023八上·宁波期中)A、B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轻轻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
A.两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
B.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排A=V排B
C.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A<F浮B
D.两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pB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A在水中漂浮,则ρA<ρ水,B在水中悬浮,则ρB=ρ水,所以ρA<ρB,故A不符合题意;
BC.由图可知,则F浮A=GA,B静止时在水中悬浮,则F浮B=GB,而mA=mB,则GA=GB,所以F浮A=F浮B,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A=V排B,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hA<hB,由p=ρ液gh可知,pA<p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十二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29.(2023八上·温州期中)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学校科技节开展了制作潜水艇的比赛,某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的潜水艇模型。下列关于潜水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D
【详解】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A错误;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的水将变少,总重力变小,模型将上浮,故B错误;
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小,试管内的水将变多,总重力变大,模型会下沉;此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的,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此时应向外抽气,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让水进入瓶中,使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然后停止抽气,再适当充气,再向外排水使重力等于浮力而悬浮,使潜水艇下潜至更深的位置悬浮,则瓶内气体先减少后增加,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30.(2023八上·湖州期中)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浮力逐渐变大
B.图B中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船体会上浮
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图D中气球上升时,填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详解】A.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则浮力不变,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故A错误;
B.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但海水的密度变大,由可知,排开海水的体积会变小,即船体会上浮一些,故B正确;
C.图C中密度计始终漂浮,浮力等于自身重力,所受浮力大小始终不变,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故C错误;
D.气球上升时,填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其排开空气的重力大于自身的总重力,所以会上升,故D错误。
故选B。
31.(2023八上·温州期中)项目学习小组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能够测物体质量大小的浮力秤。浮力秤制作方法:
①找一个足够长的饮料瓶(瓶身为圆柱体),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里(如图甲)。
②确定零刻度线和测量范围。
③标注刻度线: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放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 ;
(2)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如何确定?
(3)标记零刻度线后,距离零刻度以上10cm处为测量最大值,已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
横截面积为35cm2,则该浮力秤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
(4)最后标注刻度线时,小组成员有三种不同方案,如图乙所示你认为合理的是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
【答案】 使浮力称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里 将制作的空瓶竖直放置在水中,当其在水中静止时,水面所对空瓶位置即为零刻度线 0.35kg 见解析
【详解】解:(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中。
(2)将制作的空瓶竖直放置在水面,当空瓶放置在水中竖直静止时,水面所对空瓶的位置为零刻度线。
(3)饮料瓶排开水的体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道
则该浮力秤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
(4)由于
所以,物体的重力G和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说明所称物体的质量跟标注刻度线成正比,故选C图。
32.(2023八上·杭州期中)某校“制作浮沉子”项目研究小组,发现制成的浮沉子经常沉下去后浮不起来,有待提升改造。
【材料选取】大塑料瓶、玻璃小药瓶、水
【制作方案】在两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小瓶倒扣入大瓶中,拧紧瓶盖,小瓶就能在水中上下运动。
表:小瓶参数
小瓶 A B
质量/g 10 10
内横截面积/cm2 2 2
长度 6 7
材料 玻璃
形状 圆柱形
【扩展研究】项目组同学发现,浮沉子若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沉到一定深度后,不在施力,将此深度称为临界深度。项目组同学利用A、B两个小瓶(规格见表)。研究临界深度h与小瓶内空气柱气柱长度l之间的关系
【交流分析】
(1)在实验中,有的小瓶倒放入水中后直接下沉不会上浮,可通过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小瓶内的水量来解决;
(2)用力捏大瓶时,大瓶内上方气体压强变大,小瓶内气体的压强会 ;
(3)结合图乙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浮沉子中临界深度最大的是 。
【答案】 减少 增大 B
【详解】(1)[1]有的小瓶倒放入水中后直接下沉不会上浮,即小瓶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需要减少小瓶的重力,即减少小瓶中水的质量。
(2)[2]用力捏大瓶时,大瓶内上方气体压强变大,则大瓶内水受到压强增大,故小瓶内气体的压强会增大。
(3)[3]由乙图可知,临界深度h随小瓶内空气柱长度l增大而增大,由选项可知,B选项中浮沉子中空气柱长度最长,所以B选项中浮沉子的临界深度最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2023八上·金华期中)某校开展自制潜水器比赛。图甲为某项目化小组设计的潜水器模型,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内部由工作舱和水舱构成,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注射器与水舱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改变水舱中的空气体积从而改变水量,实现潜水艇的沉浮。
设计要求:
1、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
2、为保证潜水艇正常工作,应尽可能提高工作舱的体积。
(1)如图甲位置,要使潜水器下潜,应如何操作 ;
(2)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0.5kg,体积800cm3。他们设计了四种方案的工作舱和水舱的体积比,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方案 工作舱体积/厘米3 水舱体积/厘米3
1 450 350
2 480 320
3 500 300
4 520 280
(3)图乙为潜水器的横截面示意图。某次潜水器沉浮测试过程中,潜水器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丙。O点开始向水舱内注水,潜水器开下沉;A点向外排尽水舱中的水;B点潜水艇顶端恰好到达水面;C点潜水器弧形部分恰好露出水面;D点为潜水器最后停在水面的位置。请在图丁中画出潜水器上浮过程中浮力随上升位置变化的曲线。
【答案】 见解析 方案3
【详解】(1)[1]如图甲位置,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出水舱内的一部分空气,从而让水舱吸水,增加水舱的水量,使重力大于浮力,实现潜水艇下潜。
(2)[2]实现潜水艇下潜,需要水舱的水重力加上潜水艇自身重力大于浸没时的浮力才行。潜水艇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800×10-6m3=8N
潜水艇自身重力为
G=mg=0.5kg×10N/kg=5N
所以水舱内的水至少为
G水=F-G=8N-5N=3N
所以水舱内的水的体积至少为
为了能够实现潜水艇下沉,水舱的水的体积需要超过300cm3,因此水舱的体积也需要超过300cm3,结合表格可知,最合适的方案是方案3。
(3)[3]从A到B过程中,潜水艇还未露出水面,故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B点开始露出水面,从B到C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由于潜水艇顶部是圆弧形的,若潜水艇匀速露出水面,则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的会越来越快,直到圆弧部分全部露出水面;从C到D过程则是排开水的体积均匀减小,所以浮力也是均匀减小,D点处于静止,之后浮力不再变化,浮力等于潜水艇自身重力。所以画得如下图所示:
十三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点
34.(2022八上·舟山·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答案】D
【详解】A、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但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不一定都会形成溶液,如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错误;
C、肥皂水是不溶于液体的小液滴物质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是乳浊液,错误;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正确。
故选D。
35.(2023八上·台州期中)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醋 C.碘酒 D.矿泉水
【答案】A
【详解】A、肥皂水是不均一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正确;
B、醋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C、碘酒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D、矿泉水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A。
36.(2022八上·台州期中)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里取出10g溶液,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则试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0.1% B.1% C.10% D.不能确定
【答案】C
【详解】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里取出10g溶液,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里,试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C。
十四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37.(2022八上·台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
【答案】D
【详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①错误;
②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合物,故②错误;
③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小颗粒,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故③错误;
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故④正确;
⑤溶液具有稳定性,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故⑤正确。
故选D。
38.(2023八上·台州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答案】C
【详解】A、食盐溶液是食盐的水溶液,食盐是溶质,食盐是固体,错误;
B、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硫酸铜是溶质,硫酸铜是固体,错误;
C、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是溶质,酒精是液体,正确;
D、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蔗糖是固体,错误。
故选C。
39.(2023八上·期中)小江同学做物质溶解性实验时的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不溶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C
【详解】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碘可溶于酒精,易溶于汽油,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碘易溶于汽油,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碘微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汽油,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十五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40.(2022八上·金华期中)海藻酸钠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碘和甘露醇之后的副产物,是一种天然多糖,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海藻酸钠在水中的溶解的较慢,使用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配制溶液,对日常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滨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加入一定量3%浓度的六偏溶液可加快溶解速度。小滨同学按下表进行实验
实验 序号 海藻酸钠 质量/克 水的质量 /克 水的温度 /℃ 六偏溶液 /毫升
1 1.4 100 40 0
2 1.4 100 2
3 1.4 100 40 4
4 1.4 100 40 6
(1)按照小滨的实验设计表第2组中水的温度的数据是 。
(2)本实验中小滨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对海藻酸钠的溶解速度的影响。
(3)为了达成实验目的,小滨应该要通过观察 来确定海藻酸钠的溶解快慢(即上述表格中最后一列的表头项目名称)。
【答案】 40 六偏溶液的体积 未溶解海藻酸钠的质量的多少
【详解】(1)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实验中,六偏溶液的体积不同,其他的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因此第2组中水的温度是40℃;
(2)从实验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海藻酸钠的质量、水的质量及水的温度都是相同的,只是六偏溶液的体积不同,因此在本实验中,小滨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六偏溶液的体积对海藻酸钠的溶解速度的影响;
(3)为了达成实验目的,小滨应该要通过观察未溶解海藻酸钠的质量的多少来确定海藻酸钠的溶解快慢。
41.(2023八上·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开展实验对照;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和,发现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 bc/cb c烧杯中全部溶解的时间比b少
(2)不能,实验装置 a 和 c 中除水温不同外,盐的种类也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变量是颗粒大小,其他变量需要控制相同,则要验证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c;
若观察到c烧杯中全部溶解的时间比b少,则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 a 和 c ,发现 c 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实验装置 a 和 c 中除水温不同外,盐的种类也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十六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42.(2023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U形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低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 C.水、氯化钠 D.水、蔗糖
【答案】B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会观察到a液面低于b液面,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U形管内a、b液面相平,错误;
D、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U形管内a、b液面相平,错误。
故选B。
4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U形管的两侧液面相平。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B.木块下沉一些
C.木块上浮一些 D.U 形管的液面左高右低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增大,硝酸钾固体继续溶解,导致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减少,该选项不正确;
B、硝酸钾继续溶解,导致溶液密度增大,木块上浮,该选项不正确;
C、木块上浮一些,该选项正确;
D、瓶内气体膨胀,气压增大,导致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44.(2023八上·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物质溶解的过程后,对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50mL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而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
A.四只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相同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答案】 氯化钙溶解时会放热 氯化铵 氯化钙 B
【详解】(1)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
(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黑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而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则该物质是氯化钙;
(4)A、实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等量的水,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十七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互相转变的方法
45.(2020九上·开学考试)某同学在进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时,配制了某温度时硫酸铜热饱和溶液。下列能判断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答案】D
【详解】A. 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溶液蓝色较深,说明溶液的浓度较大,不能说明溶液是饱和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说明溶液冷却后是饱和溶液,不能说明冷却前溶液是否饱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说明蒸发少量水后,溶液是饱和溶液,不能说明蒸发少量水前溶液是否饱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是晶体没有溶解,说明溶液是饱和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6.(2023·一模)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甲瓶中的溶液底部没有晶体析出,则甲瓶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甲瓶溶液的底部没有析出晶体,乙瓶溶液的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丙瓶溶液的底部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甲瓶溶液的底部没有析出晶体,乙瓶溶液的底部有少量晶体析出,丙瓶溶液的底部析出的晶体较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丙,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温度越低,溶液的底部析出的晶体越低,说明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错误,故选B。
47.(2022八·期中)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保持温度不变,在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还能继续溶解。这说明( )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食盐溶解度升高 D.食盐溶解度降低
【答案】B
【详解】A. 在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还能继续溶解。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此选项错误;
B. 在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还能继续溶解。这说明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C. 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此选项错误;
D. 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48.(2023八上·期中)要想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具体的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答案】D
【详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则①②⑤符合题意。故选D。
49.(2022八·期中)高氯酸钾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高氯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B.②溶液质量一定小于①溶液质量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②中溶解的溶质多,所以溶解性比③强
【答案】C
【详解】A.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改变温度,所以操作I不一定是加溶质,此选项错误;
B. ②溶液可能是①溶液通过增加溶质转化的,此时②溶液质量大于①溶液质量,此选项错误;
C. ②与③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此选项正确;
D. ②中溶解的溶质多,是因为②中溶剂质量多,它们的温度相同,所以溶解性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0.(2022八上·期中)如图所示为蒸发硫酸铜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在①→②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②中溶剂质量小,故②溶质质量分数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A说法正确;
故选:A。
51.(2023八上·杭州期中)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红同学用过滤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 (填“能”“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答案】 混合物 不能 BCD
【详解】(1)小红同学用过滤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只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的杂质,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中存在可溶性杂质和微生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①饱和溶液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温度降到65℃时无晶体析出,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②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的方法完成,观察图表可知:M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也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有:降温 、加固体M 、恒温蒸发水。故选BCD。
十八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2.(2023八上·温州期中)洞头的一期围垦原来是一个盐场,生产的盐用于化工原料、食盐批发等。具体过程包括采盐→晒盐→溶盐过滤→结晶。班级项目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盐的过程,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乙图中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
A.a B.b C.c D.无法判断
【答案】C
【详解】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由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c点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则此时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C。
5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C
【详解】A、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可知,Ⅰ和Ⅱ对比,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说法正确;
B、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可知,Ⅱ和Ⅳ对比,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说法正确;
C、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可知,Ⅱ和Ⅲ对比,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得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说法错误;
D、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可知,Ⅲ和Ⅳ对比,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54.(2023八上·衢州期中)下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请你预计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原因。
温度(℃) 10 20 30 40 50
氢氧化钙的质量(克) 0.173 0.165 0.121 0.120 0.095
硝酸钾的质量(克) 13.3 31.6 63.9 110 169
【答案】甲试管中固体减少或消失,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
【详解】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甲试管中硝酸钾溶解度增大,溶解能力增大,固体减少或消失,乙试管中的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溶解能力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固体增加。
55.(2022八上·期中)如图是小科自制的气温计。容器内装有硝酸钾溶液,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浮标漂浮在溶液中。小科在不同温度下标定刻度A、B,请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A、B点对应的温度示数高低,并说明理由。(不考虑容器中水的蒸发)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饱和溶液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
【答案】自制的气温计始终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溶液的密度变大,由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气温计要上浮,所以A点对应的温度较高,B点对应的温度较低。
十九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6.(2023八上·杭州期中)已知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比例关系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9 B.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9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9:10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0
【答案】A
【详解】10%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氯化钠。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100%=1:10,比例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B、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1﹣10%)=1:9,比例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10%):100%=9:10,比例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100%=1:10,比例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7.(2023八上·期中)某温度下,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0克氯化钠。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4克氯化钠和7克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6.6% B.30% C.30.6% D.42.9%
【答案】B
【详解】某温度下,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0克氯化钠,则含有水70克,也就是该温度下的7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克氯化钠。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4克氯化钠和7克水时,7克水中最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克,则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0%。故选B。
58.(2023八上·期中)在T1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然后再将溶液逐渐冷却至T2(T1>T2)。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在T1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此时有晶体析出,但整个过程始终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当逐渐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硝酸钾晶体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当温度不再降低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59.(2022八上·台州期中)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解度(g/100克水) 36 109
(1)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2)小科从此瓶试剂中量取30g该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后能将其稀释成10%的溶液?
【答案】 氯化钠溶液 解: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
30g×30%=(30g+x)×10%
x=60g
答:加入水的质量为60g。
【详解】(1)由图可知,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6.5%<30%,所以这瓶试剂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故填氯化钠溶液。
(2)见答案
二十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60.(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理同学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倒入了适盘食盐水,再放入一木块,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木块下沉了一些,于是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若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纵坐标可以表示(水的蒸发忽略不计)( )
A.水的质量 B.食盐的溶解度
C.木块受到的浮力 D.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详解】过程前后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所受浮力相等,即,木块下沉则 V变大,所以必是ρ液减小,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温度不变,所以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去瓤的新鲜冬瓜内倒入了适量食盐水,冬瓜皮失水导致溶液中溶剂的量变大(这也是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体积也变大,而乙图是下降的曲线,所以纵坐标可表示D,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1.(2023八上·期中)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B、溶剂蒸发了一部分,故溶剂的质量应该减少,不符合题意;
C、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应该减少,不符合题意;
D、室温保持不变,都是饱和食盐水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62.(2022八上·湖州·期末)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答案】D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20℃时,丙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6g:100g,选项错误;
C、60℃时乙、丙的溶解度分别是37.3g、110g,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丙受温度影响更大,降温到20℃,丙的溶解度小于乙,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丙,选项错误;
D、60℃时,丙的溶解度大于甲,则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甲大于丙,降温到20℃,甲不析出晶体,丙析出晶体,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剂质量大小仍然是甲>丙,选项正确,故选D。
63.(2021八上·台州期中)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分析图一和表一信息,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可以排除已变质的鸭蛋。
表一 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g/cm3)
2% 1.01
6% 1.03
10% 1.07
15% 1.10
(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2000克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克。
(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60厘米3,此时鸭蛋A所受的浮力为 牛。
【答案】 6% 300 0.66
【详解】(1)根据图一可知,密度大于1.03g/cm3的鸭蛋是比较新鲜的,而密度小于1.03g/cm3的鸭蛋就是变质的。如果选用密度为1.03g/cm3的食盐溶液,那么新鲜和比较新鲜的鸭蛋都会沉在底部,而变质的鸭蛋则漂浮在表面,这样就可以排除变质鸭蛋。根据表格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6%。
(2)需要食盐的质量:2000g×15%=300g。
(3)根据表格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10g/cm3,
则鸭蛋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液gV排=1.10×103kg/m3×10N/kg×(60×10-6m3)=0.66N。
二十一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64.(2023八上·期中)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详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50g×14%=7.0g,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g=43g(合43mL),应选用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②③⑤说法错误。
故选B。
65.(2022八上·台州期中)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实验(若上述错误操作均修改正确后)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6%小一些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答案】B
【详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50g,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这两个实验(若上述错误操作均修改正确后)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指针左偏,说明药品的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应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6.(2022八上·期中)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50g。
(1)方法一中,用天平称量食盐固体时,待天平调节平衡,在左、右托盘各放上大小相同的称量纸后,需用镊子移动游码至相应位置:在横梁标尺上画出游码应移至的位置 ;
(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15%的食盐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和 。
【答案】 大于 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烧杯
【详解】
(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5%=2.5g,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2)用量筒量取15%的食盐水时仰视读数,实际体积偏大,溶质的质量偏大,配制好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67.(2022八上·台州期中)食醋中的溶质叫醋酸,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1200g克5%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则:
(1)需要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的质量多少克?
(2)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1)设需要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的质量为x,则:
1200g×5%=x×3%;
x=2000g。
答:需要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的质量;
(2)蒸发的水的总质量=2000g-1200g=800g。
答: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800g。
【详解】(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见答案;
(2)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见答案。
68.(2023八上·绍兴期中)二氧化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每周放学后均要用该消毒剂对全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该瓶消毒剂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为 g。
(2)我校欲配制10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千克?
【答案】 1200 960 2.5
【详解】(1)消毒液的质量:m=ρV=1.2g/cm3×1000cm3=1200g;其中溶质质量:1200g×80%=960g;
(2)设需要80%的消毒液的质量为x,则:
80%x=10kg×20%
解得:x=2.5kg,
答: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2.5kg。
二十二 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69.(2023八上·绍兴期中)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 )
A.过滤 B.沉淀 C.结晶 D.蒸馏
【答案】A
【分析】根据“抄纸”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抄纸”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原理类似于过滤。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0.(2023八上·期中)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没有全部溶解马上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 引流 间歇加热(意思相近即可) ABD
【详解】(1)操作④实现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2)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飞溅,为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性加热等措施;
(3)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导致精盐的制得率偏低,正确;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导致精盐的制得率偏低,正确;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导致精盐的制得率偏高,错误;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导致精盐的制得率偏低,正确。
故填ABD。
71.(2023八上·绍兴期中)科学实验课堂上,同学们在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错误操作,请指出 。
(2)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填字母)。
A.B.C. D.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
(3)某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则该组同学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某些同学在配制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下列出现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 ⑥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B 12.8% BC/CB
【详解】(1)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图⑥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液体可能溅出;
(2)过滤器的制作过程是先将滤纸对折成半圆,然后折成四分之一圆制成一个圆锥形,且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所以难溶物在滤纸上的分布情况是小于滤纸的半圆,黑色代表泥沙。故选B;
(3)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使用了游码,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0g+5g﹣3g=12g,水的质量=100g-100g×18%=82g,则该组同学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4)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高,不符合题意;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溶剂质量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溶剂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二十三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72.(2022八上·金华期中)如表是通过实验测得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1)60℃时,将45g氯化钠和40g氯化钾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
(2)若氯化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 获得氯化钾晶体。
【答案】 <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详解】(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7.3 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5.5 g,所以 60 ℃ 时,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将 45 g 氯化钠和 40 g 氯化钾分别放入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氯化钠只能溶解 37.3 g,氯化钾 40 g 全部溶解,两溶液中溶质相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氯化钾溶液中溶质,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而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变化较大,所以若氯化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氯化钾晶体。
73.(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
(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
(2)制作棒棒糖时,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答案】 蒸发溶剂 不饱和
【详解】(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水分蒸发,有晶体析出,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
(2)制作棒棒糖时,小捷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蔗糖晶体没有充分溶解。
二十四 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74.(2022八上·期中)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答案】B
【详解】A、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因此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说法正确;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冷凝效果,说法错误;
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说法正确;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说法正确。
故选B。
75.(2022八上·杭州期中)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毫升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 。
(2)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 。(填字母)。
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
【答案】 冷凝效果不好 酒精灯 锥形瓶 b
【详解】(1)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否则冷凝效果不好;
(2)A是酒精灯,B是锥形瓶;故填:酒精灯;锥形瓶;
(3)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来固定,故填:b。
二十五 蒸发的操作
76.(2021八上·金华期中)《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去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详解】“取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涉及到称量;“捣碎,水煎去渣”,涉及到加热和过滤操作,没有涉及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故选D。
77.(2023八上·金华期中)小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 。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请评价这样计算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 c、b、a 有大量晶体析出 A、C/C、A 不合理,12g白色固体中有其他可溶性杂质,最终得到的白色固体仍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氯化钠
【详解】(1)根据甲图可知,将15g含有泥沙的粗盐加水溶解得到含有泥沙的混合液,再进行过滤,最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那么对应图乙中的c、b、a;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撤去酒精灯,防止固体溅出;
(3)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会导致部分食盐不会溶解,从而导致得到的精盐偏少,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会导致部分食盐损失掉,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符合题意;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精盐的质量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这样计算不合理,理由是12g白色固体中有其他可溶性杂质,最终得到的白色固体仍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氯化钠。
二十六 水的净化
78.(2023八上·绍兴期中)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只有水分子能够穿过淡化膜到达左侧(0~t时间段),右侧海水的各物理量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膜分离法淡化海水,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的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进入左侧的淡水池,从而得到淡水。
【详解】A.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只有水分子能够穿过淡化膜到达左侧,右侧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不变,A错误。
B.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只有水分子能够穿过淡化膜到达左侧,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少,B正确。
C.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只有水分子能够穿过淡化膜到达左侧,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减少,C错误。
D.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只有水分子能够穿过淡化膜到达左侧,右侧海水中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错误。
故选B。
79.(2023八上·金华期中)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详解】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目的是杀菌消毒,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正确;
B、蒸馏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将物质加以分离的操作,不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错误;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不能得到纯净的水,错误。
故选A。
80.(2023八上·期中)小西同学去乡下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你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 。
(2)山泉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刷题补漏】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备战期中
易错精选(一)80题26考点
本练习训练范围:浙教版八上科学1章(第2章在后续)
一 水体的分类和比例
1.(2021八上·金华期中)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 D.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2.(2023七下·宁波期中)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水以固体形式存在
B.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
C.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均匀
D.人类常改变水汽输送来影响水循环
二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2021八上·温州期中)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C 。
(2)南水北调工程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图中字母)。
(3)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地球引力和 。
三 水资源的分布
4.(2021八上·期中·专题)根据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结合地球上的淡水储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泽水 河流水 大气水 生物水
68.70% 30.0600% 0.2600% 0.033% 0.0060% 0.0370% 0.0032%
A.图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
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广,所以含量比咸水多
C.大气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
D.根据淡水比例,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四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5.(2023八上·金华·期末)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提倡人人争当生命之源的“呵护者”,人人自觉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下列做法不符合世界水日所倡导的是( )
A.将洗脸水用于浇花 B.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
C.用低流量淋浴喷头 D.直接向河道排放工业废水
6.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B.水是生物生存必需的基本物质,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要2.5升水
C.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长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几乎不参与水循环
D.要加强保护河流湖泊,因为这是人类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资源
五 电解水实验
7.(2023八上·绍兴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时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B.理论上若得到8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6mL氢气
C.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加导电性
D.与电源负极连接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2023八上·期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大涛哥收集了一些气体后断开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源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
B.反应发生前,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C.随着反应进行,两个反应电极所受到的压强变小
D.左侧气体为氢气,右侧气体为氧气
六 水的组成
9.(2023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七 浮力产生的原因
10.(2023八上·台州期中)在太空中,王亚平准备了一杯水,轻轻将乒乓球放进水中,而是稳稳地停在了水中央。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最准确的说法是( )
A.乒乓球的质量为零,重力为零
B.乒乓球没有排开水,水对球没有压力
C.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
D.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的密度小到零
11.(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
A.a受到的浮力大 B.a,b受到的浮力相等
C.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a,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八 阿基米德原理
12.(2023八上·温州期中)如图是某一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起重船将长方体物件从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到全部浸没的过程中,起重船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是( )
A. B C. D.
13.(2022八上·台州期中)将四个物体分别放入四只相同且盛满水的溢杯中,四只小烧杯也完全相同,静止后如图所示。其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14.(2023八上·湖州期中)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水位在A处(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起,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3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g取10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质量是2.8kg
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3
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N
④从乙到丙,液面下降了2.5cm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5.(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明为了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他将一个所受重力为G且密度大于水的长方体,用记号笔进行16等分,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挂在挂钩1和2处,如图乙、丙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记下F1、F2的值。
(1)两次实验均将长方体浸入水中至第2条线,其目的是为了只改变长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同,不改变 达到控制变量的目的;
(2)小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于是他推导出两次实验中长方体所受的浮力相等,则他推导的原理是 ;
(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为了排除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还应该增加实验的次数。那么在该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
16.(2022八上·台州期中)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图。
(1)操作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丁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液体密度相同时, 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17.(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2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求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九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8.(2023八上·宁波期中)小科通过研究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下列四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是( )
①测力计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慢慢下移,在铁块浸没前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
②测力计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再下移一段距离测力计示数不变
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
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均漂浮在水面上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
19.(2023八上·宁波期中)小云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分析c、d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 ;
(2)分析c、e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若先完成实验c,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云又利用图乙的装置来测量实验中所用金属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空烧杯漂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水面高度为h1;
②将金属块放在烧杯内,用刻度尺测得水面的高度为h2;
③ ,用刻度尺测得水面高度为h3;
④金属块的密度金属= (用水,h1,h2,h3表示)。
20.(2023八上·绍兴期中)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F4,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体 物重G/N 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N 浮力F浮/N 空桶重G0/N 桶与排开水的总重G1/N 排开水重G排/N
a 1.2 0.7 0.5 0.6 1.1 0.5
b 2 1.4 0.6 0.6 1.2 0.6
c 2.4 1.7 0.7 0.6 1.2 0.6
分析表中物体以下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 ;
(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变小,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变大,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FA,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ΔFA △FB(选填“>”、“=”或“<”);
(5)针对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填答案标号)。
A.弹簧测力计 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器材生活化,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 A、B 示数的变化
十 浮力大小的计算
21.(2023八上·宁波期中)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5N
22.(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逐渐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球未接触到容器底,水未溢出),此时台秤甲、乙示数分别为FNI和FN2,绳的拉力分别为FT1和FT2,已知ρ铅>ρ铝,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N1=FN2;FT1>FT2
B.FN1>FN2;FT1>FT2
C.FNlFT2
D.FN1=FN2;FT123.(2022八上·金华期中)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的情景,图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牛、2.8牛和2.5牛。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牛 B.物体A的密度为3.2×103千克/米3
C.图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为0.3牛 D.图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3牛
24.(2022八上·台州期中)小明想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由于没有量筒,他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柱状烧杯,分别盛满水和该种未知液体。将一实心圆柱体挂在测力计下,逐渐浸入水和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圆柱体下表面离页面距离的关系图像如图甲乙所示。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当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0时。说明圆柱体在该液体中 (填浮沉状态);
(3)该圆柱体的体积为多少?
(4)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千克/米3?
十一 浮力大小的比较
25.(2023八上·期中)“雪龙”号考察船圆满完成历时198天的南极考察任务,返回上海码头落锚。在铁链拉着铁锚缓慢放入水中时,经历了如图所示三种情况:图甲中铁锚部分浸入水中;图乙中铁锚完全浸没水中但未触底;图丙中铁锚沉底。三种情况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丙,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26.(2023八上·杭州期中)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其中C物体对杯底有压力。用FA、FB、F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GA、GB、G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G排A、G排B、G排C分别表示三个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A<FB<FC B.FA=FB=FC C.G排A<G排B=G排C D.GA<GB=GC
27.(2023八上·绍兴期中)两个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把质量相等体积不同的A、B两个实心小球放入甲液体中,两球沉底;放入乙液体中,两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B排开甲液体质量大于小球A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B.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B的支持力
C.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
D.小球A排开甲液体质量小于小球B排开乙液体的质量
28.(2023八上·宁波期中)A、B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实心长方体,轻轻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所示( )
A.两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A>ρB
B.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排A=V排B
C.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浮A<F浮B
D.两物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A>pB
十二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29.(2023八上·温州期中)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后,学校科技节开展了制作潜水艇的比赛,某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的潜水艇模型。下列关于潜水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模型漂浮于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从外拉注射器活塞,模型会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D.让原本在较浅处悬浮的模型下潜至更深处悬浮,应使瓶内的水先增加后减少
30.(2023八上·湖州期中)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下潜时浮力逐渐变大
B.图B中巨轮从江河驶向海洋的过程中,船体会上浮
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图D中气球上升时,填充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31.(2023八上·温州期中)项目学习小组利用学到的浮力知识制作一个能够测物体质量大小的浮力秤。浮力秤制作方法:
①找一个足够长的饮料瓶(瓶身为圆柱体),剪掉瓶底,旋紧瓶盖,在瓶盖处系一块质量适当的小石块,使塑料瓶能倒置并竖直在水里(如图甲)。
②确定零刻度线和测量范围。
③标注刻度线:使用时,只要把被测物体放入瓶中,从水面所对的刻度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1)系小石块的目的是 ;
(2)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如何确定?
(3)标记零刻度线后,距离零刻度以上10cm处为测量最大值,已知饮料瓶圆柱状部分的
横截面积为35cm2,则该浮力秤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4)最后标注刻度线时,小组成员有三种不同方案,如图乙所示你认为合理的是哪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
32.(2023八上·杭州期中)某校“制作浮沉子”项目研究小组,发现制成的浮沉子经常沉下去后浮不起来,有待提升改造。
【材料选取】大塑料瓶、玻璃小药瓶、水
【制作方案】在两瓶中装入适量的水,把小瓶倒扣入大瓶中,拧紧瓶盖,小瓶就能在水中上下运动。
表:小瓶参数
小瓶 A B
质量/g 10 10
内横截面积/cm2 2 2
长度 6 7
材料 玻璃
形状 圆柱形
【扩展研究】项目组同学发现,浮沉子若在外界压力作用下沉到一定深度后,不在施力,将此深度称为临界深度。项目组同学利用A、B两个小瓶(规格见表)。研究临界深度h与小瓶内空气柱气柱长度l之间的关系
【交流分析】
(1)在实验中,有的小瓶倒放入水中后直接下沉不会上浮,可通过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少”)小瓶内的水量来解决;
(2)用力捏大瓶时,大瓶内上方气体压强变大,小瓶内气体的压强会 ;
(3)结合图乙的探究成果及所学知识,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浮沉子中临界深度最大的是 。
33.(2023八上·金华期中)某校开展自制潜水器比赛。图甲为某项目化小组设计的潜水器模型,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内部由工作舱和水舱构成,两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注射器与水舱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改变水舱中的空气体积从而改变水量,实现潜水艇的沉浮。
设计要求:
1、潜水器可以在水中实现上浮、悬浮、下沉三个模式相互切换。
2、为保证潜水艇正常工作,应尽可能提高工作舱的体积。
(1)如图甲位置,要使潜水器下潜,应如何操作 ;
(2)已知该小组同学采用的材料总质量0.5kg,体积800cm3。他们设计了四种方案的工作舱和水舱的体积比,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方案 工作舱体积/厘米3 水舱体积/厘米3
1 450 350
2 480 320
3 500 300
4 520 280
(3)图乙为潜水器的横截面示意图。某次潜水器沉浮测试过程中,潜水器经过的几个位置如图丙。O点开始向水舱内注水,潜水器开下沉;A点向外排尽水舱中的水;B点潜水艇顶端恰好到达水面;C点潜水器弧形部分恰好露出水面;D点为潜水器最后停在水面的位置。请在图丁中画出潜水器上浮过程中浮力随上升位置变化的曲线。
十三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点
34.(2022八上·舟山·期末)许多物质能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肥皂水中,肥皂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5.(2023八上·台州期中)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肥皂水 B.醋 C.碘酒 D.矿泉水
36.(2022八上·台州期中)从100g10%的硝酸钾溶液里取出10g溶液,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则试管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0.1% B.1% C.10% D.不能确定
十四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37.(2022八上·台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④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⑤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⑤ D.④⑤
38.(2023八上·台州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39.(2023八上·期中)小江同学做物质溶解性实验时的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水 汽油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不溶
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十五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40.(2022八上·金华期中)海藻酸钠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碘和甘露醇之后的副产物,是一种天然多糖,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海藻酸钠在水中的溶解的较慢,使用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配制溶液,对日常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滨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加入一定量3%浓度的六偏溶液可加快溶解速度。小滨同学按下表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海藻酸钠质量/克 水的质量/克 水的温度/℃ 六偏溶液/毫升
1 1.4 100 40 0
2 1.4 100 2
3 1.4 100 40 4
4 1.4 100 40 6
(1)按照小滨的实验设计表第2组中水的温度的数据是 。
(2)本实验中小滨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对海藻酸钠的溶解速度的影响。
(3)为了达成实验目的,小滨应该要通过观察 来确定海藻酸钠的溶解快慢(即上述表格中最后一列的表头项目名称)。
41.(2023八上·期中)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开展实验对照;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和,发现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说明理由: 。
十六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42.(2023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U形管内a、b液面相平,当挤压滴管的胶头,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a液面低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 C.水、氯化钠 D.水、蔗糖
4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U形管的两侧液面相平。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B.木块下沉一些
C.木块上浮一些 D.U 形管的液面左高右低
44.(2023八上·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物质溶解的过程后,对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外一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50mL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2)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上述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而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
A.四只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相同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十七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互相转变的方法
45.某同学在进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时,配制了某温度时硫酸铜热饱和溶液。下列能判断硫酸铜溶液已经饱和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46.(2023·一模)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7.(2022八·期中)一个大萝卜上挖了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保持温度不变,在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还能继续溶解。这说明( )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食盐溶解度升高 D.食盐溶解度降低
48.(2023八上·期中)要想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具体的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49.(2022八上·期中)高氯酸钾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高氯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B.②溶液质量一定小于①溶液质量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②中溶解的溶质多,所以溶解性比③强
50.(2022八上·期中)如图所示为蒸发硫酸铜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51.(2023八上·杭州期中)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红同学用过滤装置对学校附近某河水的水质进行净化,经过此装置后,所得水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 (填“能”“不能”)判断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能达到目的的有: 。
A.升温 B.降温 C.加固体M D.恒温蒸发水
十八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2.(2023八上·温州期中)洞头的一期围垦原来是一个盐场,生产的盐用于化工原料、食盐批发等。具体过程包括采盐→晒盐→溶盐过滤→结晶。班级项目组在实验室模拟了制盐的过程,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曝晒获得粗盐,乙图是盐溶液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图。乙图中液体一定是饱和溶液是( )
A.a B.b C.c D.无法判断
53.(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Ⅱ和Ⅲ对比——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54.(2023八上·衢州期中)下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请你预计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明原因。
温度(℃) 10 20 30 40 50
氢氧化钙的质量(克) 0.173 0.165 0.121 0.120 0.095
硝酸钾的质量(克) 13.3 31.6 63.9 110 169
55.(2022八上·期中)如图是小科自制的气温计。容器内装有硝酸钾溶液,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浮标漂浮在溶液中。小科在不同温度下标定刻度A、B,请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A、B点对应的温度示数高低,并说明理由。(不考虑容器中水的蒸发)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饱和溶液密度/g·cm-3 1.027 1.056 1.086 1.116 1.186
十九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6.(2023八上·杭州期中)已知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比例关系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9 B.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9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9:10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0
57.(2023八上·期中)某温度下,10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30克氯化钠。若在该温度下向此溶液中加入4克氯化钠和7克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36.6% B.30% C.30.6% D.42.9%
58.(2023八上·期中)在T1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然后再将溶液逐渐冷却至T2(T1>T2)。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关系示意图是( )
A. B. C. D.
59.(2022八上·台州期中)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已知可能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因保管不当,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30%(质量分数)”字样。小科查阅了室温(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物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解度(g/100克水) 36 109
(1)根据试剂瓶上的标签和查阅的资料,小科判断出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2)小科从此瓶试剂中量取30g该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后能将其稀释成10%的溶液?
二十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60.(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理同学在去瓤的新鲜冬瓜内倒入了适盘食盐水,再放入一木块,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如图甲所示。常温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木块下沉了一些,于是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若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纵坐标可以表示(水的蒸发忽略不计)( )
A.水的质量 B.食盐的溶解度
C.木块受到的浮力 D.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61.(2023八上·期中)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62.(2022八上·湖州·期末)固体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甲、乙、丙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甲 0.18 0.16 0.14 0.12 0.09
乙 35.7 36.0 36.6 37.3 38.4
丙 13.3 31.6 63.9 110 169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丙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31.6:100
C.分别将等质量的乙、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丙>乙
D.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由60℃降温到20℃,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甲>丙
63.(2021八上·台州期中)咸鸭蛋是中国特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腌制过程如下:
(1)第一步:挑选鸭蛋。将鸭蛋放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通过观察鸭蛋的浮沉情况进行挑选。现有四种食盐溶液供选择,其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如表一、鸭蛋的新鲜情况与其密度变化如图一、分析图一和表一信息,选用表一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可以排除已变质的鸭蛋。
表一 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对照表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密度(g/cm3)
2% 1.01
6% 1.03
10% 1.07
15% 1.10
(2)第二步:配制溶液。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大的食盐溶液,鸭蛋的水分流失快、味咸且口感不鲜;使用溶质质量分数过小的食盐溶液,防腐能力较差、营养价值会降低。人们常选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食盐溶液。现配制2000克质量分数为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 克。
(3)第三步:浸泡腌制。将鸭蛋放入容器再倒入15%食盐溶液将其浸没,加盖保存,如图二所示。图二中鸭蛋A的体积为60cm3,此时鸭蛋A所受的浮力为 牛。
二十一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64.(2023八上·期中)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65.(2022八上·台州期中)小柯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粗盐提纯的实验,再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5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实验(若上述错误操作均修改正确后)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④⑤②③①
B.②的操作中若发现指针左偏应继续加砝码或向右调节游码
C.③的操作会使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16%小一些
D.⑤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66.(2022八上·期中)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50g。
(1)方法一中,用天平称量食盐固体时,待天平调节平衡,在左、右托盘各放上大小相同的称量纸后,需用镊子移动游码至相应位置:在横梁标尺上画出游码应移至的位置;
(2)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15%的食盐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3)方法一中的“溶解”和方法二中的“混匀”,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和 。
67.(2022八上·台州期中)食醋中的溶质叫醋酸,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曝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1200g克5%的优级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则:
(1)需要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的质量多少克?
(2)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多少克?
68.(2023八上·绍兴期中)二氧化氯消毒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每周放学后均要用该消毒剂对全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二氧化氯消毒液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该瓶消毒剂溶液的质量为 g,溶质质量为 g。
(2)我校欲配制10kg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多少千克?
二十二 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69.(2023八上·绍兴期中)某兴趣小组开展蔬菜染色再生纸的项目化学习,经历了以下三个环节的探索。
①制作红色紫甘蓝提取液:紫甘蓝粉碎,加入稀盐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备用。
②制作原色纸浆:废纸剪碎,热水浸泡成糊状后加入淀粉,搅拌得到原色纸浆。
③制作染色纸张:
制作染色纸张的过程中,“抄纸”这一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类似于( )
A.过滤 B.沉淀 C.结晶 D.蒸馏
70.(2023八上·期中)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 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偏低,其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没有全部溶解马上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71.(2023八上·绍兴期中)科学实验课堂上,同学们在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一错误操作,请指出 。
(2)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
(3)某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则该组同学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某些同学在配制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下列出现的操作中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
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二十三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72.(2022八上·金华期中)如表是通过实验测得两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51.1
(1)60℃时,将45g氯化钠和40g氯化钾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氯化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
(2)若氯化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 获得氯化钾晶体。
73.(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
(1)“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
(2)制作棒棒糖时,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二十四 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74.(2022八上·期中)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馏是我们所学的净化水的最彻底方式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C.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75.(2022八上·杭州期中)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毫升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 。
(2)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B: 。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 。(填字母)。
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
二十五 蒸发的操作
76.(2021八上·金华期中)《本草纲目》中“黄连”条目下记载:“吐血不止,去黄连一两,捣碎,加鼓二十粒,水煎去渣,温服。”该过程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称量 C.过滤 D.蒸发结晶
77.(2023八上·金华期中)小科同学暑期去宁波象山游玩,来到了花岙岛的盐场。据说这里是浙江省最后一块传统盐场,这里的晒盐技术已传承1300多年。爱探索的小科同学从盐场带回粗盐样品,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如下图:
(1)图甲中的操作①②③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图乙a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 。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4)假设图甲中的数据均通过正确合理的步骤得出,可计算氯化钠的产率。请评价这样计算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二十六 水的净化
78.(2023八上·绍兴期中)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海水中只有水分子能够穿过淡化膜到达左侧(0~t时间段),右侧海水的各物理量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79.(2023八上·金华期中)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80.(2023八上·期中)小西同学去乡下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你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 。
(2)山泉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B.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改变了水的化学性质
C.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属于纯净物
D.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净化水中分离出纯净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