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九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材料】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王思德《世界近代史》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Q: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18的第一段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①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③科技条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1、电力的广泛应用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
早期发电机
—德意志人西门子
早期电动机
—美国人特斯拉
理论基础
电力应用
“发明大王”
爱迪生
白炽灯泡
摄像机
放映机
电动机
电话
电车
电报
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2、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
交通领域应用
时间 国家 人物 发明
1876年
1883年
1892年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卡尔·本茨德国现代汽车工业先驱者之一
福特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推动了石油化工领域的发展
时间 国家 人物 成就 影响
19世纪60—80年代 1867年
1869年
1884年
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瑞典
美国
法国
诺贝尔
海厄特
夏尔多内
现代炸药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人造纤维
在军事、工程方面广泛应用
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开辟了新的纺织业生产领域
3、化学工业与新材料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领域 国家 发明家 成果
电力应用
交通运输
化学工业
英国
法拉第
电磁感应
美国
爱迪生
白炽灯泡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德国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德国
本茨
汽车
美国
福特
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
莱特兄弟
飞机
瑞典
诺贝尔
炸药
美国
海厄特
赛璐珞
法国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几个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发生,美国和德国领先于其他国家。
主要集中于重工业的领域。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合作探究1
材料一: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材料二: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材料三:“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四:从1876年到1914年,列强掠取了将近2500万平方公里领土,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3已沦为殖民地,总人口的56%已沦于殖民压迫之下。
材料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①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②生产关系: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一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地点
特点
标志性发明
重点领域
生产组织
影响 异
同
对中国影响
18世纪60年代起
19世纪60、70年代起
英国
欧美
美、德等多国同时
科技含量不高,
科技与生产不紧密。
科技含量高,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珍妮机、蒸汽机
电力和内燃机
轻工业
重工业
工厂
垄断组织
蒸汽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气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合作探究2
影响 同 启示
对中国影响
反思:
1.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
2.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殖民方式发生改变
3.改善人民生活
1.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开始向西方学习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救亡运动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
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⒈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⒉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⒊政局稳定。
Q: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①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社会进步: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⒈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⒉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人口增长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
免费义务教育---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
的系统教育体系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②推广大众教育
1、社会进步: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③推动城市化进程
1、社会进步:
Q:这幅漫画作品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攫取了大
部分社会财富。
2、社会问题:
①贫富分化加剧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印证前面课文内容。
2、社会问题 :
社会矛盾激化
2、社会问题:
②环境污染严重
“人们在直登天堂,
人们在直下地狱”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方面变化:
教育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越来越多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推广大众化教育
城市建设和发展
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
有益的变化
有害的变化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