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人口增长
欧洲17世纪人口增长比较慢……在土地比较辽阔的地方,如北美的新英格兰和俄国,人口增长率要超过1%,但人口已经比较密集的地方,如在法国,则低于0.5%。有的年份,死亡率超过出生率,造成了人口大幅度下降,比如遇有战争、瘟疫和饥荒的年代。
……
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等……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表现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 800万。
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口约为1 000万,到1914年,美国人口已超过1亿。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极限时,社会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积极的意义,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劳动群众的失业和贫困,都归咎于人口增长得过多,则是错误的。
2.表现
(二)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1839年大不列颠工业企业工人)在棉纺织工厂里,女工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占69.5%;在丝织工厂里占70.5%。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三)大众教育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二、城市化
(一)城市人口的增加
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化,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在英国,生活在2万人以上城市中的人口(英格兰和威尔士)在1801年是150万,占人口总数的17%;1851年是630万,占人口总数的35%;1891年是1 560万,占人口总数的54%。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庄、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等。”美国大城市处理污物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19世纪初期城市里人们的生活环境如何?
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工作是19世纪50年代在巴黎开始的……巴黎的改建工程推倒了许多旧的建筑,特别是铲除了许多贫民窟,拓宽展直了街道,街道两旁种植了树木……城市的供水系统也进行了改建,巴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1870年开始,欧洲各城市纷纷效仿巴黎进行了改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城市的环境何时得以改善?城市环境改善的表现是什么?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城市环境的改善
19世纪中期,城市的环境开始受到重视。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开展了改善城市环境的运动。人们开始用砖块、石子铺设城市的街道。19世纪70年代,大城市的街道已经有了煤气灯。电灯发明后,城市照明才得到彻底改善。随着排污管道的铺设,以往街道上污水横流的现象越来越少。马车曾经是城市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中出现了有轨电车和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19世纪末,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
◎1890年巴黎的街道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机器时代的“享受”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一)环境污染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除了英国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外,恐怕与18、19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
…………
……公众和舆论也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1863年的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不洁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 800人的生命。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9世纪中叶烟囱林立的英国伍尔弗汉普顿
(二)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工人的劳动条件极其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浮物几乎使人窒息,安全设备很少或几乎没有,工伤事故频频发生,在很多部门里,工人变成机器的简单附属品,每天要劳动12—18小时。……儿童七八岁、甚至五六岁就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英国工人的主食是马铃薯,多数工人没有换洗的衣服。法国的成年男性工人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买一身衣服。
——马万利《世界历史与文化》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掠夺的步伐,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去了灾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
大众教育
城市化
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城市环境的改善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