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3 11: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1914年,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一)背景
项 目 英 法 德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3 2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3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3
  从表格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德国经济快速发展,而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英、法占有的殖民地仍占世界前两位。
  材料反映出哪些信息?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进而矛盾不断激化。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示意图
 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三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军事同盟。19世纪中后期,法国和德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德国为了巩固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地位,进一步削弱法国,积极寻求外国支持。同时,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了争夺巴尔干地区,发生了激烈冲突,为对抗俄国,奥匈帝国也需要同盟者。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代表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德、奥两国中的任何一国“遭到了俄国的进攻,两个缔约国有义务以其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实行互助”,如果德、奥两国中的任何一国遭到另一个国家的进攻,缔约国另一方应对其盟国采取“善意中立的态度”。后来,意大利为了对抗法国,投靠德、奥。1882年,德、奥、意三国的代表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德、奥、意三国在受到攻击时要彼此给予支持。至此,三国同盟形成。 
 三国协约
  为对抗三国同盟,英国、法国和俄国结成了另一个军事集团——三国协约。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20世纪初,随着英德矛盾的不断激化,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1904年,英国和法国签订协约。1907年,英国与俄国也签订协约。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漫画)
  这是1909年英国海军杂志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前面的人挥舞着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旗,后面人的帽子上带有“H.M.S(英国皇家海军)”的标志字样。后面的背景中有大海、灯塔等海洋标志物。这幅漫画表现了德国统一后对英国原有海洋霸权的挑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会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一)焦点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12年和1913年,巴尔干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
  19世纪以后,列强插手两大军事集团的争夺,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二)导火索
  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
  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战争爆发
  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一)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俯瞰着马斯河上游,像一个拳头,深入德军阵地,也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2月,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法军顽强抵抗,从8月开始反攻,挫败了德军的进攻。
◎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疲力竭。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保持中立,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大发战争财。1917年,德国进行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两国交恶。同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
一战中的华工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 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占冬宫(绘画作品)
(二)结果
  1918年下半年,协约国不断发动反攻,德军败局已定。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三)性质
  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以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对手为例,1903年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贝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而同年4月,英国首相在上院宣称:“我们必须把任何国家在波斯湾建立海军基地或设防港口的行为看作对英国利益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威胁,而且我们必须毫无疑问地使用我们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去抵抗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结合教材和材料,说一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
  结合教材及材料,说一说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认识。
(四)影响
  材料一 在这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军人死亡共1 300万人,两倍于1910—1913年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受伤、失踪者超过2 000万;群众因战乱死亡的人数远超过军队。其中俄国的人力损失最多,大约2 800万人,占其总人口的18%。双方战费开支共达1 800多亿美元,加上生产和财产等损失,全部经济损失合计2 7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各国财政经济一片混乱。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因为战争的需要,科学技术得到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
  材料二 ……各种枪炮朝自动化方向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火炮总数由2.49万门增至8.48万门,火炮射程大大增加。1916年,英国研制的坦克开始使用,其防护力和冲击力很强……海战武器中的主力舰吨位及潜艇数大增,水雷被广泛使用,并造出了海底水雷……空战武器出现,飞机制造业发展加快。大战初期,德国开始使用飞艇轰炸协约国战略目标,从而使这次战争成为立体战争……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旧有的国际关系。
  材料三 ……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1/4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1/3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英国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国在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日本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这次大战使四大帝国——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土崩瓦解。在革命运动的冲击下,在这几大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和土耳其等资产阶级共和国……俄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材料四 ……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恐怖主义。
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使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平衡。
  任何战争都是一场灾难。在今天,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
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进程:三条战线;凡尔登战役;美国等国参战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导火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结果:同盟国失败
性质: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