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埃德加·斯诺作者介绍:
斯诺(1905─1972),美国作家和记者,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市。1924年在堪萨斯市初级学院毕业后,进入密苏里大学。1926年转入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27年任《明星报》记者。他曾是纽约《太阳报》、芝加哥《论坛报》和英国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派记者。1928年第一次到中国,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编,1933年起任北平燕京大学教授。 1936年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根据地。次年出版《中国上空的红星》(又译《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1960、1964和1970年曾3次访问中国,向西方介绍了新中国的情况,另外还撰写《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介绍中国的书籍。著作还有《漫长的革命》、《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并曾将鲁迅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等译成英文。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逝世。按照遗嘱,将一半骨灰葬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埃德加·斯诺 (Edgar·Snow)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一个出版印刷业主之家,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1年,他对皖南事变作了如实的报导,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被迫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三次来华访问,同毛泽东、周恩来会面。1972年2月病逝。后来,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
1936年6月,斯诺在宋庆龄的安排下,他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他首先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临时首府保安(今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长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最后于当年11月回到北平。他在北平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导,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于1937年10月首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这是第一本由西方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著作。后来,一些留在上海租界内的抗日救亡人士,把该书翻译成中文,为了便于掩护,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的书名。
“ 如果说我确曾写过一些对中国有益的东西,那仅仅是因为我倾听了中国人民诉说他们切身的情况。这就是真理所在。我尽量如实地、坦率地把我所听到的写了出来。我相信,我同中国人交谈,就像谈家常一样,我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同一个家庭——人类大家庭。”
——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夫妇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19年11月 毛泽东同父亲、弟弟毛泽覃合影 毛泽东和母亲、弟弟们在长沙的合影东方红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2、通过现场采访的方式,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3、学习毛泽东从小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努力读书、勤于思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2、选取故事材料时注意剪裁,详略得当
3、培养和训练在较长的文章中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 点:现场采访,风采展示攒(zǎn)积
慷慨(kāng kǎi)
恫吓(dòng hè)
耸(sǒng)听
怒不可遏(è)
施舍(shě)
分歧(qí)
间(jiàn)接
懒惰(duò)
把柄(bǐng)
衙(yá)门
沮(jǔ)丧
语言积累,补充注释(除书下注解外)。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施舍:把自己的财物送给穷人或出家人。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晓谕:明白的开导、告知。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青黄不接:庄稼还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青:青苗;黄:黄熟的谷物。 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篇幅长短立传人物大传小传自传他传人物小传的特点:1.短小精悍2.不铺陈细节3.语言简洁凝练介绍人物生平的主要事件1-3自然段简介了少年毛泽东的家庭情况,都写了哪些内容?
(1)出生时间为1893年
(2)出生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
(3)父亲叫毛顺生,当过兵,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靠勤俭有了自己的一点土地
(4)母亲叫文其美
(5)家中共有20余亩土地,每年可收84担谷分析少年毛泽东的性格阅读4-8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0-13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1、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
2、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政党”
——富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阅读9-19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3-16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1、公开反抗父亲专制
2、如饥似渴地读书
3、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老师
思考1、少年毛泽东用什么方法反对父亲的专制?
“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2、少年毛泽东怎样看父亲对他的兄弟的“严厉”?由此可看出毛泽东的哪些品质?
“学会了恨他”—“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长帐”
——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擅长思索并有独立的见解3、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类书,不喜欢哪类书?
喜欢:中国旧小说、时论、新书、小册子、《盛世危言》、除经书外凡能找到的一切书
4、你还能从哪些事看出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同情造反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思考
钦佩激进派老师,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
“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阅读20、21自然段
这一段写毛泽东16岁的生活经历,写了什么内容?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
——大胆接受新生事物,迎 接新的人生挑战的精神少年毛泽东的主要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1、酷爱读书
2、敢于抗争
3、擅长思索,有独立见解梳理文章结构: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第一部分:(1-3)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一)(4-8)8岁-13岁的经历
(二)(9-19)13岁-16岁的经历
(三)(20-21)16岁的经历 自学课文,结合文章所述,以时间为顺序简要说说少年毛泽东的事迹。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十三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
如饥似渴的读“禁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十六岁的时候: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等新学科。品味语言 请在文中寻找精彩语句或者用词富有特色的句子,划起来,想想为什么用的好。1、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罢课”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形象而幽默地表现出少年时代毛泽东敢于反抗旧势力的精神。2、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
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党”通常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
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的人,
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
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3、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 “内战”通常是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
幽默地写出少年毛泽东和家中其他人结成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
反抗旧势力的代表(自己的父亲)之间的斗争,并且写出了斗争的
策略,双方作出了有限的妥协后,有效地维护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毛泽东是20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遣词造句与他的身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政治色彩浓厚。 阅读附文并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说说少年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富有反抗精神志向远大、
刻苦修身、喜欢读书、
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毛泽东少年时
代的主要经历合作探究1、十岁时,反对老师打学生,取得效果2、十三岁时,公开反对父亲的专制,取得胜利3、在学堂和家里如饥似渴的读书4、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5、十六岁时,去新式学堂,学习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事情,通过了解他的这些经历,你觉得少年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