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3 14: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必须把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里”。
英国首相 丘吉尔
帝国主义国家与国内的武装叛乱相勾结发动反苏维埃斗争……
帝国主义国家的阴谋得逞了吗?
苏联是怎么摆脱各种危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
自主学习
1、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人物、内容①②③④、影响
2、苏联成立的时间
3、苏联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及其成就
4、苏联为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的行业
5、什么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6、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的时间、对农民有何影响?
7、苏联颁布新宪法的时间?有何意义?
8、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
2.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困难,加剧了社会矛盾
1.背景:
1921年春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以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______ 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工业 允许__________中小企业;
商业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____________
分配 实行__________的工资制
实行余粮征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粮食税
雇佣
私人经营
自由贸易
按劳取酬
普遍义务劳动;
实物配给制
3、内容
特点
大力发展____________
商品经济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3:
粮食产量增加
材料4:
工业生产恢复
③迅速缓解了危机;
①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④巩固了工农联盟。
4、作用
二、苏联的成立【列宁】
1.时间:
2.全称: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如何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547年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俄国名称演变
沙俄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24年1月22日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任列宁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材料二: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三、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背景
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威胁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2、措施: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928--1937年)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材料中可看出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什么?
拖拉机生产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汽车制造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T-34型坦克,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战舰
9.3%
13.7%
17.8%
11.6%
41.9%
5.7%
成效: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_________变成强盛的_________,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农业国
工业国
为何苏联的工业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巨大的成效?
3、评价:

(1)积极作用: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经济比例失调
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 21.2
轻工业 6.2 4.1
农业 0.26 1.5
1926年—1940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增长比较
(2)危害:
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
1、背景:
2、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
苏联集体农庄的宣传图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资料公有化
消灭富农;
组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3、措施:
1941年 女庄员种田
集团农庄庄园与拖拉机合影
材料: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
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的办法是什么吗?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结合材料归纳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材料: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形成苏联模式【斯大林】
1936年《新宪法》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主要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①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权利高度集中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斯大林模式)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作用:苏联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 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梅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① 发展经济时要比例协调;
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课堂小结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1.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
A、1917年 B、1919年
C、1921年 D、1922年
D
B
2、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随堂练习
3.如果1921年的苏俄有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十月革命  B.苏联成立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C
D
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C
D
8、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C
B
7.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9、下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
原因是( )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B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
(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
(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
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