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基础诊断
(100分,60分钟)
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2.“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郡县制( )
A.建立在分封制度的基础上 B.加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北到长城一带 B.南达南海
C.西到临洮 D.东到东海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巨鹿之战 B.修建阿房宫
C.秦朝灭亡 D.修建骊山陵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6.汉武帝曾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向他提出这项建议的大臣是(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晁错
7.金克木在《风流汉武两千年》中指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对材料中的“硬件”和“软件”解读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世袭制 B.郡县制、尊崇儒术
C.世袭制、盐铁专卖 D.三公九卿制、分封制
8.襄阳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刘秀的贡献是( )
A.匡扶汉室,“文景之治” B.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9.“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③减轻或废除一些刑罚 ④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跋扈将军”梁冀,其妹为汉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自己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反而成为无权的傀儡。这反映了东汉中后期( )
A.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 B.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C.外戚专权政治腐败 D.统治阶级的派系斗争
11.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的事件是(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国人暴动 D.巨鹿之战
12.下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班超经营西域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征战匈奴的结果
13.他投笔从戎,随军出击北匈奴,出使西域,在30多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50多个国家,为西域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促进民族交融,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称“班定远”。他是( )
A.班彪 B.班超
C.班固 D.班勇
14.古代中国科技体系中有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四大学科,下列各项中属于“算学”著作的是( )
A.《九章算术》 B.《伤寒杂病论》
C.《史记》 D.《氾胜之书》
15.下图是河南洛阳白马寺,它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之际
C.东汉时期 D.秦末汉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16分,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16.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王灭商后,周公围绕分封制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人。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其封地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将血缘亲疏关系引入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张建安《周公的制度革新:分封制与宗法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公革新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6分)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结合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列举两例)(4分)
材料三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以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十》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统治者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17.造纸术的发明和造纸工艺的改进,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蔡伦传》
材料二 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陈槱《负暄野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纸发明以前人们书写的材料有哪些缺点。推测材料中年号“元兴”属于哪个朝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体现了怎样的理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陈槱对造纸术发明所持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18.丝绸之路在古代是连通东西的大动脉,至今仍发挥着作用,并被赋予新的内涵。请以“丝绸之路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A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其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郡县制借鉴了分封制的经验教训,而非建立在分封制度的基础上,排除A项;郡县制是在秦统一六国后全面推行的,排除B项;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其暴政而非郡县制,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又经过多次扩张,秦朝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范围,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指的是项羽焚烧阿房宫,反映了秦朝的灭亡。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都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C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从而解决了诸侯王势力过大的问题。B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首先确定要回答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措施,进而分析选项:分封制是西周的统治措施,世袭制在夏朝已经开始实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是秦始皇时期确立的重要政治制度,尊崇儒术、盐铁专卖是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故B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25年,刘秀称帝,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在他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C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与“合并郡县,整顿吏治”“缓和民族矛盾”无关,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外戚梁冀独揽朝政,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黄巾起义是东汉后期的农民起义战争,其虽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以及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A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班定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3年,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B项正确。
14.【答案】A
【解析】“算学”即数学,只有A项《九章算术》属于数学著作,B、C、D三项分别属于医学、史学、农学著作。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图中的白马寺是东汉明帝下令修建的,但佛教并不是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的。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的,故选B项。
16.(1)【答案】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作用: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答案】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3)【答案】变化:逐步削弱。措施:实行“推恩令”。
(4)【答案】巩固统治。
17.(1)【答案】竹简笨重,帛价格昂贵。东汉。废物回收利用的环保理念。
(2)【答案】正确。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18.【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