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能力提升
(100分,60分钟)
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而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段( )
2.秦统一后,秦始皇接受廷尉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6郡(后增至40多郡)。这些郡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下辖的地方行政单位。这一做法( )
A.完善了分封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秦朝疆域 D.顺应了民族交融
3.秦统一后,政府为解决“文字各异”影响政令推行的问题,制定出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来,政府又根据民间习惯整理出了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并在全国推广。据此可知( )
A.隶书是中国最为简便的文字
B.秦朝通过文化手段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小篆是秦朝唯一的标准文字
D.秦朝通过统一文字实现文化专制
4.下表为《秦简·法律答问》案例节选。它反映了秦律( )
案例一 甲教唆乙盗窃杀人,甲得到赃款十钱,乙身高不到六尺(未成年),甲被判处磔刑(死刑的一种)
案例二 甲因偷牛犯罪,他偷牛时身高六尺,在被关押一年后再量甲的身高,甲长到了六尺七寸,对甲应判处完城旦(筑城劳役)
A.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B.规定的刑罚极为残酷
C.以肉刑和经济惩罚为主 D.规定了定罪量刑原则
5.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说明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 )
A.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 B.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C.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陆贾曾劝谏汉高祖说:“(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意在告诫当时的统治者( )
A.秦朝统治被推翻的原因
B.必须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C.尽快停止战争,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
D.大力分封同姓诸侯王
7.“文景时期……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有助于大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加剧阶级矛盾。”材料意在表明( )
A.政府收税重,地主财富增多 B.文帝、景帝的措施有弊端
C.地主剥削轻,社会局势稳定 D.休养生息政策效果显著
8.刘邦曾下诏禁止商人及其子弟为官,汉武帝则不顾汉初以来的传统,任命大量商人出身的官员为其理财,由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使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加强
C.经商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D.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
9.下表是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以来,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皇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人数 20 100 200 1 000
A.汉武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社会上流行诸子百家学说
C.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汉朝士大夫普遍重视教育
10.根据下面历史时间轴提供的信息,可判断H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B.王莽篡权,建立新朝
C.“光武中兴”,重整朝纲 D.“文景之治”,国力增强
11.“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相继归汉,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他”指的是(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12.西域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地方政权,“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这说明( )
A.西域都护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大宛、乌孙已是汉朝的属国
C.汉朝已在西域实行行政管理 D.汉朝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13.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术,特别是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艺,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取材广泛,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由此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是( )
A.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
B.彻底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途径
C.彻底降低了人类文化传播的成本
D.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14.“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15.司马迁大量阅读前代史书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最终写成《史记》。由此可推知,《史记》( )
A.较少表达作者的爱憎 B.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C.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D.忠实体现了官方意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12分,第17小题14分,第18小题14分,共40分)
16.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粵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为什么要开凿灵渠。概括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6分)
材料二 历史学家翦伯赞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2)根据材料二回答,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6分)
17.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1)材料一体现了汉初的统治者都注重什么?材料一中的统治者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史称什么?(6分)
材料二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中原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2)材料二中西域的物产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中原的?汉武帝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这条商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物是谁?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时代是两汉时期在识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历史阶段,“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当时的“儒雅”之士如公孙弘、董仲舒,“笃行”之士如石建、石庆,“质直”之士如汲黯、卜式,“推贤”之士如韩安国、郑当时,“定令”之士如赵禹、张汤,“文章”之士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之士如东方朔、枚皋,“应对”之士如严助、朱买臣、主父偃,“历数”之士如唐都洛下闳,“协律”之士如李延年,“运筹”之士如桑弘羊,“奉使”之士如张骞、苏武,“将率”之士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受遣”之士如霍光、金日殫等,都在历史上留有盛名……班固也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功业”“制度”之所以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汉武帝身边集聚了一个在文化资质上同样“后世莫及”的人才群体。
——摘编自王子今《新编中国史·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课外阅读,选择材料中你熟悉的一个“人才”,为其撰写小传。(1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军事上对六国发动猛烈攻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A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材料所述体现了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施,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并不是完善了分封制,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统治广大疆域的措施,并不能扩大秦朝疆域,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为解决‘文字各异’影响政令推行的问题,制定出了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文化手段来强化对国家的控制,B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秦简·法律答问》案例表明秦朝在量刑时以身高作为确认刑事责任的标准,不同的罪行分别被判处不同的刑罚,反映了秦律规定了定罪量刑原则。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知,陈胜、吴广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的作用是首先发动,具有首创精神。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应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C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文景时期”“地主获利最大”“这些措施归根到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等信息可得出,文帝、景帝的措施有弊端,会加剧阶级矛盾,B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中央统一调度商业营运,国家成为市场最大的商业主体,这说明汉武帝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B项正确;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未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A、C两项错误;材料未对汉朝的财税来源进行宏观分析,因此无法得出财税来源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结论,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表中数据可知,自汉武帝后太学博士弟子人数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学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B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一位出使西域的使者,“他”的出使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的是张骞通西域,B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根据“西域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地方政权”“皆佩汉印绶”可知,汉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及各级官吏,对西域实行行政管理,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的信息,排除A项;大宛、乌孙是汉朝的地方政权,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汉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效果,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题干表明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提高了人类文化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故A项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司马迁大量阅读前代史书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可知,司马迁重视对史料的考证,这说明《史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项符合题意。
16.(1)【答案】原因:解决运输困难的问题,巩固统一。影响:有利于南北方的交流;有利于岭南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或加强中央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交融。
(2)【答案】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秦始皇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7.(1)【答案】注重农业发展,提倡以农为本。“文景之治”。
(2)【答案】丝绸之路。张骞。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8.【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