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 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
(2)了解实像和虚像。
2.科学思维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3.科学实验
通过想想做做,自制模型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导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导学难点
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区别。
导学课时 1课时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照相机的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人或景物)上每一点的光经过胶片照相机的 后都在胶片上会聚成一点,所有 的点就形成了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 ,像是 、 的。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就是 、 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 的像转变成 立的,便于观察。
3.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透镜,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 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 ,像是 、 的。
4.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也是一个 透镜,它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 之间,适当调整 ,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这时我们看到的像是 、 的。
课堂导学
1.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 ,像是 、 的。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就是 、 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 的像转变成 立的,便于观察。
2.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透镜,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 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 ,像是 、 的。
3.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也是一个 透镜,它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 之间,适当调整 ,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这时我们看到的像是 、 的。
4.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后 而成的。如果把光屏放在 的位置,就能够承接到所成的 。这种像叫作 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 而成的,它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 侧。
5.凸透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 , 放大镜成像光屏不能 到所成的像。只是人眼逆着 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 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出的,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 侧。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达标练习
1. 关于照相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来自物体的光经凸透镜会聚在胶片上
C.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近,像是放大、倒立的
D.照相机胶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在屏幕上
C.在屏幕上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实像
D.物体离镜头的距离比较远,像是放大、倒立的
3. 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B.把放大镜放在物体和眼镜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4. 下列关于实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像
B. 可以用光屏承接的像
C. 像和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
D. 只有缩小的像才可能是实像
5.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 )
A.离墙近些时,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窗户
B.离墙近些时,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窗户
C.离墙近些时,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窗户
D.离墙近些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窗户
参考答案
课前导学
1.凸,镜头,会聚。2.远,倒立,缩小,倒立,缩小,倒立,正。3.凸,会聚,近,倒立,放大。4.凸,眼睛,距离,正立,放大。
课堂导学
1. 远,倒立,缩小,倒立,缩小,倒立,正。2.凸,会聚,近,倒立,放大。3.凸,眼睛,距离,正立,放大。4.会聚,像,像,实,会聚,两。5.会聚,出,光,同。
达标练习
1.C;2.B;3.D;4.D;5.A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