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学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草原教学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4 08:30:38

文档简介

1 草原
掌握字词 音 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渲染( xuān xuàn ) 勾勒( lēi lè) 迂回( yū yú) 稍微( shāo shào) 地毯( tǎn dàn) 陈列(chéng chén)
形 观察下面的字,并组词。 裳( ) 微( ) 毯( ) 稍( ) 赏( ) 徽( ) 痰( ) 捎( )
义 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对应的四字词语。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 ) 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 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好像在流动。形容绿到了极致。 ( )
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画一画。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找资料 从地图上找一找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并简单画一画。 6.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有哪些。
草原美景
碧千里翠色欲流
自然美、
草原
主客相见
人情美
蒙汉情深
举杯敬酒纵情歌唱(共38张PPT)
草原
人文主题:触摸自然
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习作要求: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任务一:
夯实基础,梳理全文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赏草原美,直抒胸臆
悟蒙汉情,寓情于事
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任务一
夯实基础,梳理全文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作者简介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礼貌 拘束 渲染 勾勒
羞涩 目的地 鄂温克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 陈巴尔虎旗
读准字音
tǎn

shang
hóng

mào
shù
xuàn




è

jīn
读准字音
——多音字

měng
méng
mēng
蒙古族
启蒙
蒙骗
蒙上一层纸
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
欺骗
覆盖

tǎn



shang

hóng





shāo

wēi


认准字形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1
2
3
4
5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任务二
赏草原美,直抒胸臆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 ”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在感受深的地方作简单批注。
草原风光图
在这些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中,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天苍苍,野茫茫。”——《敕勒歌》
vs
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那里的天比处的更可爱,空气那么清新,天空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愉快。”
“空气的清新”和“天空的明朗”让视线变得更清晰,因而“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羊群
草原
描写方法:
比喻
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美景
描写方法:比喻
中国画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用“渲染”一词,好在哪?
小丘连绵起伏,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在画国画时,用颜料在宣纸上渲染时,颜料在纸上会慢慢向周围扩散。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
技法总结:
比喻
抓住特点
大胆想象
(颜色、形状、大小……)
羊群 白色的大花
草原 无边的绿毯
草原美景 中国画
比喻
技法总结:
比喻
抓住特点
大胆想象
结合课文并观察下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吗?
草原
草地
羊群
小丘
河流
……
比喻
海洋
浪花
衣裳
项链
……
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作者有什么感受?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短短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惊叹”“舒服”这两个词语直接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惊喜、赞
叹和喜爱之情。
从“立”“坐”这一对反义词中可以感悟到作者不知是坐好还是站好的复杂心情,把对草原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既…又…”“既…
又…”的重复表达中可见作者情感深厚绵长,对草原的喜爱喷薄而
出,喜不自禁。
还有哪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为什么作者从想“高歌”到“低吟”?
作者刚见到草原时,特别高兴、激动,所以想“高歌一曲”。
随着他深入草原,已经陶醉在美景中,因此只想“低吟”小诗。
技法总结:
作者直截了当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叫作直抒胸臆,也叫直接抒情。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直接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呢?对比读一读这两段描写,看哪一段更好?为什么?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作者直接表达了喜爱和赞叹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感染读者一起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回味无穷。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就立刻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作者直接表达了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不舍。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任务三
悟蒙汉情,寓情于事
作者初入草原喜不自禁,真情流露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么,面对内蒙古同胞喜迎远客,蒙汉两族人民把酒联欢的情景,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 自然段,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蒙汉情深”呢?
“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可见内蒙古同胞很热情地欢迎作者一行。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主人为客人准备特色食品,并向客人敬酒,为客人唱民歌、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蹈,而客人回敬酒,也唱歌跳舞,并且要骑蒙古马……
热乎乎地握手,而且握住不散,代表蒙汉两族人民热乎乎、不舍分离的深厚感情。
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主客双方你来我往,互敬互爱,有情有义。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
“蒙汉情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标语,而是落实在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上,这样的感情才是有血有肉的真情,才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有所体会啊!
蒙古包
奶茶
奶豆腐
手抓羊肉
套马
摔跤
“蒙汉情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标语,而是落实在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上,这样的感情才是有血有肉的真情,才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有所体会啊!
技法总结:
这种依托具体的事例传达感情的方法就叫“寓情于事”,是间接抒情的一种方式。
开学了,与昔日好友久别重逢,你会描写哪些事例来表现你们之间独一无二的友情呢?
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任务四
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两者不可互换,因为作者对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抒情贵在真诚自然,切忌空洞、造作。
回顾全文,老舍先生表达对草原之景和对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主要用了哪两种抒情方法?这两种方法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写景+直抒胸臆”
“寓情于事”
抒情方法
真切自然
恰到好处
具体生动
委婉独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作业
2、小练笔: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抒情方法写一写你生活中与人惜别的经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毯、玻、璃”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柔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美景。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草原的图片;作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预习要求】
完成预习卡,整体感知课文;查阅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位置、自然风光和民族习俗等资料。
第1课时 感受草原景色美
◆课时目标
1.会写“毯、玻、璃”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柔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
师: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草原)写草原,肯定离不开富有草原特色的词语,如果是你,你会使用哪些词语来写草原呢?
预设:一碧千里 无边无际 万马奔腾 空气清新
师:在这篇课文里,老舍又写了哪些景物,使用了哪些词语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的视角去欣赏《草原》。
2.走进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1961年,老舍先生同其他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摄影家等二十多人,走访内蒙古地区,他来到了内蒙古最北边的呼伦贝尔草原,写下了《草原》。
2、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学习提醒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对于不认识的字,想办法找规律进行识记。
2.练读字词。
3.指导学生观察汉字部件,同桌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4.教师提示,并示范难写的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草原景色及风情。
(2)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哪几个画面。试着给每幅画面起个名字。(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小标题来概括每一个画面。 )
2.小组交流讨论,概括小标题
师:读完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是由景及人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所以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起小标题,同时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1)草原风光图。第一幅画面是第1自然段,比如“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整个自然段都在写草原的景色,所以我给这幅画面起的小标题是草原风光图。
(2)第二幅图是第2—3自然段,我看了热情的主人、欢呼的人群,从第2自然段也可以找到一个关键词“欢迎远客”,第3自然段从句子“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很高兴很热情,所以这里第2幅画面应该叫欢迎远客图或喜迎远客图。
(3)第三幅图是第4—5自然段,这个两个自然段,我看到了蒙古族特有的风味美食和丰富的民俗活动,这真像一个大联欢,所以我给它起的小标题是主客联欢图。
四、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自主阅读,提炼词句。
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词句理解,想象美景。
(1)清鲜 明朗
师:这里我把空气是那么“清鲜”改为“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改为“晴朗”。你觉的怎么样?(我们看到“清鲜”更突出一个“鲜”字,可见草原的空气非常好;而“明朗”除了有“晴朗”的意思,还给人一种明丽、开阔的感觉。所以同学们要细细的去体会“清鲜”“明朗”的含义,感受作者用词生动和准确。并且从中体会作者的愉悦心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看到这句话,哪个词让你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一碧千里)后一句并不茫茫怎么理解?你们有好的方法理解吗?(通过查字典,再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3)绿毯 大花 中国画 小诗
师:作者除了用“一碧千里”“并不茫茫”这些词语,为什么写草原会用到“绿毯”“大花”“中国画”“小诗”这样的词语呢?
①出示课件: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作者把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不就和绿毯很像吗。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从远处羊不就像一大朵一大朵白色大花吗。作者写得真是太形象不过了。从我们身边具体的事物写草原,这样的方法真不错。
②出示课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师:我们一般在绘画中经常会用到渲染勾勒,“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通过图画对比我们会想到“绿色渲染”的草原无边无垠,与天地融合在一起,给人已无限的想象,能使人产生心旷神怡之感;而用“墨线勾勒”的草原则让人有生硬之感,觉得草原有了尽头。这里把美丽小丘比作中国画在恰当不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
(1)用“——”画出第1自然段直接写景的内容。
(2)畅谈自己的感受。当你置身于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舒服 愉悦 想唱歌 想背诗)
(3)找出作者感受。那老舍先生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4)对比阅读,找出写法。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师: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情景交融)有什么好处?
预设:能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渗透作者的真情实感,使景物生动起来、立体起来,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更好地抒发情感。
小结:老舍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写景物时,可以直接写景色,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把自己置身景色的感受写出来。
4.理清文路,指导朗读和背诵。
(1)借助音乐,指导朗读。
(2)我们再来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交流小结:从草原的天空写到天底下一碧千里。这是从上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再到近处的羊群、骏马、大牛,这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同学们在背诵第1自然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顺序,抓住关键词来记忆。)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景色之美,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美、情感美,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2.抄写课文中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第2课时 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作业反馈。
2.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感受那里的的人情美。
二、分段朗读,感悟人情美。
1.指名读2—5自然段的朗读,说说你看到的情形。
①第2自然段,我看到了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②第3自然段,我看了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③第4自然段,我看了在蒙古包里,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七十岁的老翁都敬酒,鄂温克族姑娘们唱歌。
④第5自然段,我看到了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最后还不肯离去。
2.再次默读2—5自然段,小组合作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1)第2自然段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从“男女老少”体会迎接客人的人之多;从“各色衣裳”体会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从“风吹来似的”“群马疾驰”“飞”感受蒙古族人民迎客心情的迫切。我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师:同学们也来说一说你在家是如何待客的或者你去做客,主人是怎么接待你的?
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情、热闹)
③“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我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第4自然段
①出示蒙古族特有的美食图片。
②“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主人们敬酒时说了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这些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齐读第5自然段,说说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初步读懂字面意思。
何忍别:不忍别离;碧草:绿色的大草原
话斜阳: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亲切的交流着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呢?(从“天涯、碧草、斜阳”等具有草原特色的景物中,体会到作者对草原一景一物的不舍以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相聚、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小结:是啊,这篇课文老舍先生写得很有条理,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又写了草原的人情美,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除了写得有条理,老舍先生写人民的热情也运用了许多的方法。
4.聚焦第4、5自然段,说说方法。
师:重点研读第4、5自然段。你觉得老舍在写主客联欢时,在反映蒙古族人民都很热情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方法。
预设:有全文中心句,升华主题。选择的人物很有典型性,草原人民里有男女老少,有干部有百姓。(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都很热情)
“也不知道怎的”“谁都”“赶紧”“不管……总会”这样的语句都十分有特点,用这样的语句来自然过渡,便使的情感自然流露。
三、主题概括,体会写法。
1.本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蒙古草原时看到的_________及受到蒙古族同胞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_______________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2.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感叹、赞美之情。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
3.作业练习。
(1)必做: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试着写一写吧。
(2)选做:对比阅读梁晓声《母亲》和林子《慈母情怀》(节选)。
【结构梳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