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 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浮力 教学设计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9 17: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和物体在水中的有什么联系。
2、学生了解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体积的关系,并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3、认识到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教学内容
1、浮力:把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物体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自然静止浮在水中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3学情分析
《浮力》一课在课标中是处于“物质科学领域”之中的“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部分。学生对拉力、重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本节课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浮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将物品压入水中时手的感觉,进而探究水给与手的浮力大小和什么有关。
4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难点:如何用已有工具测的物体在水中不同位置所受浮力,并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5教学材料
1、小组实验材料:塑料块、测力计、滑轮、棉线、水槽。
2、教师教具:塑料块、测力计、苹果、教学PPT。
6教学反思
《浮力》课后反思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邓晓晓
自成为教师以来《浮力》这一课本学期是第一次接触,五年级本课的教学已经结束。虽然讲过好几遍了,但每再讲一次都会再加工一次,可每上完《浮力》这一课,总觉得不完美有些遗憾。
第一堂课,我用水槽盛上水,在水槽里放了塑料块,让学生轻轻往下压,说说手有什么感觉?不断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用更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接着告诉学生你感受到的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打开课本找出浮力的概念,让学生读出并画出水的浮力的概念,并说出浮力的方向。但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回到家后无意中看到家里的苹果产生了疑问:苹果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呢?在实验后发现,苹果在水中是浮着的!于是结合科学故事我将苹果加入了导入环节。但这样远远不够,学生在导入时有了兴趣,但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讨论力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时候,学生往往反应不过来。最初我设想在此处加入小游戏拔河,可是我发现学生能说出谁的力气大却不一定能说出他的判断依据,而且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于是拔河变成了掰手腕,游戏变成了回忆和思考。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回忆日常生活的现象上,由于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很多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并且能够清楚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实验设计环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固定小滑轮?教材中使用的橡皮泥在现在的文具店中不易找到,且固定效果也不好。尝试了一些方法,最后我选择了滑轮组实验材料中的支架和动滑轮。两个物体都是塑料,且便于操作,和教材当中使用的工具也很相似学生很容易联想到。
当然我也在教学环节中加入了一些自拍的实验视频和照片,便于学生观察现象。再去上课,我发现上课轻松了许多,而且学生也能较为准确的掌握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也能准确掌握压入水中的塑料块的受力情况,以及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能测量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在日后的教学中任然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知识点导入
师:当我们说到苹果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水果、手机、牛顿······
师:看来同学们想到了很多东西,有的同学想到了英文单词apple,有的同学想到了苹果手机,有的同学想到了吃的,也有同学想到了科学家牛顿(PPT展示)。说道牛顿大家一定会想到有关于牛顿的那个科学小故事。那如果这棵苹果树在湖边,苹果没有砸中牛顿而是掉进了水里面呢?这个苹果是沉还是浮呢?
学生回答沉或浮。
师:无论我们的回答是什么都只是一个猜测,猜测需要用实验来证明。我们要用证据说话,看看它是沉还是浮。(教师将苹果放入水中,苹果浮在了水面上)
牛顿的故事告诉我们: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为什么苹果没有沉到水底而是漂浮在水面上呢?难道还有其它的力在影响苹果吗?是什么力呢?
有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浮力由此引出本科主题——浮力。
活动2【讲授】知识点揭示
师:现在在老师的手上有一个塑料块,取出苹果并将塑料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塑料块也是浮在水面上的,说明这个时候塑料块受到了几个力?
生:两个力,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在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力的方向。)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拿起塑料块,将手放在塑料块上,慢慢地慢慢地将它往下压,直到它完全浸入水中,然后慢慢地慢慢地松手让它浮到水面上。在这个过程中请你仔细感受你的手有什么感觉?(小组活动,小组内依次感受。)
生:有一股力将我的手往上推;塑料块想要往上冲;我感到有一股力在阻碍我的手向下······
教师总结:把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活动3【活动】知识点揭示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感觉一下。在我们将塑料块往水下按的过程当中,手使的力大小改变了吗?水给予塑料块的向上的浮力大小改变了吗?
学生再次感受会发现当我们想要将塑料块压进水中时需要加大手所实的力。由此引出以下问题:在我们感觉到浮力大小改变的同时还有什么改变了?
观看视频,观察一下在塑料块慢慢浸入水中时还有什么变化是我们刚刚没有发现的。
学生观看视频发现,在塑料块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面的高度上升了(为了便于学生观察,视频播放结束后再次用照片进行对比观察,并用不同颜色的虚线标出水面位置)。
问:为什么水面上升了?
生:塑料块把水挤上来了;塑料块占据了水的体积;塑料块有体积,它浸入水中时排开了水······
小结:在我们感觉到浮力大小改变的同时还有塑料块在水中的体积改变了。
活动4【练习】知识点强化
提出猜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假如以上猜测正确,那么下面三种情况的塑料块哪一个受到的浮力最大?哪一个最小?(教师PPT出示塑料块在水中不同位置的情况示意图:自然浮在水面只有小部分在水中,一半浸入水中,完全浸入水中。)
学生推测:浮力1﹤浮力2﹤浮力3。
师:同学们应该都玩过这个游戏——掰手腕!这个游戏谁的力气大谁就赢,那大家是怎么判断谁的力气大的?
生:谁的力气大手就会跟着他的手走;谁的力气大就会把力气小的人的手压倒······
在此初步建立:起当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同、方向不同时,物体随着较大的力的方向运动。这一概念。同时用“如果手一直僵持不同说明什么?”这一问题引出情况一。
问:到塑料块自然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了两个力,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请问这两个里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生:一样大。
引导学生发现:浮力1=重力,并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塑料块的重力得到浮力1。

引导学生分析情况二和情况三:浮力2=重力+压力1,浮力3=重力+压力2。问我们要如何测得手给与塑料块的压力呢?
活动5【活动】知识点强化
PPT出示实验工具,学生小组讨论试验计划。
交流、汇报试验计划,教师适时提示书中的方法给与帮助。

确定计划和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1、测力计和线要在一条直线上;
2、慢慢拉动测力计的拉环测得压力2和压力3;
3、测量过程中只能用测力计拉动塑料块,不能用手摁压或直接拉动绳子来是塑料块浸入水中。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教师对数据进行记录对比。发现:浮力1 ﹤ 浮力2 ﹤ 浮力3。说明猜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是正确的。
活动6【测试】知识点回归
三块大小不同的塑料块浸入水中,哪一块受到的浮力最大?为什么?
体积最大的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7【讲授】知识点回归
教师将塑料块压进水中,快速松开手,塑料块马上回到了水面。说明: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静止浮在水中;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活动8【作业】知识点延伸
曹冲称象小故事,这个故事和浮力有关系吗?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