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乐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九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2.某制度规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等级的人,因贪欲而以高等级的职业为生,则国王剥夺其财产后,应立即放逐之。”材料揭示了该制度( )
A.政治特权世代相袭 B.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C.抑制贪欲形成共识 D.一切财产皆属国王
3.★“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4.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城邦中的全体成年男性公民,都获得了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
A.印度的种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西周的分封制度 D.罗马的元首制
5.“亚历山大在所征服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为经济和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以上材料说明( )
A.地区冲突导致文明衰落
B.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C.文明交往导致传统文化消亡
D.人类文明进步主要来源于战争的推动
6.下列示意图呈现的是古代某文明的发展脉络。图中方框内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进行布匿战争 B.称霸地中海
C.演变为帝国 D.西罗马帝国灭亡
7.探寻文明足迹,感受历史辉煌。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进行过一次“千禧之旅”,从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开启旅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完美收官。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他可以看到的建筑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狮身人面像 D.巴黎圣母院
8.★《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9.小卓学完某课内容后,进行了如下知识梳理。下面示意图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城市自由自治的实现 B.城市规模的扩大
C.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 D.城市人口的增多
10.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但当时大学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下面哪一选项最能体现这个观点( )
A.私人办学校必须从教会取得许可证
B.教师组成教师行会管理学校
C.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
D.学生学完基础课程后仍要学习神学
11.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2.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就把造纸技术引进了欧洲。材料反映了( )
A.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B.阿拉伯帝国版图横跨三大洲
C.阿拉伯人创造了奴隶制文明 D.阿拉伯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13.【文明古国·成果卓著】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古代 。
14.【巩固统治·颁布法典】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
15.【日耳曼人·蛮族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 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16.【城市权利·自由自治】“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为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方式包
括 和武力斗争。
17.【地跨三洲·文明使者】下图反映的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是 。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10分)分析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同学们的时空观念,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古代亚非文明”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材料一 古代亚非文明均发源于大河流域,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对各个古代文明的发源进行梳理。
发源地 文明名称
北非的__①__ 古代埃及文明
西亚的__②__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__③__文明
东亚的黄河流域 __④__文明
材料二
材料三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1)请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内容。(4分)
(2)材料二中“古代埃及出土的纸草文献残片”上是哪种古老的文字?同时期亚非文明还有哪些古老文字?文献中记录修建的建筑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我们称之为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恒河边思考”的思想先哲是谁?他所创立的宗教名称是什么?(2分)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11分,第20题10分,共21分。
19.(11分)九年级某班以“古代法治”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法典刻写在黑色的玄武石柱上。石柱的上半部分是精美的浮雕,宣扬国王的权力来自太阳神;下半部分是法典的具体内容。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曹全来《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这4个部分合称《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和最高成就,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罗马法以民法为主要内容,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对12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法典核心在于强化君权,显示出浓烈的东方专制主义特色。
——摘编自朱海峰、朱明、王悦《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典”是指哪一部法律文献?它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法大全》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的进步性。(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民主法治建设”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5分)
20.(10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事关兴衰之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日本统治阶级中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主张参照隋唐封建制,局部调整生产关系,进而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庭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日本和拜占庭帝国分别是如何应对各自统治危机的。(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拜占庭帝国面对危机时对其他先进文明所持的不同态度分别给两国带来了什么样的不同结果?(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拉伯人在文化上为什么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并用史实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4分)
(4)通过对上述各国兴衰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
1.(D)
2.(B)
3.(D)
4.(B)
5.(B)
6.(C)
7.( B)
8.(A)
9.(C)
10.(D)
11.(C)
12.(D)
13.埃及。
14.《查士丁尼法典》。
15.克洛维。
16.金钱赎买。
17.阿拉伯帝国。
18.(1)①:尼罗河流域;②: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③:古代印度;④:华夏。(每空1分,共4分)
(2)象形文字;(1分)楔形文字、甲骨文。(2分)金字塔。(1分)
(3)思想先哲: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1分)宗教:佛教。(1分)
19.(1)法律文献:《汉谟拉比法典》;(1分)阶级:奴隶主阶级。(1分)
(2)历史背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罗马习惯法的传统;社会经济的发展。(任答一点,1分)历史意义: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任答一点,1分)
(3)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汇编;(1分)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1分)
(4)观点:民主法治建设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民主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论述:古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所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性,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步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迫于平民的反抗,最终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它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是欧洲法学的渊源;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汇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发展是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观点1分,论述3分,结论1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日本:向中国学习,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1分)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1分)
(2)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分)拜占庭帝国: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所灭。(1分)
(3)原因:阿拉伯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各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人开放、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性格等;(每点1分,共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贡献: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1分,其他史实,符合题意也可)
(4)一个国家或民族须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或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封闭致使文明衰落)。(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