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机械摆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师: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揭题:机械摆钟。(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摆:
1.师出示摆钟,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
2.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3.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4.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5.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观察我们的钟摆:
1.师: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
3.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
4.老师给你提供铁架台、棉线、镙帽,你能做一个摆吗?
5.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并开始测量固定时间内,单摆摆动的次数。(课本记录表上的时间间隔可以让各小组决定,只要相同间隔就可以了)
6.反馈交流结果。
7.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8.结合学生发现的(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指出:单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四、延伸思考:
师可结合学生汇报: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
单摆:等时性
课件23张PPT。水钟虽然像日晷、水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钟面摆绳摆锤钟摆摆钟观察摆钟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摆钟是按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来计量时间的。怎么算是摆动了一次?钟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记录《活动手册》P24;视频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结论:相同。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60次。视频《用摆计时的钟》观察我们的摆1.制作一个简单的摆:拿一条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上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摆。
2.让我们的摆自由摆动,用秒表计时,每隔10秒时间记录一次摆动的次数。
实验方法1、预测:
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会变或不变。)
2、小组合作
3、观察并记录
摆线自然拉直,听到口令后轻轻放开,不能推一把。
摆的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别超过90度)。
如果摆捶碰到了铁架台或其它东西后,实验要重新做。
注意计时和计数。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活动手册》P24我们的发现1. 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2.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单摆具有等时性: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思考:
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的摆摆动的次数为什么不一样呢?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不是所有的摆都具有等时性?两个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的摆动次数相等吗?不相等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1.钟摆是一分钟摆动( )次的单摆。
判断正误:
1.同一个单摆在自由摆动中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
----- 等时性
2.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 )60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